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我的朋友西蘭花說,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總攬大連,沒有一個區域,像桃源這樣嫁接了兩個時代完全不同的繁榮景象。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記憶倒退20年,這裡是老一代大連人最密集的生活聚集地。向北毗鄰青泥窪橋CBD,向南綿延至老虎灘海岸。


歷經城市發展的蓬勃期,今日的老城區,承載更多的是核心區的繁盛貴重,民生向外延擴散,原貌消失殆盡。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而桃源的迷幻在於,即使左手5號線加持,富豪小區興建,寸土寸金,右手依舊市井氣熙熙攘攘,彌久不散。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所以,一個最高氣溫喜提30度的上午,我們相約奔赴桃源市場。


最熱的天,逛最熱鬧的菜市場。嗯,都是真愛。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西側入口第一家的“小杰豆製品”通常扮演著“叫醒”整條街的角色。


6點不到,老街坊就開始排在鋪前。等著第一鍋熱氣騰騰的豆漿、豆腐腦。不多會兒,一板一板顫顫巍巍的老豆腐就會出現在案臺上,等著它的擁躉者。


年輕的上班族通常接過一杯豆腐腦就匆匆消失在前方的公交車上,有點年紀的鄰里街坊大多會再加上一塊新鮮出爐的老豆腐。


冬天燉酸菜,夏天沾大醬。

滿口豆香流轉,空腹之慾滿足不在話下。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靠著”頭天泡豆第二天做”的土方法,“小杰豆製品”的老豆腐在桃源街走紅12年。吃上這一口濃濃豆香的老豆腐,早已成為老街坊餐桌上的習慣。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轉過“小杰豆製品”,大連土著西蘭花同學貢獻了“全場最佳知識點”。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穿過四方的蔬菜區,我們擠進了人頭攢動的海鮮場。三四十個海鮮攤位,兵分兩路,左右排開。20多米長的海鮮小路,熱鬧非凡。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躁動的飛蟹,想吃

肥碩的紫海膽,想吃

鋥亮的鮁魚,想吃

掛著海草的海螺,想吃


大連人的菜單上,怕是沒有哪種海鮮不配擁有姓名吧。


“三胖海鮮”門前總是生意喜人,時時上演大連人對海鮮“喪心病狂”的熱情。花臂海鮮小哥,手腳利落,撈起、稱重、裝箱、防冰、封箱。一頓操作猛如虎,片刻收錢羨煞人。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自18年前,花臂小哥的嬸嬸姜大姐,一腳踏入海鮮圈,就在桃源的海鮮市場上擁有了名號。凌晨兩點,自家漁船到港,接船,排貨,七點市場就位。主營生猛海鮮,靠的就是一個新鮮。西蘭花暗戳戳地告訴我,如果你來桃源市場不知道買哪家海鮮,買三胖的多半不會踩雷。


種類齊全、品質鮮活。除了街坊鄰居買帳,大連那幾家“高大上”的海鮮酒樓也是三胖的簇擁者。“賣給他們比賣給老百姓貴,老百姓的貨吃的實惠,他們的貨吃的是排面。”花臂小哥話音未落,我隔壁的西蘭花已經選好了幾隻躁動的飛蟹。熙熙攘攘的人流,搭配她臉上浮起細細密密的汗,坦露出另一番迷人的生活氣。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如果票選大連海魚哪家強,相信渤海灣刀魚必須一騎絕塵。幾代大連人本著靠海吃海的一己之力,愣是把渤海灣刀魚吃到了資源顯著匱乏的階段。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沒有好貨不拿、不夠新鮮不拿、養殖的不拿。”的生意經,已伴隨“誠信海鮮商行”王大姐20餘年。封海季節,奇貨可居。熟客對此瞭然於心。待到9月1日開海,王大姐的海魚日出幾千斤,也是常有之事。


王大姐的渤海刀在此情景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廣受擁簇。


愛之深,吃之切。清燉也好,香煎也罷。這一口清甜細膩的魚肉,在每一個樸素平凡的日子裡,關懷著人類的脾胃。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倘若給你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12年前的你,是否願意繼續當初的選擇?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自17歲離家,小范師傅獨闖江湖已有15餘載。做苦力有時,打零工有時,海鮮市場浮浮沉沉,最終“情定”三文魚,打下“小范三文魚”這一方天地。“原早市門口第一家”的手寫招牌,無疑是故事的最佳註解。勇者不留其名,但一出場,即刻坐地封王。


來自大西洋海域的挪威三文魚,學名大西洋鮭。肉質成柑紅色,光澤盛,是北歐人吃生活中的一部分。腹肋最為飽滿好吃,平底鍋一煎,魚油自然流出來。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每天的清早6點,小范會準時出現在貨運站。兩天前從挪威起飛的大西洋鮭,先至北京,再冷鏈10小時陸運至大連,與小范匯合。靠著這種自出生遊向大海,又一定要回到原產地產卵的大西洋鮭。小范收穫了一批“非他不買”的終極粉絲。6點開工,7點收工。日日耕耘,日日收穫。


“靠著賣三文魚,我在大連買了車買了房,娶了老婆還生了兩個娃,如果重來一次,我還會繼續做這個。”


生活不易,卻也從不吝嗇它對勤勞者的嘉獎。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穿梭於桃源市場,經年不變的煙火氣,從耳目鑽進心肺。是慾望都市裡的鎮定劑,激勵雄心壯志,也慰藉壯志未酬。


生活本心,不過民以食為天。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如果一個人熱愛人間煙火,就帶他來逛菜市場吧。


如果一個走投無路,也帶他來逛菜市場吧。


這裡永遠國泰民安、永遠生機勃勃,

永遠充滿了勤勞勇敢的人們。


深藏功與名。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你最喜歡逛哪家市場?

你的大連隱藏地圖有哪些座標?

留言告訴我們吧。

下一次,我們一起去看看。


本期主筆

Eleven 資深媒體人,老靈魂的水瓶座。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大連桃源市場,是老城區風貌,最後的倔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