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作曲:顾冠仁 / 琵琶演奏:于源春 / 指挥:刘江滨


演奏家简介

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琵琶演奏家于源春

于源春,中央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自幼习琴,先后师从于周显顺教授、李光华教授和樊薇教授,并得到过林石城、刘德海等大师的指点。她在金钟奖、文华奖、台北协奏曲大赛等重大专业赛事中摘金夺银,并于2012年获得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总冠军。是中国及世界乐坛最活跃和重要的青年国乐演奏家之一。

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琵琶演奏家于源春

近年来,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琵琶演奏家,她的演奏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受邀作为独奏或主奏演奏家出访过美,英,德,法,西班牙,丹麦,韩国,古巴,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并凭借着从容精湛的弹奏技艺,朴实深厚的情感表达,流畅自然的音色变化和对于曲目的独到诠释,赢得大众及专业的认可。

乐曲简介

《花木兰》 琵琶协奏曲。顾冠仁创作于1979年。乐曲以我国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为背景,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白宗巍创作的乐府原词歌曲的曲调为素材,描写了木兰(传说姓花)从军的故事。在北魏年间,可汗征兵,民间女子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装,代父应征,驰骋疆场十年,立下辉煌战功。胜利班师时,不受朝廷封赏,“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要求,重返故里。原诗塑造了热爱家园,不图荣华富贵的光辉女子形象。

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京剧花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曾被各戏曲剧种搬上舞台。然而,关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经历与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至今为世人颂扬。)

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音乐剧《花木兰》

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乐曲分为三段;第一段“木兰爱家乡”

,在短小的引子后,琵琶呈示了歌曲的主题,恬静而优美。然后不断地加以变奏,从各个侧面来描写木兰富于童趣的情调,同时,也透露出她坚强性格的一面。第二段“奋勇杀敌顽”,乐队的强烈前奏,预示着乐曲进人展开部,琵琶运用多种组合手法,如凤点头、扫轮等,以急速的节奏,塑造了木兰奔马飞驰追击杀敌的生动形象。同时,运用琵琶传统的大幅度推挽手法,以突出木兰女子妩媚性格的特征。第三段“凯旋回家乡”,在简短的再现了呈示主题后,在新的调性上,又出现了急速节奏的追击形象,给人以木兰还在追杀顽敌,然后在银幕上渐渐地消失的意境。

作曲家顾冠仁

顾冠仁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国家一级作曲。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主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1979)《王昭君》(1995);琵琶独奏曲《变奏曲》(1979);合奏《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春天》组曲、《星岛掠影》、《将军令》、《大地回春》、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弹拔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畅想》、《林中小憩》;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小合奏曲《京调》、《苏堤漫步》;音乐与朗诵《琵琶行》及《兵车行》等。

现代琵琶协奏曲

顾冠仁经典作品琵琶协奏曲《花木兰》,为演奏家的技艺折服!

中国乐器琵琶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在十六世纪是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一直到十八世纪以后,协奏曲才真正脱离为声乐伴奏的地位,走向由独奏乐器跟管弦乐团相互对答的新型态。十九世纪的浪漫乐派,协奏曲作品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但考验了演奏者的技巧,也将充分发挥了独奏乐器的音色。二十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不断求新求变,以得到不同的新视听感受。由于受到西方曲式风格创新的影响,国乐逐渐走向了交响化,产生了许多以中国乐器为主奏,西洋管弦乐团为协奏的作品,使得民族乐器的声响以及技巧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其中,在琵琶领域中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现代琵琶协奏曲,一般演奏家都以能够演奏协奏曲为最大的荣耀。

现代琵琶协奏曲有:《草原小姐妹》、《花木兰》、《静夜思》、《春秋》、《梁祝》、《祝福》、《情寄长白山》、《祁连狂想》、《西双版纳的晚霞》、《琵琶协奏曲》、《天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