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世界上美人的种类很多,但气质美无疑是一个女人美的最高境界。只因为现代高科技的时代,美丽的外表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打造而成;但一个女人的气质美,却需要经年累月的沉淀,需要各种因素恰到好处的配合,方可修炼而成。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但许多年轻的女孩,却往往被眼前的皮相所欺骗,一心只追求外表的完美,却忽略了内心的修炼。她们误以为,只有美女才能拥有更多机会,只有美女才会被人青睐。直到有一天,她们终于明白,女人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其实并不是美丽的外表。

的确,我们不得不承认,美丽的外表,在第一眼印象中会占据优势,但更多时候,我们并不只是与他人相处一次。时日久了,在他人眼中,再美丽的外形也不会再如初见,时那般惊艳。此时此刻,在与时间的赛跑中,一个女人最能打动人心的,则是自内心精心编织的和谐统一的内在气质。

气质,是女人内心最直观的“外衣”。据说,“相学”其实是一门统计学。古人认为:一个女人,他究竟是善良,还是恶毒;是坚强,还是软弱;是聪慧,还是呆板,都能由外表忠实反映出来。这也是人们常说的相由心生。

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长相的确跟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并会随着性格的改变而产生细微变化,只是这种变化十分轻微,单个五官的反应并不明显。但同整体来看,却能让人感觉出不同。而这些变化的外在载体,就是一个人的气质。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这种变化尤为明显。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便会发现,古人所说:心慈则貌美是有一定道理的。心地善良的女人,即便五官长得不太好看,但他的眼神、表情一定会令人感觉很祥和,人们通常称这种情况为面善。反之,如果一个女人尖酸刻薄、心肠歹毒,即便她长得再美,和人接触的时间久了,她内心的小九九也会通过气质反应出来,最后被人称作蛇蝎美人。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因此,女人要美,不但要美在形体,美在面容,更要美在内心。这就好比,一个经过标准工艺打造而成的物品,外形再美,也是匠气十足,实在称不上是一件艺术品。而一件人人称道的艺术品,则无论从火候还是造型来看,都必得独具匠心,灵气天成。要论起女人中的艺术品,民国才女林微因当属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现在,许多人一提起林微因,大多对她的数段情史议论不休,这位在当年轰动一时的气质名媛,给现代人的印象似乎仅仅停留在了她的美貌与八卦上。然而,如果一个女人只靠美貌与绯闻,是断不会在人们心中停留这么长时间的。在许多相熟人的眼里,林微因,并不仅仅是一位有才的美人,更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学家。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林微因与北大可谓渊源颇深,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他生命中停留了几位男性,大多来自北大,更因为她与梁思成共同设计的北京大学地质学馆。这是一栋三层楼高的灰色西式楼房,其平面、立面均为不对称式,且建筑外形能随功能要求不断变化。这也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且,这座地质学馆的大楼,由曾经的北大校长蒋梦麟亲自奠基。

在儿子梁从诫的眼中,母亲也绝不是外界所评述的,只像在花瓶上嵌入了一些贝壳的女人。他认为,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界里,母亲林微因,更算得上是一个充满梦想,也能实现梦想的女人。他不仅富有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甚至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在她的有生之年里,她醉心于自己的事业,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那些贫病交加的日子里,人为中国战后的城市重建弹精竭虑。她甚至拖着病体,四处搜集资料,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为低收入者设计住房。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无疑,林微因是一个活得非常真实、非常单纯的女子,而她那迷人的魅力,优雅的气质,也正是来自这样的真实与单纯。尽管有许多女性朋友并不认可这些观点,她们认为,女人其实可以将真实的内心巧妙隐,无论他们心中所想究竟为何,都能在脸上套一个完美面具,露出一幅完全与内心相悖的模样。

事实正好相反,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能够完全将内心世界藏起来。相反,世上最有气质的女人,都活的很真实、很自我,他们大都拥有真正强大而平静的内心。因为,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可以暂时隐藏,但时日久了,气质却会在不经意间出卖这种想法,从而让人无法继续伪装下去。聪明的女人往往更能深刻洞悉这点,他们不屑将生命浪费在这种伪装之中,反而能够成就更完美的自我。

女人气质修炼课(气质是内心最直观的“外衣”)


追求美,而不误解美,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只有将内心的美鱼外表的美有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因此,每一个女人,无论他曾有着怎样痛苦的经历,只要能用美的理想、美的希望将内心填满,只要能一直坚信世界的美好,他的内心就会真的渐渐美好起来,而她的气质也必能朝着完美的方向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