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化解滯銷難題

<table> “消費扶貧”化解滯銷難題

暢通了銷路,連日來,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在田間地頭挖淮山。 段燦 攝

/<table>

南方日報訊 (記者/段燦 通訊員/盧志滿)4月的陽山春意盎然,正是春耕生產的好時節。在七拱鎮西連村委會洞尾村小組,當地的農戶正忙著將自家田間地頭的淮山挖出來送到村裡的收購點。原本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滯銷的淮山,在廣州市花都區的幫扶下得到順暢銷售,在快速進入花都區企業和群眾餐桌的同時,也為當地的春耕生產騰挪出了空間,實現了增收、生產兩不誤。

洞尾村的貧困戶張水保表示,得益於花都區開展消費扶貧助力當地淮山銷售,自家滯銷的淮山可以順利賣出去,騰出來的土地也因此可以順利開展今年的種植生產了。“既有了收入,夯實我們家的脫貧根基,同時,順利開展新生產,也讓我對今後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廣清對口幫扶指揮部駐陽山縣工作隊隊長雷達介紹,此次花都區消費扶貧助力七拱當地淮山銷售,接獲訂單90萬斤,極大解決了當地淮山滯銷現象。通過消費扶貧推動陽山當地優質農副產品走進花都學校、機關、企業飯堂,在幫助當地農副產品銷售增加收入同時,也可以助力擦亮陽山優質農副產品招牌。

積極開拓渠道爭取到90萬斤淮山訂單

陽山淮山是省、市名優土特產品之一,它以外觀光滑、莖體粗長、色澤雪白、甜滑爽松而著稱,在港、澳及珠三角一帶享有盛譽。2007年,陽山便已獲得了“中國淮山之鄉”的美譽,同時也早已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七拱鎮更是陽山淮山的主產地。自改革開放後七拱鎮便開始規模種植淮山,這裡的生長環境得天獨厚。當地種植戶充分利用沿河兩岸沖積平原肥沃、疏鬆、透氣性好無汙染的沙質壤土,丘陵山區晝夜溫差大等優質的自然環境,大規模種植品種優良的淮山。淮山產量高、產值好,當地農民種植積極性高,收益好,讓淮山產業成為了當地農村致富途逕之一。

往年此時,七拱鎮農戶們種植的淮山早已經銷售一空。“但今年發生了滯銷。”洞尾村十一生產隊隊長張水應介紹,往年過完年後,村裡面每天都會有很多外地客商前來進貨、收購淮山。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淮山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幾乎沒有人過來收購淮山,現在家家戶戶都存了很多淮山沒有賣出去。”張水應說。

當地農戶的農產品出現滯銷,這一現象得到了陽山縣委、縣政府的密切關注和高度重視。3月下旬,廣州市花都區相關負責人前往陽山調研瞭解當地扶貧產業發展並與當地召開座談會時,陽山將這一信息告知了他們,並希望能夠通過花都區的幫助讓當地農戶暢通淮山銷售。

“我們兩地政府對此都非常重視。花都區知道這一信息後,迅速開展工作,多方聯繫,想了很多辦法來化解淮山滯銷困難。”雷達介紹,花都區從市場化渠道、企業自願購買、機關單位飯堂採購,以及部隊購買等多個渠道爭取到了90萬斤陽山淮山採購訂單,解決了七拱當地農戶的淮山銷售難題。

“我們最開始尋找的是市場檔口和電商渠道,但考慮到當地農戶對於銷售淮山的需求比較急迫,時間比較趕,最終區裡面發出了號召,爭取到了多個購買渠道。”花都區駐陽山扶貧工作隊隊員陽學軍介紹,一切都為了能夠以最快速度讓當地淮山銷售完。

預計4月中下旬滯銷淮山可全部賣完

“通過花都區的幫扶,現在我們每天都可以賣出去2到3萬斤淮山。”張水應說,每天,村裡的收購點8時就開始營業,全天收購村民們從自家田間地頭挖出來的新鮮淮山,忙碌的時候,會一直持續到晚上。“當天收購、當天裝車、當天運到花都區。”

花都區的幫扶舉措,讓家裡的淮山可以順利賣出去了,當地村民心裡面的一塊“大石”也落下了。“很多人一年的收入就指望著淮山銷售了,賣不出去,壓力特別大。”張水應說。

村民黃衛志家種植了7畝多地淮山,年後家裡面還剩下8000斤淮山沒有賣出去。“現在通過花都區的消費扶貧幫扶,都可以賣出去了,真的很感謝他們。”黃衛志說,淮山賣出去了,有了收入,心裡輕鬆了很多。

貧困戶張水保說,家裡面種植了2.5畝淮山,年後也還剩下1畝地的淮山沒有賣出去,而自家每年的收入主要就靠淮山銷售,年後看到村裡面的淮山滯銷,很是發愁。現在淮山銷路暢通了,他每天干活都更有勁了。“現在,既有了收入,夯實我們家的脫貧根基,同時,順利開展新的生產,也讓我對今後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花都區幫助西連村銷售淮山,給村民們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通過此舉暢通了銷路,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同時也得以使他們新一年的生產順利的進行。

西連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葉少環介紹,通常情況下,當地每年11月份開始賣淮山,一直持續到2月份可以將淮山基本賣完,然後3月份開始,地裡面的淮山賣完了,就可以栽種新的淮山種,開始新的一年生產了。“根據這種種植、收穫規律,農戶們最遲必須在5月份種上淮山,否則一年的收成就可能大受影響。”

對於花都區此次消費扶貧助力當地淮山銷售,葉少環說:“花都區的扶貧幹部親力親為尋找訂單,我們真的十分感謝。沒有他們此次幫忙,我們的很多農戶肯定還在為淮山銷售而發愁。”她說,對於這批訂單,村裡面肯定挑選最好的一等品淮山送到花都區企業、群眾的餐桌上。

4月2日,由花都區總工會協調組織的第一批企業採購商來到洞尾村,他們當天在西連村3個收購點累計收購57000斤淮山。花都區總工會負責跟進此次活動的負責人楊儉介紹,這批淮山運抵花都區後,會趕在清明節前出現在食堂或者企業員工的餐桌上,“讓他們品嚐到來自陽山的地道優質農產品”。

自花都區啟動消費扶貧措施以來,這種熱鬧的景象便每天都在上演。“我們預計剩餘的淮山最遲可以在4月中下旬全部賣完。”葉少環說。

多種形式幫扶助力陽山全面發展

花都區通過消費扶貧方式幫助陽山當地優質農副產品銷售,這並非首次。

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花都區對口幫扶陽山,堅持以民生幫扶為核心,產業幫扶為重點,有效促進了陽山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消費扶貧幫扶方面,2019年,花都區聯合陽山縣供銷社、農業農村局、鄉鎮知名企業及農業合作社,充分利用陽山縣優秀農業稟賦,先後組織七拱米、陽山江英雞、旱地西洋菜、粵北行溪黃草等優質農副產品對接廣州(花都)供銷農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攜手花都區供銷農聯對接花都區各級工會近240多個,進駐各社區活動10餘場,扶貧產品銷售300餘萬元。

去年中秋期間,陽山縣對接花都農副產品銷售種類達29種,銷售數量16800多份,銷售總額近100萬元,直接受益貧困戶約300戶。其中,七拱米一項銷售量近10000包,重量達50噸,粵北行紅心番薯幹、杏仁餅等11種產品銷售3796包,西洋菜乾1250包。

與此同時,陽山縣供銷社與花都區供銷社簽訂合作協議書,陽山縣七拱健之行禾田糧食有限公司、陽山縣江英旭峰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也分別與供銷農聯簽訂了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了陽山優質農副產品走進花都學校、機關、企業飯堂,有效拉動消費扶貧的開展。

據介紹,2017年至2019年,花都區累計投入對口幫扶資金3000萬元,重點幫扶陽山縣農業、旅遊、招商等產業項目及教育、文化、人才、衛生、民政等民生事業項目。

在產業幫扶方面,花都區多次舉辦招商推介會和農產品展銷會,同時,對接花都、東莞、深圳、中山等地區企業200餘家,邀請了20餘批次旅遊、餐飲、農產品、新能源等企業、行業協會來陽山進行實地投資考察。引進農業旅遊等項目動工48家,項目落地投產14家,計劃總投資151.9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3.76億元。引進花都和黃埔兩家企業進駐陽山縣電子商務物流產業園區,成立陽山縣消費扶貧直通車平臺、農副產品展示廳及體驗區。

在民生事業幫扶方面,花都區協調花都區、陽山縣兩地20餘個部門、24所學校、17家醫院相互結對幫扶,向陽山派出掛職、支教、教學教研交流的教師、專家1309人次,培育骨幹教師520人次,聯合辦班1個。醫療人才雙向交流1047人次,通過交流掛職、專家下沉等近198人次,廣泛開展培訓教育、手術示教、便民義診等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兩地醫療衛生人才對接交流。

同時,組織人事部門開展人才幫扶工作,選派16名優秀年輕幹部到花都區相關單位掛職鍛鍊和跟崗學習;縣人社部門舉辦4次就業服務大型招聘會,邀請220家企業參會,提供約14235個就業崗位,達成求職意向1120人;花都區公益機構捐贈150萬元、廣州市書豪李群基金會捐贈了90萬元,廣東省江西商會捐贈50萬元、廣東省浙江台州商會捐贈10萬元,用於陽山縣扶貧助學。花都區圖書館捐贈1萬冊圖書在陽山縣設置花都區圖書館七拱鎮分館;花都區衛健、文化、體育、旅遊、招商、新聞等多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各類企業等互訪50批500餘人次,開展結對幫扶。

此外,花都區還計劃籌集4000多萬元幫扶陽山建設“花陽小學”。該小學為六年制小學,選址位於陽山縣城城東新區建設用地內,項目建設用地36056平方米(54畝),建築面積19759平方米,辦學規模為48個班,學位2400個。“花陽小學”建成後,將有效緩解陽山縣城區域小學學位緊張問題,優化當地教育資源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