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美國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3月,我的關鍵詞,覺醒。

內心震盪,翻天覆地。

縱身躍馬,再次跨過成長的一道分水嶺。


月初,百無聊賴的我刷完《大明風華》,看完之後,我:?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我每天都在幹什麼?


人是怎麼廢掉的?


只願獲取碎片化的信息。十幾秒看一個短視頻,半分鐘看一篇熱點文章,自認為時刻都在獲取信息,卻沒有積澱下任何有用信息。

沉迷短期快感。做的最多的就是玩遊戲、刷短視頻、刷劇、看爽文, 從來沒有一段時間靜下心來認知自己、去學技能、看書、健身,活在泛娛樂化的生活中,逐漸沉淪。

逃避困難。對自己說的最多的是“等會再做”,可事實是等會也沒有做。

淺嘗輒止。對任何事情都只能保持三分鐘的熱度和激情,開始的時候雞血滿滿、興致勃勃,三天兩天沒看到成果,就草草放棄。

假裝努力。從來不去想想應該怎麼努力,只是一味地感動自己。


碎片化的流媒體時代,快感誘惑與毒雞湯齊飛,讓絕大多數人陷入平庸,不甘於現狀又不思進取,內功盡廢。

這時,你可以選擇做一些事或者不做,比如改變或者放棄,但是結果必須自己承受。


因為不努力的時候,老天爺是會一點一點把你的天賦收走的。


自己與這個世界已經交手三十年,星辰暗淡,歲月無光。

無數次覺得人生不該蹉跎度日,一個轉身,假裝忘個乾淨。

改變的決心千篇一律,跌倒的姿勢花樣百出。

幾度跌倒爬起,還是被打翻在地。


有多努力就有多喪氣。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生而有翼,為何竟願一生匍匐前進,形如蟲蟻?


與其日漸沉淪,抱怨身處黑暗,不如選擇提燈前行。

點亮自己,照亮他人。


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展示了我們是誰,而不是能力。


陶傑在《殺鵪鶉的少女》中這樣描述選擇,“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選擇接受什麼樣的信息,看什麼樣的書,和什麼樣的人交往,選擇哪些人作為自己模仿學習的榜樣,這些選擇構建了你的認知系統,反過來決定你的意識和選擇,組成你的三觀,指導你的行為。小到下一頓吃什麼、大到事業的選擇、伴侶的挑選。這些選擇最終會決定你身體健康與否、貧富與否、幸福與否。


對於你選擇去做的事,你必須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你知道這一路可能會有很多困難,會有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時候,你不一定會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但你一定要相信,就算再貧瘠的土地你日日灌溉,總有那麼一天會長出花草來的,所以你一定要堅持。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人生最有價值的事情往往來自於堅持,無論多麼小的,多麼不起眼的堅持,到最後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


不要覺得自己不行,就怕一直誤以為自己行,然後忘了努力,不去做。


在我們的認知中,一次成功的改變往往是下定決心→開始改變→改變成功,簡單到不行。 所以每當功虧一簣時候,往往會產生巨大的挫敗與自責,導致再度放棄。


改變本身就是反反覆覆的。失敗本就是改變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唯有接受它。


你努力了,狀況好像沒有多大改觀。這並不能證明你沒用,而是代表你在贖罪,畢竟你要為過去的懶惰付出代價。這時候你應該更加努力,欠的賬總有還完的時候,日子總會陽光明媚的,總會的。


要得到你必須要付出,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如果你真的覺得很難,那你就放棄。但是你放棄了就不要抱怨。人生就是這樣,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奮不顧身,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受盡委屈。


3月做的事


重構印象筆記。

知乎刷到歡喜筆記的《如何用印象筆記打造終身受用的寫作系統?》,讀了好幾遍,感覺像是被塞入了一大坨內力,輾轉反側消化大半宿,愣是沒睡著。

從3月2日到3月14日,把使用了4年的印象筆記整理重構,並在個人公眾號不忘讀書分享了《疫情期間,我做了這樣一件事》。


汲取了大量概念知識,一度缺氧。

最好的讀書筆記法——見感思行。這是一套從客觀→主觀→思考→行動的思維框架,將看到的一個信息進行一個內化思考,然後變成你自己的知識,然後能夠指導你去行動。


①見,用自己的話描述看到信息或者知識點,不是成段的摘抄。

②感,記錄下思想上的變化。之前沒有看到這個觀點是怎麼想的,得知這個觀點後又是怎麼想的,得到了什麼感悟和想法。儘量結合自身講清楚這個知識點。

③思,深入思考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通過聯繫再次提出問題,知識之間有了衝突才能得到獨到的見解。

④行,針對見與感思,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拆書公式RIA與見感思行思維框架極為相似。


R=Reading,閱讀拆頁:即閱讀原文;

I=Interpretation ,講解引導:用自己話複述原文知識,以理解其內容;

A=Appropriation ,拆為己用:聯繫反思自己的相關經歷,然後寫出以後需要改進的行動。


我用見感思行知識卡片法拆書,拆解了《學會寫作》,得到了6張知識卡片。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文章的寫作公式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劃優質選題的五大技巧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擬標題的五條思考路徑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如何寫出吸引人的故事

建立了27張知識卡片。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收藏了200個金句。


買了5本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好好思考:如何練就超高學習力》、《思維導圖:快速提升寫作力》、《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

加上3月未看完的《自控力》,4月一共會拆6本書。


月末尾又整了個公眾號,拆書刀。用來拆解一直購買,放在角落多年,幾度落灰的書籍。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每週一本,一起愉快的拆書呀。


結語


不要以為做過的、走過的、讀過的,都過去了,也都不復記憶,沒什麼作用了。


你認真做過的事,艱辛走過的路,仔細讀過的書,可能都會影響你的言行舉止。那些經歷仍潛藏在內心和記憶深處,會形成你的氣質、胸襟,漸漸顯示出你的改變、成長和影響你終生。


對於你喜歡的事想去做的事,你必須付出百分之一千的努力,這一路可能會有很多困難,會有堅持不下去想要放棄的時候,也有時候,不一定會得到想要的結果,但一定要相信,就算再貧瘠的土地你日日灌溉,總有那麼一天會長出花草來的,所以一定要堅持。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餘世存在《時間之書》中有過這樣一句話:年輕人,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且捱過三冬四夏,雪盡後再看梅花。


其實,我們做一件事,或許當下沒有看到預期的結果和影響,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在某個時刻我們突然就看到了結果,感受到了影響。


如果回報不是那麼快,不要著急,經過時間沉澱下來的大都是最好的,用心付出,你應該收穫的,時間都會幫你收割好。


蒼茫大地勝負,得虧的事情太多,我們付出一點,要求回報一點,這太難。

人生是個不間斷的過程,唯有不斷付出,不計得失,才有可能看見更輝煌的明天。


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人生中途年富力強時發現自己的人生使命。


三十歲全力以赴,四十歲好好慶祝。


努力一段時間又想放棄,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