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鈞窯很有爭議,河南省禹州之地區,舊屬古均州,故名之鈞。典型的鈞窯,其具體的創燒年代今仍存爭議。有北宋說,金代說。

兩岸故宮現在依舊延續宋代學說。

但現在很多國內外大型機構、學者開始質疑,考古是講物證和古籍記載的。

首先是歷史上沒有任何出土宋代的鈞窯,任何古籍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宋代有鈞窯的,別以為故宮就不會犯錯,歷史總是給你不經意的教訓,正如我們這一代教科書上《司母戊鼎》實際是《後母戊鼎》。

鈞窯分為官鈞和民鈞,民鈞起源於金代,官鈞窯起源於元代,我個人還是認可這個觀點,至於真相或許會在將來的幾百幾千年後有一物來佐證而定格歷史,再給鈞窯一個蓋棺定論。

鈞窯,立於舊時五大名窯之一。窯址位於今在唐代時期,河南魯山地區燒造一種以黑釉為底,在其上施加汝濁白斑的瓷器品種。後世謂之魯山“花瓷”。或為鈞窯的前身,但和後世典型的鈞窯還是有本質的差別。

鈞窯,即鈞臺窯,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至今無人能仿造。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默涵說瓷器簡史.宋】14:蚯蚓走泥紋—鈞窯


宋代鈞釉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深的稱為天藍,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釉。

清代道光年間《禹州志》記載:"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亂山之中有鎮曰'神垕'。有土焉,可陶為磁。窯變是鈞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藍浦《景德鎮陶錄》讚美曰:"窯變之器有二、一為天工,一為人巧,其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則工,故以作幻色,物態直名之窯變。"蚯蚓走泥紋,是鈞窯的另一大特點,在古籍中同樣有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