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難得,戰亂苦人—最美樂府詩賞析之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和平難得,戰亂苦人—最美樂府詩賞析之飲馬長城窟行


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是著名漢樂府古題,相傳是因為在古長城邊上有一水窟,可供來往路人飲馬,所以誕生了《飲馬長城窟行》這一曲名。

在《文選》中,此詩沒有記載作者,只有一個“古辭”的標籤;在《玉臺新詠》中,作者署名為蔡邕;但在《樂府詩集》中,此詩又被歸入《相和歌辭》中的《瑟調曲》,所以至今這首詩作者仍舊無法蓋棺定論,筆者只好稱之為無名氏作。

此詩語言淺顯易懂,清空如話,但讀來偏偏讓人有一種婉轉回腸,情思恍惚的感覺。

此詩從開頭的“思遠道”起筆,又說“遠道不可思,”只能“夢見在身邊,”卻又忽然發現夢境虛幻,亦悲亦喜,纏綿輾轉,虛實莫測,最後又寫到鄰人捎帶來的書信,心中殷切關懷之意句句可見,卻偏偏沒說歸期,讓人喜憂參半。

整首詩文字質樸,情感真摯,意境悠遠,更是從側面烘托出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真實社會反應,符合“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詩者情懷,不失為一篇難得的佳作。

不知為何,筆者讀這首詩的時候,偏偏想起了杜甫的這首《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的這首詩,也是通過普普通通的身邊事情,隱晦地說明了當時社會局勢的動盪不安,亂離時代,人人苦楚。尤其那種“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讀來令人感慨萬千,心緒難平。

念及,筆者無限感慨,也信筆塗鴉幾句——

【水龍吟】將軍淚

寒山處處冰積,他鄉萬里天無際。看花應是,西風吹驟,馬前飛起。旗角溼粘,風流一霎,魂消難記。料此身也似,紛紛墮絮,今如此,直須墜。

南北人生空寄,絕塞裡,燒燈滋味。壺中歲月,白頭換了,功名夢裡。聽徹五更,衰笛折柳,江南春未?且由他,暮暮朝朝費淚,為伊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