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前不久,看到一條新聞,完美再現了什麼叫“不把錢當錢”。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小鄭是江蘇某學院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嫌平時父母給的零花錢太少,就打起房子的主意。

謊稱母親重病急需用錢,把市值550萬的房子320萬賣掉。

沒錯,賤賣了200多萬,小鄭卻覺得賺了20萬,因為父母買時才花300萬。

太無語了,真是不差錢!

再不差錢,有這樣揮霍無度的兒子,多少錢恐怕也留不住。

賣房的5萬定金到手後,小鄭一週之內全部花完。

父親說他“心思單純”,殊不知年齡上早已成年的小鄭,本質上是不懂得珍惜父母掙來的錢,也壓根不知道該如何花錢。

都是不談錢惹得禍,留得金山銀山不如讓孩子明白金錢的意義,懂得用錢和投資錢。

《富爸爸窮爸爸》中寫到:

從小就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長大後會碰到的四個問題:沒有節制消費意識、需求排序意識、投資意識和危險意識。

教育家默克爾說: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1

不跟孩子談錢後患無窮

4月24日,河南一位10歲男孩,把媽媽手機裡的5萬塊錢全部打賞給了遊戲主播。

這錢,是男孩爸爸的喪葬費,男孩媽媽還患有直腸癌。

讓人心寒!如果他知道這筆錢對家庭的重要意義,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近年來,中小學生成為“打賞門”的主力軍。

打賞遊戲主播的新聞屢見不鮮:

8歲孩子三天花萬餘元購買鑽石等道具;

11歲女孩豪刷200萬,以維持與主播的友誼;

14歲男孩一個月花掉家裡13萬的積蓄打賞主播。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對錢沒有概念的孩子,不僅打賞主播,還隨便亂花家裡的錢去做其他事:

孩子8天偷偷花掉7000塊,父親暴打100多下;

父親含辛茹苦積攢了300萬,卻被女兒偷走,揮霍一空。

曾經看過一個網友留言評論說:這些打賞主播的孩子有的已經上六年級,十二三歲了,難道還不懂5萬、10萬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嗎?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從小就沒人對孩子們進行金錢教育,當然不懂。

他們也許知道100元比1元更“厲害”,但並不知道5萬、10萬是什麼概念。

《金融時報》理財專欄(FTmoney)曾介紹過一個英國哈利法克斯銀行發起的調查,調查對象是1700多名年齡在8歲至15歲的青少年。

在調查中,孩子們認為原價44便士的牛奶價格為17英鎊,而原價1.06英鎊的麵包需要15英鎊。

可以看出,孩子們的估價和實際價格相差很遠,他們並不知道一英鎊能幹什麼,一個麵包又需要花多少錢。

在中國也有類似的調查,前幾天就看到一個路邊採訪,一個小學生說最有錢的是班裡的一個女生,她有一個億;還有學生說他的零花錢每個禮拜一發,有幾千萬。

這些回答令人哭笑不得,對金錢的一無所知,意味著孩子們隨時都可能會亂花錢,甚至被坑騙。

就像《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琦所說:

“如果你不能及時教孩子金錢的知識,那麼將來就有其他人來取代你。比如債主、警方、甚至是騙子。”


2

受過金錢教育的孩子未來很賺

曾經看過一本書叫《特別狠心特別愛》,作者是一位單親媽媽莎拉。

莎拉獨自撫養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從上海來到以色列,靠賣春捲為生,生活的艱難超乎想象。

起初,她一直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忙再累也不讓孩子幫忙。

後來,她發現這樣做並不是真的對孩子好,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創造生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莎拉開始轉變教育方式,從最簡單的賣春捲開始,她以30雅戈洛的價格批發孩子們30個春捲,讓他們憑自己的本事賺取更多的錢。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大兒子通過舉辦“帶你走進中國”講解會的形式,成功將春捲賣出。

二兒子選擇將春捲批發給學校餐廳。

短短的時間,小小年紀的孩子就有了商業頭腦。

再後來,大兒子開始在學校賣文具,二兒子14歲時就在報紙上有了自己的專欄,最小的女兒也學會了煮茶做點心來換取報酬。

現如今,兩個兒子都已身家過億,女兒也是出色的外交官。

莎拉是一位猶太人後裔,猶太人很注重金錢教育,甚至當孩子滿一週歲的時候,很多猶太家庭就會將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因為他們明白,擁有掙錢和花錢能力的人,將來才能活得更幸福。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國際著名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說:“一個人未來的財富並不取決於他的智商和情商,而是取決於他的財商。”

深以為然。

股神巴菲特的成功,主要就是得益於父親的金錢教育。

6歲,他開始賣可樂賺錢;

10歲,爸爸就帶他去華爾街參觀證券交易所,感受真實的交易場景;

11歲,他用賣報紙和打零工賺到的錢,買了第一支股票。

高中時,他買了舊彈子球機放到理髮店,收入和理髮店老闆五五分成。

現如今,巴菲特僅僅通過投資可口可樂股票,就大賺100億美元。

過年期間,看到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

廣東10歲的小學生,用一萬元的壓歲錢投資了爸爸的公司。

爸爸跟他簽了正式的投資協議,承諾年底按照10%的利息給他分紅。

爸爸通過這種方式,讓他真實地感受到投資理念,從小養成理財的習慣。

相信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太差。

我們要教孩子認識錢,還要教孩子如何掙錢和管理錢。

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受過金錢教育的孩子,未來很賺。

3

這樣談錢孩子差不到哪去

讓孩子知道錢是通過辛苦勞動獲得

節目《老師請回答》中,17歲的周思強對爸爸非常不滿,他不明白5塊錢吃個早點有什麼好問的?每一筆錢幹什麼,爸爸為什麼都要問得清清楚楚?

他不知道,這11年,為了掙錢還債,爸爸跑長途,中間只回來過兩三次。

他不知道,為了省下500多元的醫藥費,爸爸自己拿改錐,照著透視鏡把牙拔掉。

爸爸說,自己掙錢不容易,不敢告訴孩子,怕孩子承受不起,什麼事都自己扛。

大學生把房子賤賣230萬:不跟孩子談錢的父母,都很失敗


如果可以,請帶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或者讓孩子自己去掙一次錢。

然後告訴孩子,錢必須通過辛苦勞動才能獲取,而不是從手機或者錢包中變出來的,所以要格外珍惜。

並且告訴孩子:父母的錢不屬於他,他擁有的是父母的愛。如果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就必須用自己的雙手獲得。

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亂花父母的錢,做不理性的消費。

幫孩子建立理性的消費觀

《堅持理性消費》講述的是小朋友科比的故事,他因為花錢不眨眼吃了很多苦。

後來媽媽告訴他:“花錢的時候要想清楚,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想要的,我們只買需要的。”

好友的女兒萌萌讀小學三年級,從小好友就跟女兒約定,在能力範圍內買最喜歡的,或是買她最需要的。

現在的萌萌,從來也不跟周圍的同學比,因為她特別清楚地知道,哪些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從小接受系統的財商教育

美國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說,美國家庭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和理財能力都比較早,社會對孩子財商的基本要求是:

3歲:可以辨認出硬筆和紙幣;

4歲:知道不能買光超市裡所有的東西,有時必須在幾個玩具槍中選擇一個;

5歲:知道錢的價值,比如1.5元可以買一個作業本,20塊錢可以吃一頓外賣;

6歲:能夠用簡單的算術實現找零;

7歲:能夠看懂商品價格標籤;

8歲:知道自己可以工作賺錢;

9歲:能夠簡單地制定一週的開銷計劃,買東西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如何攢錢買自己心儀已經的東西;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有關花錢的事實;

12歲:能制定並執行兩週的開支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參考以上做法。

兒童理財讀物《小狗錢錢》的作者舍費爾曾說:

一個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費,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決定的。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只有從小學會支配金錢,才能夠過自己要想的生活。

《金錢的靈魂》中有句話:

你把錢花在了什麼地方,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金錢教育,不僅僅是關於金錢的教育,更是關於幸福的教育。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他,更應該跟他談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