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丁霞 通訊員 張海鐸
“長得不錯!長得不錯!”近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北茶科技園內,來自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茶”教授張續周滿懷喜悅地看著一株株長勢良好的“北茶36”茶樹說。“北茶36”在新區茶葉優勢區域海青鎮移栽建園成功,標誌著西海岸新區本土無性系茶樹良種栽培和傳統品種更新換植有了新的突破,新區茶產業邁入了新的發展時代。
由青島職院張續周團隊在西海岸新區育成的“北茶36”茶樹新品種在去年獲得國家品種登記,這是新區“南茶北引”60年以來培育成功的第一個“國字號”茶樹品種,標誌著西海岸新區茶業自此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為茶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西海岸新區海青鎮為“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擁有“北茶之源”的美譽。歷經60多年的發展,茶產業已成長為海青鎮富民強村的主導產業,目前青島全市10萬多畝茶葉,7.1萬畝在西海岸新區,3.5萬畝在海青。全鎮43個村莊種植茶葉,2萬多人從事茶產業。
雖然這些年發展迅速,但是也存在著短板。
“新區的茶樹品種多為從安徽、浙江、福建等茶區引進的有性系群體品種,存在著缺乏特色,種性混雜、發芽晚、茶葉品質難以提升的問題。一方產業,沒有自己的當家主導品種,很難形成產品和產業的本土特色,不利於產業品牌的提升和推廣,這種發展是一種低層次的發展。” 張續周介紹,“新品種研發成功,更能適應北方氣候,香氣更加濃郁,更耐沖泡,產品品質具特色。”
不僅僅體現在耐寒上,據瞭解這種新品種和傳統品種相比,預計每畝能增產百分之四十左右。
“北茶科技園裡有1萬多株新品茶樹,今年就在海青鎮全面試點,逐步推廣,然後優先推廣應用到咱們西海岸新區。夏天、秋天就可以喝到新茶了,茶葉批量上市得到明年春天。”張續周介紹。
茶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當前用工最多的環節是採茶,傳統品種茶園依賴手工採茶,效率比較低。新品種的培育成功和推廣應用也為實現機械化採茶提供了便利條件。
“現在的傳統茶樹發芽早晚不一致,造成茶蓬高低不平,很難進行機械化作業,新品種則發芽早晚一致,芽葉大小整齊劃一,且芽頭大而壯,非常適宜機械化採茶。”張續周說。
青島西海岸新區正大力推動茶葉精深加工和多樣化發展,促進茶產業集約化、精細化發展。在海青鎮,引進了瑞翰天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山東鴻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從事茶葉深加工,研發茶保健品、化妝品、抹茶等高附加值產品。
“‘北茶36’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適合製作綠茶、紅茶、白茶等多茶類,能進一步提升茶葉深加工產品的品質,彰顯其特色。”張續周介紹。
茶葉不僅是一個文化產品,還是一個健康產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茶產業要想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與旅遊等產業進行融合發展,進行多功能開發。“新品種發芽早、長勢好、發芽整齊、特色明顯,更適合打造景觀茶園。” 張續周展望道。
西海岸新區不斷拓展茶葉產業的多種功能,使茶葉從單一的生產向生產、生活、生態方面發展,推進茶葉旅遊休閒、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目前正以AAAA景區標準將海青鎮北部茶山建設成以茶為主題,以旅遊業為內容的美麗鄉村全域旅遊觀光園,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將茶區建成旅遊景區,將茶園建成休憩公園,將採茶勞動變成休閒運動,將茶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動”發展格局。
閱讀更多 半島都市報西海岸新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