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小光音乐带你走进音乐殿堂,了解音乐起源,成就你的音乐梦想;


从1949年以来,民族管弦乐队及乐曲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1、成长期(1949-1965年)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上海民族乐团演出

50年代前期,我国民族管弦乐队迅速发展,先后建立了上海民族乐团(1952年)、中国歌舞团民乐队(1952年)、中国广播民族乐队(1953年)、中国电影乐团民乐队(1956年)、上海电影乐团民乐队(1956年)、前卫歌舞团民乐队(1956年)、中央民族乐团(1960年)等,建立拉弦、弹拨、吹管、打击乐器组乐器的大型民乐队体制。与此同时,开始改编一些传统名曲、民间锣鼓乐、吹打乐及我国作曲家创作的西洋管弦乐曲。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民乐合奏的创作。50年代朱践耳的《翻身的日子》、何彬的《武术》、刘明源的《喜洋洋》和《幸福年》、黄贻钧曲、彭修文编曲的《花好月圆》、雷振邦曲、刘明源改编的《马兰花开》;弹拨乐合奏有《南疆舞曲》(于庆祝编曲)、《苗岭风光》(俞良模曲)、《秋收忙》(俞良模曲)。60年代初有《风雪爬犁》(朱广庆曲)、《驷马铜陵》(朱广庆曲)、《旭日东升》(董洪德、赵行如曲)。《迎亲人》(臧东升、刘凤锦、何化均编曲)等;此时电影配乐中采用了民乐队,其重要的有《祝福》(刘如曾曲)、《林则徐》(王云阶曲)、《红旗谱》(瞿希贤曲)、《枯木逢春》(葛炎同曲)、《红色娘子军》(黄淮曲)等。民族乐队大型作品较少,重要的有:《东海渔歌》(马圣龙、顾冠仁曲)、《渔家组曲》(王石路曲)、中胡协奏曲《苏武》(刘洙曲)、民乐交响诗《秦香莲》(彭修文曲)。

2、荒芜期(1966-1976年)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大寨红花遍地开


“文革”十年,民乐合奏很少,《大寨红花遍地开》(许镜清曲、天津歌舞团改编)、《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编曲)、《夺丰收》(李民雄曲)、《渔舟凯歌》(浙江歌舞团)、据“样板戏”《杜鹃山》改编的《乱云飞》(彭修文编曲)则有一定的影响。“文革”期间许多作品贴上标签如《抓革命,促生产》、《雨夜出诊》、广东音乐《上主课》等。

3、崛起期(1976年-至今)

1976年后,民乐创作呈现三个特点:①多种样式的民乐小合奏的创作探索;②民乐协奏曲蓬勃发展;③大型合奏兴盛;

(1)小合奏的探索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丝路驼铃

自80年代起作曲家探索各种风格,小合奏作品有刘锡津的《丝路驼铃》、张晓峰、周煜国的《吟乐》、刘文金的《寒光倩影》、朱毅的《咏南》、顾冠仁的《绿野》;弹拨小合奏有:顾冠仁的《驼铃响叮当》、黄河、胡椎文的《天山即景》、赵咏山的《敦煌古韵》、谭盾的《为弹拨乐而作的五首小品》;打击乐小合奏有安志顺的《鸭子拌嘴》、《老虎磨牙》,田隆信编曲的《锦鸡出山》、朱广庆的《炮火池》(编鼓与乐队)、陈增裳《汉江行》(云锣与乐队)、张列的《西域驼铃》、李民雄的《龙腾虎跃》和《潮音》、林伟华、张大华编曲的《秦王破阵乐》等。

(2)民乐协奏曲的丰收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云南记忆

协奏曲的繁荣是此期的一个特点,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重要作品有:笛子协奏曲《幸福水》(何占豪、陆春龄、郭予春曲)、板胡与乐队《胜利中的怀念》(李文金、丁鲁峰曲)、高胡与乐队《思仿》(乔飞曲),柳琴协奏曲《卡兹卡欢庆会》(王惠然曲)、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彭修文曲),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顾冠仁曲)。80年代出现的重要作品有: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李焕之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笙协奏曲《文成公主》(高扬、唐富、张式功曲),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易柯、易加义、张宝庆曲),伽耶琴协奏曲《沈清》(安国敏曲),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吴厚元曲),二胡与乐队《首诗》(闵惠芬、瞿春泉曲),管子协奏曲《山神》(李滨扬曲),管乐协奏曲《神曲》(瞿小松曲),箜篌与乐队《孔雀东南飞》(何占豪曲),中阮协奏曲《云南记忆》(刘星曲),骨笛与乐队《原始狩猎图》(钱兆喜曲)等等。二胡协奏曲有30多部以上,筝协奏曲10部以上,其他协奏曲也有为数众多。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夕阳箫鼓

另外,还有些民乐独奏,由西洋管弦乐队伴奏形式的,如双筝与交响乐队《回旋协奏曲》(王树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辛沪光曲),唢呐协奏曲《大得胜》(戴宏威曲),琵琶与管弦乐协奏的音诗《夕阳箫鼓》(吴祖强改编),琵琶与乐队《乌江恨》(杨立青曲)。1956年创作的二胡协奏曲《欢庆胜利》(刘守义、杨继武曲),1973年创作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在国外反响强烈。

(3)大型民乐合奏蓬勃发展

1976年以来,大型民乐合奏分两类:

①挖掘传统的创作。

②借鉴西方的创作。


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器乐合奏创作

大江东去

第一类有:音诗《流水操》(彭修文曲)、合奏(蜀宫夜宴)(朱舟、俞抒、高为杰曲)、合奏《长安社火》(赵季平、鲁日融曲)、幻想曲《秦-兵马俑》(彭修文曲)、合奏《飞天》(徐景新、陈大伟曲)、音诗《骊山吟》(饶余燕曲)、合奏《昭君别》(王惠然曲);

第二类作品有:合奏《达勃江随想曲》(何训田曲)、交响音画《大江东去》(徐景新、陈大伟、陈新光曲)、交响音画《塔克拉玛干琼影》(金湘曲)、合奏《两乐章音乐》(瞿小松曲)、合奏《水之声》(阎慧昌曲)、《第二民族交响曲》(刘星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