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钧窑很有争议,河南省禹州之地区,旧属古均州,故名之钧。典型的钧窑,其具体的创烧年代今仍存争议。有北宋说,金代说。

两岸故宫现在依旧延续宋代学说。

但现在很多国内外大型机构、学者开始质疑,考古是讲物证和古籍记载的。

首先是历史上没有任何出土宋代的钧窑,任何古籍上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宋代有钧窑的,别以为故宫就不会犯错,历史总是给你不经意的教训,正如我们这一代教科书上《司母戊鼎》实际是《后母戊鼎》。

钧窑分为官鈞和民鈞,民鈞起源于金代,官钧窑起源于元代,我个人还是认可这个观点,至于真相或许会在将来的几百几千年后有一物来佐证而定格历史,再给钧窑一个盖棺定论。

钧窑,立于旧时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在唐代时期,河南鲁山地区烧造一种以黑釉为底,在其上施加汝浊白斑的瓷器品种。后世谓之鲁山“花瓷”。或为钧窑的前身,但和后世典型的钧窑还是有本质的差别。

钧窑,即钧台窑,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默涵说瓷器简史.宋】14:蚯蚓走泥纹—鈞窑


宋代钧釉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较深的称为天蓝,较淡的称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釉。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