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农民?岁月静好之下,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在很多的发达国家,农民就是一种职业,也仅仅是一种职业,通俗来说就是以农为生的种田人,一旦他们不再种地了就也不再是农民了。

而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农民那就不仅仅是种地的一种职业了,已然成为了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或准身份,一种生存状态。

到底什么是农民?岁月静好之下,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为什么中国的农民不是职业呢?

什么是职业,职业是个人所从事的服务于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在我国,虽然农民也是一种职业划分,但是不仅种田人是“农民”,甚至连许多早已经不种田的人、住在城里的人,也被认为具有“农民”身份。

比如说“农民工”,他们一年到头都在大城市里工作上班,基本上只有过年那段时间在老家带着,你能说他们不是农民吗?毕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成家立业也在农村,父母儿女仍在农村,只是他们不再从事种地这一份工作了,但是在所有人心中,他们永远都是农民。

到底什么是农民?岁月静好之下,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农民为什么会是一种社会等级?

2018年,国家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在28652万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却高达10.3%,即2951万人。

而这些人中,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刚走出校门,便开始闯荡世界的乡村青年,他们中很多人连一天农活也没干过,然而别人和他们自己都把他们看成“打工的农民”。

虽然我们如今无法否认中国有很多农民的社会地位并不低、素质也不差、甚至更不差钱,但是当人们说一个人是农民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他们的出身。

同时,与农民这个词一起流传的还有“小农思想”、“小农经济”等等。

到底什么是农民?岁月静好之下,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小农经济”却成了对抗疫情的有效手段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农经济”就代表着生产力低,甚至很多的专家还一直呼吁:要取代“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等等。

但是这一次疫情,却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被我们一直忽略甚至污名化的“小农经济”才是让中国大举封城之下社会还能保持稳定不动荡得功臣之一。

仓库里有自己地里种的粮食,菜园子里有新鲜的时令蔬菜,不用担心超市的物价上涨甚至售空,更不用担心出门人来人往被感染,无事时去菜园栽栽苗、松松土、除除草,累了互联网连接到家家户户,不愁吃喝,因为有土地。

到底什么是农民?岁月静好之下,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而那些所谓抛弃“小农经济”的发达国家呢?比如美国,他们的农村人口只有2%,一旦遇到封城封路,被堵死在城里的市民又会是怎样的生存状况呢?

这就是其他国家抄作业也抄不好的原因,他们不能像我们国家一样,还有5亿多农民在依靠几亩土地过低成本的生活。如果这5亿农民在城市失业,那又会是什么景象?

岁月静好之下,那是农民与“小农经济”在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