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已記不得去單縣多少次了,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2019年10月下旬的一天,應邀去單縣參會授課。活動結束後,為瞻仰英烈,一行人專程赴“湖西烈士紀念園”憑弔了革命烈士。返菏路上,為尋找千年古城答案,釋解“長壽之鄉”困惑,順道去了仰慕已久“牌坊街”和民俗博物館“朱家大院”,專門品嚐了地方小吃——三義春“羊肉湯”“黃崗饊子”徐家“吊爐燒餅”......。實地探訪,讓人“零距離”感受了單縣厚重歷史文化、別樣民俗習慣和特有風土人情,親身走一走,使我讀懂了單縣的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和人傑地靈......。單縣一行,啟迪了心智,淨化了心靈,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單縣城和單縣名字的歷史演變......

汽車沿定碭公路朝東南方向行進,駛過成武縣城前行30公里就到了單縣......。單縣位於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東臨豐縣,南與碭山相接,西南是河南虞城,單縣面積1702平方公里,人口140餘萬。單縣因舜帝之師單卷在此居住而得名,又稱單父(單即單卷,父是對長輩男子的尊稱)。秦時設單父縣,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單父縣,設單州,次年,改名單縣,單縣由此定名並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8月,平原省湖西專署進駐單縣,1952年11月,單縣隨湖西專區改屬山東省。1953年8月湖西專區撤銷,單縣歸屬菏澤專區……。

——單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剛進入單縣城區,在北環路的105國道東側,一幅“不恥落後、自強不息、發揮優勢、改革創新”16字巨型標語映入眼簾,這是今年8月6日菏澤市委13屆9次全會提出的關於菏澤發展的定位目標。單縣第一時間抓會議精神落實,宣傳工作更是不甘落後......。單縣各級廣大幹部凝神聚力抓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也特別“講政治”,具有極強的犧牲奉獻精神,不來單縣、不到實地,就不會有實實在在的感受!單縣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民生保障,均取得了喜人成績……,這些看來都“名不虛傳”啊!我們一邊走、一邊看,不由得誇讚起來......。

單縣城區比以前向東向南明顯擴展了許多……,南北走向的君子路又寬又直,路兩邊盡是一排排竣工不久的新建築,20多層的高樓是一棟接一棟,未交付的工地上,一座座塔吊還在旋轉忙碌著……。幾年下來,單縣城市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僅城區框架大,城市設計科學合理,配套設施也很漂亮,一條條馬路修得又寬又直,路兩邊盡是乾淨敞亮的居民小區、機關單位、酒店賓館和超市商店,位於各小區之間、供市民娛樂公園、廣場一個接一個,其中,位於繁華區域千山公園、湖西公園,佔地面積都多達幾百畝……。人性化的城市設計風格、“以人為本”的城市經營思路,凸顯了“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理念......。看到城區變化,我又聯想到單縣法治建設取得的成績......。近年來,單縣十分重視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制度建設引領經濟發展,依法行政工作“蹄疾步穩”,領導幹部依法履職能力提升顯著,各級各部門執法水平提高明顯,營商環境得到全面優化,依法行政助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功能得到了較好發揮......。

——已載入歷史豐碑的湖西革命烈士紀念園……

湖西屬平原省,平原省成立於1949年,由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轄新鄉、安陽、湖西、菏澤、聊城、濮陽等6個專區。1953年平原省建制撤銷。平原省對肅清當時敵特、土匪和反動會道門等反革命殘餘勢力和修築穩固黃河堤防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平原省正是基於上述原因,系成立於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行政區域。湖西革命歷史紀念園位於單縣老城中心的護城河畔,這裡青松翠柏、綠草茵茵,護城河環繞在烈士紀念園四周,紀念園內有紀念館、紀念塔、紀念碑和革命烈士墓……。

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在這裡安葬的有鉅野章逢集戰役中犧牲的華野七縱十九旅旅長吳大名烈士,有對日偽作戰中犧牲在單縣馬橋的湖西行政公署專員李貞乾烈士……,他們為了理想和信念,為了崇高理想事業,年紀輕輕就幹大事,年紀輕輕就丟性命。

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在革命烈士紀念塔前,我們佇立默哀;在革命烈士事蹟介紹欄旁,我們肅然起敬……。想當年,如兩位烈士一樣,在湖西這塊英雄輩出的土地上,無數革命先烈無畏困難、不怕犧牲,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誕生,獻出自己寶貴生命,他們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新中國成立後,在菏澤、在單縣,同樣在這塊具有革命光榮傳統英雄土地上,又有很多革命烈士,為了祖國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為了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他們英勇獻身,“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將永遠受到人們的敬仰……。

——單縣文化底蘊厚重,歷史淵源流長.......

單縣民風淳樸,群眾善良勤勞,文化底蘊厚重,聖賢名士輩出,“鳴琴而治”、“披星戴月”等很多成語故事和俚語典故都出自單縣......。唐朝大詩人李白、杜甫、高適等“四君子”遊單父,登琴臺,以文會友,把酒問盞,賦詩作詞,留下千古佳話。——“鳴琴而治”琴臺,就位於古單城南堤之上的湖西公園內,春秋時單父宰——宓(fú)子賤曾在此撫琴,留下《鳴琴而治》佳話。後人在原址修築琴臺,以示懷念之情。宓[fú]子賤(公元前521年-前445年),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七十二賢之一,曾任單父(單縣)宰。有君子之德,品行高尚,體察民情,單父百姓生活富足。《呂氏春秋·察賢》記載:其為單父宰時,以禮樂教化人民,用"無為而治"進行治理,達到"政簡刑清"效果,每天靜坐彈琴於堂上,"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因而留下“鳴琴而治”歷史佳話。

——“披星戴月”一詞源於巫馬期,後宓[fú]子賤離開單父,接替他的是巫馬期。巫馬期天不亮就起床外出,一直忙到夜裡繁星密佈才返回公堂,所有事務均事必親躬,將單父治理得很好,深受百姓喜愛,這正是“披星戴月”的來歷。再後來,巫馬期求教宓子期,探討治理單父的竅門。宓子賤笑曰:“我沒什麼治理竅門,只是憑藉大家力量,利用了所有人智慧,調動了眾人積極性而已”。這兩則與單縣有關的歷史故事,均流傳千年而經久不衰.....。

——被列入國家省重點文物保護的“單縣牌坊”……

從單縣南護城河向北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古城中心,這裡就是著名的“牌坊街”,牌坊街再向南不遠就是有著500年建築歷史的“朱家樓院”……。——聞名中外的“牌坊縣”。牌坊又名牌樓,是一種石刻的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從宋至清,單縣有記載的就達百餘座,單縣因此榮享"牌坊縣"稱號。僅清末民初,單縣就存有"節孝坊"三十餘座,值得慶幸的是,在戰火和浩劫中,尊居群坊之冠的“百獅坊和百壽坊”被保留了下來……。1977和2013年分別被列入省和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百獅坊。因坊體夾柱上精雕上百個石獅而得名,建於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高約十四米,寬約九米,通體雕刻,正間單簷,次間重簷。前後坊心均鐫有"節孝坊"三個楷書大字。百獅坊因有百個雕刻精緻的石獅子且形無同者,而居群坊之首,而名揚海內併為人稱道。

——百壽坊。高約十三米、寬八米,因前後環雕百個變形篆體"壽"字而得名,建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朱淑琪妻孔氏所建,因而又名朱家牌坊。百壽坊建築宏偉,雕刻精緻,代表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和智慧,雕刻構思匠心獨運,雕刻工藝爐火純青。百獅坊雄偉高大,以透雕取勝;百壽坊以紋樣、圖案配置嚴謹無暇聞名。二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雕刻史上的集大成,已經並正在吸引著無數的遊人慕名前來、一睹芳容。據說“二坊”均做工精美、造價昂貴,世人有“一兩石屑一兩銀”之說,坊間也有兩牌坊市值均在億元以上之說,但其歷史文化價值和建築雕刻藝術則是無價之寶……。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單縣之所以牌坊多,形成了獨特“牌坊文化”,主要與千年歷史古城和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就牌坊作用而言,單縣牌坊多為“功德牌坊”和“貞潔牌坊”。遙想當年,古代官吏異地任職,妻子需持家立業,很難與夫相隨,只有妾服侍左右,官員在“丁憂”期間才與妻兒相見。為此,科舉制度下,受傳統文化影響,單縣中舉官員多,外放官員也多,古代七品以上官員妻子,才夠資格被准許立貞潔牌坊。資料發現,歷朝歷代單縣中舉為官者多達數百人,就連掌握漢朝政權達16年的單縣籍女政治家呂雉,雖非帝王,也被司馬遷寫成了《史記·呂太后本紀》。所以說,單縣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

——具有500年建築歷史的“朱家樓院”……

“朱家樓院”在牌坊街南頭西側,現存有兩進院落,均建成於明朝萬曆年間。“朱家樓院”前是一個面積約1000平米左右大小的廣場,廣場三面牆上均鐫刻了單縣的歷史名人和流傳故事,歷史底蘊厚重,文化氛圍濃厚......。從廣場上回望“朱家大院”,大院建築四合院呈正方形狀,北屋正房為“兩層樓”結構,東西廂房對稱排列,南屋的門樓位於整體建築中軸線上,正對著北屋正房,符合典型“黃金分割”的審美觀點,該建築具備了古代魯地建築的獨特風格……。大院東西廂房裡各陳列了數量不等的“民俗”圖片和實物,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駐足觀看期間,經工作人員同意,我快速拍下了一幅幅“民俗”照片……。

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近年來,單縣結合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和收集的史料,對“朱家樓院”及設施進行復古還原和管理提升。朱家大院現被改為“單縣民俗博物館”,“館”中陳列的從民間徵集的數百件史料和實物,著實讓我們在歷史的隧道里“穿越”了一回……,望著眼前的實物、場景,兒時的記憶又浮現在面前……,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大家似是回到了明清時代甚至更加久遠的先前……。“今天週六,下班時間早,請大家離開並理解!”工作人員的一再催促提醒,才將人們拉回到現實中……。千年古城——大美單縣遊記……

“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及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範,並加以繼承創新,充分展現我市地域文化的永久魅力,在棚戶區改造、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中,也要紮實做好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既刻不容緩,也責無旁貸,這項工作太重要了!單縣工作做的很好,值得學習借鑑!”離開了朱家大院,離開了單縣,回菏澤路上,大家依舊你一言、我一語,興致未減,意猶未盡,一起談觀點、談看法……,談的最多、感受最深的,依然是單縣底蘊厚重的歷史文化,人傑地靈的千年古縣,濃郁的風土人情、獨居特色的民風民俗,輝煌的城市建設成就,奮發開拓的創新精神,樂於奉獻的無私情懷......。

風土人情篇—2019年10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