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特魯多的碑上有三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緩解,總是去安撫”,特魯多是一名美國知名醫生。至今還有不少知名西醫盛讚特魯多,那到底是西醫還是中醫有效?西藥每年淘汰多少藥?又有多少人自從吃上了西藥就是一輩子吃藥?又有多少疾病天天吃藥靠藥物維持生命?希望那些西醫粉也多瞭解下。小編認可西醫,但很不贊同大部分疾病都去看西醫,然後都百毒不侵了再來看中醫,精、氣都損耗成什麼樣了,中醫治好沒有太多的感謝,沒治好反而說中醫是騙子,所謂的騙子都是偽中醫,不是中醫,不要隨意給中醫扣帽子,所謂的“養生專家”忽悠的都是不懂或者想走捷徑的人,病人真要修煉,不是啥都靠醫生。一味的追求快,心臟病的人還少嗎?所以養生是個長期走的路,每天走點......

陰陽五行是一種思維方式

中醫的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中醫的理論主要是從《黃帝內經》開始建構的,但《黃帝內經》不是第一本醫書。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挖掘出來一大批醫書都比《黃帝內經》早,是漢代初年,而《黃帝內經》的形成於漢代中期(有爭議),當然不排除它有先秦的一些篇章。《黃帝內經》的形成才標誌著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這個體系就是陰陽五行。用陰陽五行這個框架構建了中醫學的生理、病理、治療、診斷等綜合的一個體系。比如說中醫將一個人看成是一個自然,叫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也可以說叫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即天人合一,所以天人合一這種思想在中醫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關於《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是有爭議的,但經過N個朝代經過很多醫家的完善,《黃帝內經》分素問和靈柩各81篇,總共162篇,共有十幾萬字,我們想想紙是什麼時候應用的,在紙之前都是用帛書、竹簡記錄字體,想想這麼多字如果用竹簡記錄該需要多大的地方,所以這個不現實。紙張雖然發明於西漢,但真正應用在西晉南北朝,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版本肯定是南北朝之後的版本,還有人說有《黃帝內經》肯定有《黃帝外經》,《黃帝外經》確有此書,《漢書•藝文志》記有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的記載。從記載來看當時醫學理論分屬三個派別:

1、黃帝學派,著作有《黃帝內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

2、扁鵲學派,著作有《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

3、白氏學派,著作有《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其中只有黃帝學派的《黃帝內經》流傳下來了,《外經》亡佚。

可以推測出《黃帝外經》肯定有記錄外科的資料。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天人合一跟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天人是按照一個模型來合一的,這個模型就是陰陽五行。有好多人說陰陽和五行不是一個來源,但是我認為它有密切關係的,實際上是一回事。現在很多中醫界的人還提出來,要保留陰陽廢除五行。

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因為五行就是陰陽的細分,陰陽就是五行的整合,是同一種思維方式。至於是不是一種來源,還有待研究,但至少都是天人合一的這種思維方式。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陰性和陽性,這是按照屬性和功能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五行實際就是陰陽,陽又根據陽氣數量的不同分為太陽和少陽。陰也按照陰氣數量的不同分為太陰和少陰,再加上陰和陽之間算一行,就是五行。太陽就是火,太陰就是水,少陽就是木,少陰就是金,中間就是土,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天是分五行的,地也是分五行的,人也是分五行的。人的五行從外在來說,五體,什麼叫五體投地?兩隻手兩隻腳一個頭,這是五體。我們的內在,心肝脾肺腎,五臟。五腑,大腸小腸膽胃膀胱,再加上三焦是六腑,實際三焦是有名無實,也可認為是胰。然後就把人的身體看成五大功能系統,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叫智慧。這樣一分,五臟跟人體外在相連,比如說跟五官,還有跟宇宙間的相連。比如所有的東西都分為五:五穀、五氣、五味、五方、五食,全都分為五。也就是說陰陽的細分就是五。這就把整個宇宙看成一個有機的,互動的,協調的整體,這就是中醫的偉大之處。 懂了陰陽懂了五行,就知道變和不變,也就掌握了養生的精髓。我們在北半球,太陽從南邊出來,背為陽腹為陰,應該面南背北,陰陽結合是最好的養生方式。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中醫對健康的認識

好多人攻擊我們中醫,說中醫太簡單了,說一個人有病叫陰陽失調,怎麼治病呢?調和陰陽。那病治好了呢,陰陽調和了。我說這就對了。因為越簡單的東西越符合事物的本質,越複雜的東西越偏離事物的本質。

中醫研究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什麼叫健康呢?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諧,這是第一個層面,叫天人合一。在天和人這對關係裡面,天就是陽人就是陰。第二個層面,是人和人之間要和諧,人與社會要和諧,這叫人我合一。在人和我這對關係當中,“我”是陽,人是陰,為什麼呢?因為人和“我”之間這種關係是“我”在起決定作用,都是自己造成的。第三個層面,就是人的身體,我們的軀體和我們的精神要和諧,這叫形神合一,神就是陽,形就是陰,中醫更注重神。這三個層面都和諧了,才叫做健康。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什麼叫不健康?也是這三個層面不和諧了,重點講最後這個層面,人體上陰陽不合最大的不合就是氣血不和諧。氣為陽血為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意思就是氣是血的統帥,而血是氣的載體,構成陰陽。在上一篇文中也詳細介紹了疾病的來源。

然後表現為臟腑不和,五臟是陰,六腑是陽,心肝脾肺腎是陰,大腸、小腸、膽、胃、膀胱、三焦反而是陽。為什麼呢?中醫是按照功能出發的,《黃帝內經》裡寫的就是“五藏”,五臟有一個共同的功能——收藏。比如心要藏神,此心是心包,肝要藏血,肺要藏氣,腎要藏精,脾要藏肉。對應的六腑是要排洩,比如大腸、小腸、膀胱,大小便要排洩。所以五臟叫藏而不洩,六腑叫洩而不藏。所以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從功能出發劃分的。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最後還表現為經絡不和,經絡也分陰經陽經、陰絡陽絡,奇經八脈裡有四條陽經四條陰經,十二正經裡面六條陽經六條陰經,都是分陰陽。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反應的經絡問題。

所以怎麼來治病呢?也很簡單,你要是氣血不合,調和氣血;臟腑不合,調和臟腑;經絡不合,調和經絡。用各種手段,除了藥物還有砭石,也叫刮痧,針灸、按蹺、導引、氣功,這些都是治病的手段,所以我們不能認為中醫就只有中藥。《黃帝內經》已經記載的很清楚,專門有一篇叫《異法方宜論》,把整個大地按照五行來分,分成五個方位,每個方位的氣候地理特徵不同,相應的人的性格特徵,包括體質特徵、得病的特徵全是不一樣的,所以治療的方面也不應該一樣。這樣就把複雜的宇宙給有機化,並且可以放入陰陽五行這個框架來一一對應。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養生的總原則

《黃帝內經》有三個第一,第一部中醫學的經典。第二個是第一部養生學的寶典,它講養生是最系統的,最深刻的。第三個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書,不要把《黃帝內經》就看成一部醫書。它裡面有天文、曆法、物候、地理,還有哲學、心理學等,是一部百科全書。但是它講了這麼多內容,都沒有離開一個主題——生命,它講人的生命,所以是生命的百科全書。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黃帝問岐伯,人怎麼才能活過百歲,而動作不衰。岐伯的回答,養生就三個問題。一條總原則、四大方面、三大要素。“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就是一條總原則,養生的基本原則。這個原則太重要了,比方法重要得多,方法可以五花八門,但如果不按照這個原則,所有的方法都可以說是錯的,就會犯一些基本錯誤。人類發展到現在,那麼多科學知識我們都懂嗎?不可能,但我們一定不能沒有科學素養。

這個養生總原則是什麼意思?就是要效法陰陽的變化規律,於術數相和諧。陰陽的變化規律是什麼意思?人自己分陰陽,陰陽的細分就是五行,人是分陰陽五行的,宇宙萬物也是分陰陽的。人要按照陰陽的變化規律,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一定要效法它,不能違背它。這樣我們自身的陰陽和外在的陰陽和諧。

什麼叫和於術數呢?前面“術”是表示技術方法,養生有方法的,而這些方法往往又可以用數字來表達,叫術數。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河圖

我們的數字一共是多少個呢?是十個,從一到十,沒有零,零是從阿拉伯數字傳來的,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黃帝內經》成書的年代還沒傳到中國,所以最小就是一,最大就是十。一三五七九就是陽數,二四六八十就是陰數,這就是陰陽的具體體現和量化,也就是和人的五臟一一相對應:一六為水,就是腎,二七為火,就是心,三八為木,就是肝,四九為金,就是肺,五十為土,就是脾,這就是河圖的意思。河圖的故事大家可以瞭解下也非常有意思,除了河圖還有洛書,洛書可以推演經絡。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個總原則太重要了。我們掌握了這個原則,就不會出現低級錯誤了。比如張悟本說要吃綠豆,結果大家浩浩蕩蕩吃綠豆,把綠豆吃得漲價吃得缺貨。馬悅凌說你們都要吃生泥鰍,結果大家浩浩蕩蕩吃生泥鰍,好多人得了寄生蟲病。林光常說你們都要吃土豆,結果大家浩浩蕩蕩吃土豆。這都叫不懂得總原則。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假設我是一個陰性體質的人,吃大量的綠豆、生泥鰍、海鮮,尤其是海螺、螃蟹,這些大寒的東西,當然是錯誤的,是違背規律的。但假設我是一個陽性體質的人,我多吃一些寒涼的陰性食物,那就是陰陽中和,所以這一點是非常重要。

什麼叫養生?我用一句話概括——養生就是養成一種適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什麼叫適合自己,就是陰陽中和。“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這個總原則可以壓縮成四個字,陰陽中和。

陰陽中和,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基本精神。所以我們可以切實地體會到,養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運用,養生沒有那麼高深,不需要刻意去做,養生就是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一定要把握自己的陰陽,宇宙的陰陽,然後使其和諧。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中國文化的中和之道

陰陽它最早來源於《易經》,《易經》的經文部分是三千年以前周文王作的,這是我們進行了詳細考證的。《易經》經文裡面沒有提到陰陽,所以說好多人否定,說《易經》沒講陰陽,經文中的確沒有,但是不能否定事實,《易經》中最基本的兩個符號,一個陽,一個陰,是典型的陰陽。它為什麼用兩個符號,不用三個符號或者四個符號。這兩個符號你怎麼叫都可以,也可以叫剛柔,也可以叫陰陽,但是這種思想是三千年前以前就形成了。

之後陰陽的思想被我們中醫所運用,而在《黃帝內經》之前,在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孔子,儒家是明解《易經》,主要偏向於陽。道家,老子是偏向於陰。一個是陽剛的精神,就是《周易》的乾卦,自強不息、剛強堅毅、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與時俱進,這是龍馬精神,龍馬精神就是乾卦,乾為龍乾為馬,這些被儒家繼承下來並且加以發揮。而道家是陰柔的精神,是坤卦,厚德載物、自然無為、謙虛謹慎、包容寬厚、居下不爭。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兩大精神。一個是陽剛精神,一個是陰柔精神,一個是儒家,一個是道家。

看懂了這四條,可防“養生專家”忽悠

到後來,在距今兩千年左右的西漢末期,當然是《黃帝內經》之後了,從古印度傳來了佛家,佛家跟中國文化相結合,跟中國的三玄相結合,就是和《周易》《老子》《莊子》一結合,形成中國化的佛教,它也崇尚中。

所以很明顯的,陰陽中和,就是儒釋道共同的精神,三家都講中,三家都講和。儒家的中叫中庸,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最高的一種德行,極高明而道中庸。道家講中道,《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老子》第五章“多聞數窮,不如守中”也要講中。佛家講叫中觀,中觀用八個不來解釋,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出、不常不斷,這就是中。三家都講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圓和,所以“中和”就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而陰陽中和就是養生的最高原則,我們一定要堅守住原則,這比方法重要。

曾經有專家研究北京什剎海地區那些老百姓的養生活動,是用人類學的方法進行研究。我們上次遇到一個老先生,八十多歲,我問他身體這麼好,有什麼養生秘訣啊?他說:“我沒什麼秘訣,我就一句話,我從來不吃肉。”我們又看到一個九十多歲一個老先生,身體更好,我們問他有什麼秘訣沒有?他說:“我沒有秘訣,我就一句話,我就喜歡吃肉。”第三個老先生說了“我是有肉吃肉有菜吃菜。”第四個說“我就喜歡運動”,第五個說“我從來不運動。”九大體質,不同的體質對應的症狀和解決的方法都是不同的。

WHO說到影響人類健康和長壽有四個要素:第一,遺傳因素,第二,醫療條件,第三,環境因素,第四,生活因素。在這四個要素裡面,醫療條件才佔8%,環境因素佔17%,遺傳因素佔15%,加起來40%。這40%不是養生的內容,而是另外的60%,就是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才是養生的內容,所以養生就是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跟自己的陰陽體質,還有身體狀況、病理狀況相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