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友情提示:本文約四千字,閱讀需要5-10分鐘

首信背景

各位,還記得我們前面說的普天集團這個巨無霸嗎?首信就是其下屬之一,包括前面已經講過的東方通信。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1904年1月,北京東單二條安裝了100門磁石電話交換機,從此在皇宮內有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話。1906年年為維修電話而建立的銅匠處,後改名為機修組,專門為皇宮內院維修電話。

相關的發展過程請跳轉中國通訊發展史(二)固定電話

1941年,日本侵華佔領北京期間,機修組被日本拼奪,成立了“華北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修繕處’‘擴充了機修組的人員設備,開始了磁石、共申、步進等制式電話機零件的生產與裝配,形成首信集團早期的企業形態,並在這之後和抗戰勝利被國民黨接管後有了一定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了當時郵電部直屬的器材廠,後成為研製幹線微波設備的專用廠,即郵電部506廠——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

工廠接受郵電部的任務後,在缺乏技術資料和專門技術人員的情況下進行了艱苦的科研攻關,終於在1958年,試製成功了2Ghz60/120路微波通信設備,成為中國研製微波設備的第一家,1964年研製成功了我國最早民用的微波通信中功率的行波管的放大器,1966年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套單倒向永磁聚行波管放大器。

1991年全廠銷售額4040萬元利潤230萬元。

90年代初,經過反覆醞釀,做出了風險決策:改變原來微波為主的產業結構,關停部分微波生產車間,確立將移動通信作為企業今後發展的主攻方向。

1991年12月,搞了半輩子技術工作的楊廉斯被推舉為廠長,這對她來講是一個新的挑戰,楊廉斯認識到自己在財務知識及管理經驗上的欠缺,當時首信還是一個資金匱乏、產品單一,銷售收入不足5000萬的企業,利潤微薄,職工月人均收入不足兩百元,只有單一的微波產品,維持正常的運轉已非常困難,根本不具備參與競爭的實力,2004年楊廉斯同志因年齡原因光榮退休。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楊廉斯

1992年到1995年,這個廠先是與日本OKI公司合作,建立了OKI北京移動電話服務中心(即首信移動電話服務中心前身),代理OKI手機在中國的銷售,這個過程中楊廉斯和其他領導成員跟職工一樣,去電信局進營業廳站櫃檯賣過手機。

期間,首信還與阿爾卡特、美國數字微波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嘗試過出租車、餐飲業等。首信感受到企業要高速發展就必須自己搞生產製造,於是根據當時企業資金技術尚不具備的形勢下選擇了與跨國公司合資生產移動通信設備。

1995年,經過艱苦的談判之後,首信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點:與諾基亞合資建立北京諾基亞公司,生產GSM蜂窩系統與手機,雙方各佔50%股份,楊廉斯任董事長,由於初期投入大,合資公司第一年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首信公司原先只有“番號”(北京郵電通信設備廠,也叫北京506廠),所以在和諾基亞正式成立合資公司時,不知道該叫何名,最後暫時稱做“北京諾基亞”。

合資雙方迅速在中國打開了移動通信的一片新天地,首信的企業效益出現明顯上升的趨勢,當年首信就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比1992年翻了兩番。

1996年首信的銷售額猛增到15.5億元,1997年首信集團銷售收入達到48.9億元,位居全國電子百強第十三位,1998年,首信銷售收入達到73.4億元,位居全國電子百強第九位。

自主生產手機

1998年,首信居安思危,感到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名牌,企業發展將難以持久,於是提出第二次創業的戰略目標:大力開展自主研發,開發生產有自主產權的產品,努力提升首信的品牌,此他們廣納高科技人才,成立首信研究院,下設六個研究所,1998年10月,在美國新澤西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MOBICOM公司。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2000年5月,首信手機C2000正式推向市場,網絡頻率為GSM。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C2000

按照行業慣例,手機產品有了,就需要找一個代言人,首信別出心裁,請到了四屆跳水冠軍伏明霞,成為手機的形象代言人,據說,伏明霞本人就是一位手機愛好者,此次代言價值100萬人民幣。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伏明霞

2001年,首信開始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憑藉低價彩屏手機在當年迅速打響品牌,6月承包了委內瑞拉大學校園網9300萬美元的的校園網建設工程。同時首信還在國民雜誌《讀者》上投放廣告,據不完全數據:首信是第一個在讀者投放廣告的客戶。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首信在讀者上投放的廣告

2001年12月,“首信諾基亞”遷入北京星網(國際)工業園,同時首信收購了北京第二燈泡廠,目的不是開拓一個新的業務市場,而是在購買的土地上建造一座高達百米的“首信大廈”,也是這個階段,首信開始嘗試上市。

當時京東方剛剛上市,首信去京東方學習取經,回來後就照貓畫虎,開始進行改制上市的準備工作,寫各種可行性報告和未來發展計劃,但後來郵電部只分到一個上市指標,首信沒有拿到,上市未取得成功。

2002年,首信推出了一部當時業界最小的GSM手機C6288,在一次頒獎儀式上發表獲獎演講時,楊廉斯特意佩帶上了粉色的首信C6288手機,自豪的說:“這是我們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世界最小的GSM手機。這不僅是我們首信的驕傲,我覺得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主持人趙忠祥風趣地說:“楊總不愧為精明的企業領導,不放過任何一個為企業產品做宣傳的機會。”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C6288

除此以外,2002年以後都是一些千篇一律的直板以及翻蓋手機,這種狀態持續了很多年,首信2002年手機銷售量達到100萬部。

2003年4月,諾基亞宣佈對其在中國的四家合資企業進行合併,組建新的合資公司。作為原先首信諾基亞大股東的首信公司,在新公司中的比例與重要性迅速下降,首信在合併後公司中佔有 22% 的股份。

當然,首信的在早期轉型後,不僅僅只有手機一項業務,在楊廉斯的規劃中,首信的核心產業支撐點除手機外,還包括數據網絡設備和寬帶接入設備,早在1999年,首信宣佈全面進軍IT領域,隨後推出了一系列網絡通信解決方案,包括首信網絡安全解決方案、IP電話解決方案、無線寬帶接入解決方案以及首信全線網絡產品等多個領域。建立了擁有移動通信終端、移動通信系統、IP技術、圖像技術、工藝技術等5個研究所的首信研究院,並已通過了博士後流動站的審批,還和清華、北郵等院校合作搞“產、學、研”。

2003年,音樂協會在市場上發現正在銷售的、由首信製造的首信C6088、C6088A、C6288型號的移動電話機,其鈴聲內有《梁祝》。經協會核實,首信在複製使用《梁祝》曲目之前沒有徵得過任何權利人的授權許可,後經協會多次催告和交涉,首信仍拒絕支付任何使用費,協會以著作權侵權將首信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首信公司停止侵權,將其侵權制造和銷售的手機中的鈴聲曲目刪除,在《法制日報》上刊登賠禮道歉聲明,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60萬餘元。

這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因將《梁祝》、《長城長》、《康定情歌》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旋律設置為手機鈴聲,被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狀告其侵犯音樂著作權,並索賠1200萬元。最後經法院調解,TCL公司同意停止使用涉案音樂作品,並拿出250萬元補償音協經濟損失。

2003年12月31日,首信一款支持維吾爾文的C8088手機,研製成功並投放市場,由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移動新疆移動通信公司聯合研發生產。由於受非典影響,首信2003年的經營狀態不理想,上市計劃被一推再推。

2004年,首信上市了最小的彩屏手機——首信C6388,重量在包括600mAh鋰電池的情況下也只有73克,有深海藍、電鍍銀藍、銀白色、金色四款亮麗時尚的顏色提供選擇。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2004年開始,首信手機業務開始下滑,銷售低迷庫存加大,手機的返銷率也很高。

但首信仍然為其新上市的“玲瓏拍”照相手機首信C6826,選了新的代言人,她就是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扮演杜小月的袁立,首信花500萬巨資由高曉松執導、袁立擔當主角的廣告片,該片一掃傳統產品廣告呆板功能介紹的陋習,而採用電影的拍攝手法,以講故事的方式把“玲瓏拍”照相手機深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的特點表露出來。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遇到瓶頸

2004年初,一位叫武學東的人發現首信一些採購計劃有嚴重問題,便向管理層提出異議,其實管理層很清楚這些單子是否該做,但是這些單子最後沒有被取消,造成了公司幾億元的損失。

武學東是中國第一屆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1993 年大學畢業後正趕上兩件大事,一件是會計制度改革,一件是各個企業紛紛改制上市,“我剛剛大學畢業,學新東西比較快,所以剛工作不久,便開始參與北京郵電通信設備的改制上市工作。”

2004年8月,武學東擔任著首信財務部經理,曾經是首信派到合資公司的財務經理,在諾基亞的管理下工作了7年,學到了世界級企業的管理和經營策略,在長期的工作中他意識到了首信的運營問題,寫了一份分析報告,在國營企業向老闆提交負面的報告是比較敏感的,所以只是藝術性地以財務部下面的研究小組名義遞交了這份研究報,供老闆參考。

報告對首信自身和競爭對手的情況進行了對比,對未來行業走勢做了預測,對目前應該採取的策略做了一些建議,並對立即退出手機行業和一年後退出手機行業兩種方案做了比較,結果是兩者造成的損失基本相同。

2004年,國產手機遭受寒冬,手機廠商多數潰敗,首信上市的夢想成為泡影。

2005年9月,此時的首信股份有員工近千人,營業收入95%以上來自手機產業,而手機產業已出現鉅額虧損,現金流幾近枯竭,同時還存在鉅額負債和不良庫存,企業危難之時,孫治成同志來到了首信,他佔有總股本的65.11%,上任之後迅速而果斷地指出,必須立刻停止手機生產製造,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消耗相對較少的研發和銷售環節,同時,對管理架構進行重大調整,精簡機構和人員,最大幅度降低運營開支,節衣縮食,準備過冬。

2005年四季度,首信徹底停止了手機生產。

2006年,首信又重拾手機業務,不過一直不溫不火,之後東信把手機業務中心轉向了老人機和功能機直到2013年,這期間幾乎沒有推出過什麼智能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2009年首信還上市了一款手機:S658,外形非常有趣,我們來看一看,熟悉手機歷史朋友會發現,這款手機和魅族第一款手機M8非常之相似,但是無法知曉有著智能手機外形的它到底是不是智能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國產手機發展史(七)首信手機

轉型之路

2009年底,東信債務已經基本處理完畢,不良庫存已經全部消化,重新走上了正軌,擺在面前的是更大的一個課題——首信做什麼?在中國普天的大力支持下,首信開始轉向軟件和增值業務。

2009年12月31日,有限公司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由“北京首信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北京首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無線接入管理軟件的研發、銷售及相關的系統集成服務,致力於為電信、電力、鐵路等行業客戶及各級政府部門提供安全可靠、高效易用的無線接入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2015年公司淨利潤為853萬元,2016年1-5月淨利潤為829.92萬元,2017年正式掛牌新三板。

隨後曾在博鰲亞洲論壇,十九大,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海進博會中提供通信平臺服務保障工作和安全認證接入服務。

目前首信的業務有很多,例如:AN-AAA系統、策略與計費控制平臺、電廠鍋爐防磨防爆系統 、數據庫審計系統 、電廠信息移動管理平臺 、電力負荷接入管理系統 、光纖光柵溫度監測系統 、執法記錄儀 、警務執法終端 、 現場影音記錄儀 、圖傳解決終端、技偵設備 、移動警務解決方案 、 可視化電力巡檢解決方案 、智慧園區,以及圍繞3G和4G通信網絡的,以軟件研發、整體解決方案開發等等。

首信做手機的十來年中,幾乎可以說是跳過智能手機階段,直到跳到了老人機,最後也拋棄了老人機業務,成功實現轉型。


《國產手機發展史》持續更新

部分數據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