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長頸鹿”居然到醫院掛號看病了,我差點以為是瘋狂動物城;就在今天早上,在我們這裡的某醫院,來了一名特殊的患者。而很多人也用視頻記錄下了這位患者的看病經過。

掛號、就診、取藥……視頻中,在醫院門診部,一隻“長頸鹿”完成了就醫之旅。隨後,“長頸鹿”還去了醫院住院部,接舅舅出院…

“長頸鹿”在醫院來去匆匆身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好多媒體也忍不住四處打探,終於找到了“長頸鹿本鹿”,弄清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長頸鹿”居然是“防護裝備”

化身“長頸鹿”的何女士今年38歲,和年邁的父母一起生活。父親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母親患有類風溼。去年12月,何女士父親到醫院住了一次院。出院這段時間,父親的病情比較平穩。這幾天,何女士的父親感覺身體有點異常,就想去醫院複診。但由於近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何女士堅決不讓父親到醫院。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我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抵抗力差,肯定不能讓他們出來。”

何女士說,父親是醫院呼吸內科一位專家的老病人,自己到醫院後,就讓專家通過視頻診斷父親的病,這樣減少風險。

何女士自稱很有“危機意識”,新冠肺炎疫情剛剛發生時,她著手做防護準備:鞋套、雨衣、透明的汗蒸口袋等裝備家裡都有。而且在年前,何女士到鄉鎮買了一些口罩。不過她認為這些口罩的生產時間有點長了,可能起不到防護作用。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後來,何女士又想在網上購買防護服和麵罩,但是早已買不到了。於是在前幾天,她在網上買了兩套充氣服,一套是長頸鹿,另一套外星人,專門穿到醫院這樣人群密集的地方。

“這段時間,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出門的。因為我父母需要買藥,姨爹也要買藥,而且患糖尿病、高血壓的舅舅也是在今天出院,所以我就想著出一次門把事情都做了。”

於是今天一早,何女士就帶上她的長頸鹿充氣服,從家裡開車到市區醫院,然後再“變身長頸鹿”。

“為了安全,不管別人怎麼看”

視頻中,“長頸鹿”的一舉一動都顯得有些可愛,但何女士說,穿上這身衣服,行動並不方便。由於衣服比較寬大,為了持續充氣,她還隨身帶了充電寶。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穿起來走路不方便,與人交流也不方便。這套衣服的腳和手不封閉,我還得戴上手套和鞋套,才會好一點。但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個人認為這樣能減少交叉感染。”

何女士說,穿成長頸鹿的樣子在醫院行走,看起來是有些另類,每個環節她儘量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不影響其他患者。“我不會穿著充氣衣服去超市這些地方的,太打眼了。”

除了“長頸鹿” 還有“大黃雞”

今天,在市區的另一個行政服務大廳裡,一位身著“大黃雞”服飾的市民正在窗口前辦理業務。

據瞭解,這位“大黃雞本尊”徐先生。

徐先生說,自己經營著電商平臺,今天是到大廳去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因為疫情防控的緣故,家人提醒他出門時要做好防護工作。於是徐先生就把以前參加活動時的衣服穿上了。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特殊“防護服”能防護嗎?

防護服是針對醫護人員的防護方式,使用特殊材料,可以阻隔細菌病毒。何女士穿的 “防護服”雖然看起來可以起到與外界隔絕的作用,但衣服上的空隙還是有可能讓人接觸病毒,起不到絕對的防護作用。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對於普通市民,應該如何做好防護?

出門前先測量自己的體溫,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準備好一天要用的口罩、消毒紙巾等。

出門後,全程戴好口罩,如果可以,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隨時保持手衛生,準備便攜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在路上人與人之間儘可能保持距離(至少1米)。

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

乘坐電梯時務必帶好口罩,接觸按鈕時可用紙巾等隔開,不要用手揉眼睛、觸碰面部,儘量不在電梯內交流,出電梯後第一時間洗手,低樓層的人建議走樓梯,儘量不要觸摸扶手。

外出回到家後立即更換衣服,用流動水認真洗手,儘快清洗衣服,並開窗通風,把外套、鞋子、包等放置在固定房間的角落,

注意要給手機、鑰匙等進行消毒。

多喝水,適當鍛鍊,注意休息。

共渡疫情——患者扮成“長頸鹿”到醫院掛號看病

總結:特殊時期,建議大家還是儘量少出門,原則上儘可能少去或不去醫院,除非是必須立即就醫的急症、危重症患者。

我是影像科劉醫生,專注分享醫學、健康方面相關知識,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或加個關注,我會定期更新醫學健康方面相關知識,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