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在很多的發達國家,農民就是一種職業,也僅僅是一種職業,通俗來說就是以農為生的種田人,一旦他們不再種地了就也不再是農民了。

而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農民那就不僅僅是種地的一種職業了,已然成為了一種社會等級,一種身份或準身份,一種生存狀態。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不是職業呢?

什麼是職業,職業是個人所從事的服務於社會並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在我國,雖然農民也是一種職業劃分,但是不僅種田人是“農民”,甚至連許多早已經不種田的人、住在城裡的人,也被認為具有“農民”身份。

比如說“農民工”,他們一年到頭都在大城市裡工作上班,基本上只有過年那段時間在老家帶著,你能說他們不是農民嗎?畢竟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成家立業也在農村,父母兒女仍在農村,只是他們不再從事種地這一份工作了,但是在所有人心中,他們永遠都是農民。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農民為什麼會是一種社會等級?

2018年,國家公佈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指出,在28652萬農民工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卻高達10.3%,即2951萬人。

而這些人中,實際上大多數都是剛走出校門,便開始闖蕩世界的鄉村青年,他們中很多人連一天農活也沒幹過,然而別人和他們自己都把他們看成“打工的農民”。

雖然我們如今無法否認中國有很多農民的社會地位並不低、素質也不差、甚至更不差錢,但是當人們說一個人是農民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他們的出身。

同時,與農民這個詞一起流傳的還有“小農思想”、“小農經濟”等等。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小農經濟”卻成了對抗疫情的有效手段

對於很多人來說,“小農經濟”就代表著生產力低,甚至很多的專家還一直呼籲:要取代“小農經濟”,“小農經濟”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等等。

但是這一次疫情,卻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被我們一直忽略甚至汙名化的“小農經濟”才是讓中國大舉封城之下社會還能保持穩定不動盪得功臣之一。

倉庫裡有自己地裡種的糧食,菜園子裡有新鮮的時令蔬菜,不用擔心超市的物價上漲甚至售空,更不用擔心出門人來人往被感染,無事時去菜園栽栽苗、鬆鬆土、除除草,累了互聯網連接到家家戶戶,不愁吃喝,因為有土地。

到底什麼是農民?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而那些所謂拋棄“小農經濟”的發達國家呢?比如美國,他們的農村人口只有2%,一旦遇到封城封路,被堵死在城裡的市民又會是怎樣的生存狀況呢?

這就是其他國家抄作業也抄不好的原因,他們不能像我們國家一樣,還有5億多農民在依靠幾畝土地過低成本的生活。如果這5億農民在城市失業,那又會是什麼景象?

歲月靜好之下,那是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