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視頻做實驗、創新“金字塔”式教學法,這位老師將“雲課堂”玩出“72變”

楚天都市報記者國倩 通訊員陳彥芳 藍靜

“同學們注意了!我們將牛奶倒入碗中,滴入幾滴彩筆水,再用牙籤蘸取少量洗潔精插進碗中,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牛奶煙花的綻放了!”在武漢工商學院楊文婷老師的課上,學生們總能看到她隔著屏幕,演示各種有意思的小實驗。連日來,楊老師生動有趣的課堂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隔着视频做实验、创新“金字塔”式教学法,这位老师将“云课堂”玩出“72变”

楊文婷老師

用新奇實驗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楊文婷是該校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老師,4月13日上午,在《藥劑學》課上,她給生物製藥專業的學生們演示了“牛奶煙花科學小實驗”,當學生們隔著屏幕看到牙籤插進牛奶的那一瞬間,色彩絢爛的“煙花”以牙籤為中心紛紛綻放時,都禁不住通過課堂直播界面激動地討論起來。

隔着视频做实验、创新“金字塔”式教学法,这位老师将“云课堂”玩出“72变”

楊文婷老師直播做實驗

“媽媽不會打嗎?”“好神奇,我也來試試!”……在大家充滿好奇的熱烈討論下,楊文婷便講授起了表面活性劑的特點,將其中原理娓娓道來。

然而,同學們依舊意猶未盡。這時,楊文婷便將準備好的潤溼實驗視頻放給學生觀看。視頻裡的微距鏡頭下,不同粉末與水產生別樣的化學反應,透明圓滑的水珠孑然獨立,星星點點的粉末點綴其表,“真奇妙!就像水晶球般!”“真漂亮,像一件工藝品!”同學們不禁發出讚歎,紛紛表示“恨不得馬上回學校做實驗”。

隔着视频做实验、创新“金字塔”式教学法,这位老师将“云课堂”玩出“72变”

引起同學們強烈興趣的潤溼實驗

接著,楊老師“趁熱打鐵”,循循善誘地向學生們講解視頻中所包含的專業知識點,並啟發學生樹立“科學、工程與藝術”融合的理念,學會從製藥的角度去發掘工業時代的藝術與價值,讓同學們深切感受到製藥工藝的奧妙。

下課後,同學們的討論聲仍不絕於耳。“楊老師的課實在有趣!她喜歡藉助各種案例或者現場實驗引發我們探索的興趣,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知識要點。”該校生物製藥專業大二學生孔真說:“每週一早上坐在電腦前預習新內容時,總會帶著些許期待,不知楊老師待會又會在課堂上做什麼新奇的實驗呢?”

“雲課堂絕不是線下課堂的重複,必須結合學生作業的正確率、學生參與度等不斷調整、變換教學設計、方式,就像孫悟空的‘72變’那樣,不斷創新才能緊緊抓住屏幕另一端學生們的心。”在楊文婷看來,重視線上教學的時效性、趣味性及情景化,能引導學生由表及裡,步步深入學習。

總結“金字塔”式7步教學法

“教學設計是確保教學質量最為關鍵的一步。”楊文婷說,依據線上教學靈活多樣、可多元輸出、及時反饋等優勢,她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梳理成一個“金字塔”模式,“由金字塔基層到頂端共7個方面,分別是看視頻及整理筆記、完成作業及測試、案例分析及討論、自我提問及互相解答、小組討論、項目任務、成果演示,難度、效果維度逐層遞增。”

她以《藥劑學》這門課程為例,“我先讓學生進行線上視頻學習,對課程內容有基本的認知,再輔以記筆記、做測試、話題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要點,此外,我還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和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手段,以製劑項目任務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隔着视频做实验、创新“金字塔”式教学法,这位老师将“云课堂”玩出“72变”

楊文婷老師總結的“金字塔”式教學模式

楊文婷坦言,最初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比較差。所以,在課程預告時,她開始嘗試將“提問題”佈置為一項作業。接著,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最後通過直播答疑一一解決。

“在直播答疑課上,楊老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便會爭先恐後進行搶答。最後,楊老師不僅會為學生一一解惑,還對提出建設性問題的學生給予‘啟迪之星’稱號,這個榮譽可以為學生的課堂平時表現加分,因此大家都很積極踴躍。” 夏依玲同學介紹道。

記者看到,在“液體制劑的答疑&注射劑的案例分析”直播課中,共有57名學生參與,聊天區發佈問題達34個,學生回覆消息約1600條,平均每個問題回覆數量約47條,平均參與率約為82.4%。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我們一個緩衝期,重新審視和組織教學過程,讓我們不斷嘗試、突破、改變,尋找正確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不是簡單地將教學內容搬到網上,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圍繞著教學目標這個指揮棒,開展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助力學生的學習成長。”楊文婷認真地介紹道。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楊文婷老師還表示自己既是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也是學習者,“在反覆的學習和教授、實踐和反饋中,我不斷地變化、優化著適合自己講課特點、適合自己所授課程、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設計。每當看到學生積極參與,並有所進步時,我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