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慶餘年》夜宴範閒醉酒之後,一連背誦了上百首古詩一戰成名,在文壇獲得了一個“小范詩仙”的稱號,一夜之間範閒成了範父的驕傲,成了慶國的寶貝,成了文壇的希望。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看到範閒背詩,讓人突然意識到了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性。不過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範賢震驚四座的不是背詩的能力,而是做事的能力,看來不管在哪個朝代,有文采的人還是招人喜歡的。

現在作詩的人少了,曾經的豪放派和婉約派也慢慢的銷聲匿跡了,可隨即興起了另外兩大流派,打油派和古風派。而這其中打油派的詩人是最多的,也是最能玩出花來的。娛樂圈中的打油派詩人是一個強大的群體,很多明星都能順口打上幾句。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央視主播朱廣全就是是打油詩中的各種好手,他覺得新聞語言的表達最好是一個顯而不淺,顯就是通俗易懂,但是讓人印象深刻,同時又不能太淺陋,膚淺。不好的就是“文風浮誇自大,標題一驚一乍,內容不尷不尬,一直跟你打岔,歡迎大家轉發。”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喜劇演員宋小寶的打油詩是以速度取勝。有一次宋小寶遇到了一個考題,以狗為題做一首詩,結果宋小寶眼珠子一轉,一首打油詩就這麼出來了,“旺財其實是條狗,東西南北到處走,中間有幾天沒見面,我甚是想念,好想親他一口,”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打油派裡的領軍人物,可能還得說是謝娜,她在錄製節目的時候就經常即興來一段打油詩,彰顯一下自己的文采。“東邊不亮西邊亮,鐵扇燒烤特別棒,問君能有幾多愁,來喝上一壺二鍋頭。”只不過這些詩人的打油詩太過隨心所欲,經常冷不丁地冒出一兩句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打油派中還有一些詩不是單純的清湯寡水,而是加入了情感的縮量,然後再配上韻律韻腳,形成了一首飽含深情的打油詩。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主持人王寧也是個喜歡沒事寫兩筆的人,在女兒出生的重要時刻,王寧就拿起筆桿給老婆劉純燕留下了金句,“兒子誠可貴,女兒價更高,若為老婆故兩者皆可拋。”

相比於打油詩的現代用語,有些人寫詩則講究古風古韻,而他們組成了詩歌中的古風派。自古以來中國人表達感情都是含蓄不外放,低調不浮誇,所以詩人們就把自己的萬千情感寫成了詩。古代有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而現在的娛樂圈也有這種懷著古典情懷的文人。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陳建斌能追到老婆蔣勤勤,靠的就是他真摯的心,外加作詩的才華,“夜雨寒星過巴山,秋池水滿草深深。路上更覺故鄉遠,輕舟如見漿勤勤”,靠這首詩才俘獲了蔣勤勤的芳心。

相愛的時候多甜蜜,分手的時候就有多痛苦。 主持人馬東就是一個有著這樣故事的男青年。常聽郭德綱相聲的聽眾,應該知道老郭有一首定場詩“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卿有淚,荼靡花了我無緣。小樓寂寞心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這首詩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馬東。雖然時隔多年,馬東對這首詩依然感觸頗深,當年作詩的時候付出了真摯的感情。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藝人平常的工作就是演戲、唱歌、錄節目,但無論他們是拍戲還是導戲,必須得有知識做支撐,這些做出來的詩也不是簡單的文字,而是他們靈感的迸發,學識的沉澱和生活的積累。

汪涵現在是主持界的老大哥,其實最開始他只是一個搬道具的臨時工,而他能從臺桌子變成臺柱子,從劇組臨時工成為主持界的領頭羊,靠的就是他出口成章、口燦蓮花的本事,汪涵之所以能有這種能耐,這跟他愛讀書、愛積累的習慣可是分不開的。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汪涵是一個非常努力的人,從十幾二十年前,就沒有進過卡拉ok,也不去泡吧,天天躲在家裡在不斷地看書。認真記錄下認為最好的句子,或者是讓人感動的一些思想,然後不斷的內心咀嚼,對著鏡子重複說。汪涵每天都會拿出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這種習慣一開始並沒有人察覺,可隨著他讀過的好書一本本增加,積累的名言一句句變多,終於也發生了質的飛躍。

明星作詩五花八門,宋小寶偏愛打油詩,郭德綱拿來做相聲定場詩

如果無法拿出固定的兩個小時來看書,可以學習一下李誕。李誕有一個人生信條,就是不管文筆好不好,年輕人總要寫點東西。李誕把寫作當成了沉澱自我的一種方式,只要處在這個氛圍中就是最好、最充實的狀態。 不管寫得好不好,李誕就是靠著這股勁頭成為了詩人,並在人民文學發佈了幾首作品。幾年堅持下來,李誕也傳出了不少段子式的人生哲理,而靠著手裡的筆桿子成功地創作出了《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節目,真正的成為一個文人。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明星作為搞藝術創作的群體,自然肚子裡得有點墨水,雖說是學問水平有高有低,但追求學問的心不能沒有,寫作不僅是看你學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梳理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