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僅霸座還要打人,老人憑啥如此蠻橫不講理?

老人不僅霸座還要打人,老人憑啥如此蠻橫不講理?

文 風青楊

8月20日下午乘長沙地鐵1號線時,一名老人強行要求年輕女子讓座遭拒後,老人強行用手推搡該女子,把她從座位上趕走,甚至坐下後一邊揮舞著手中的雨傘一邊說,“我要你這麼說,我打死你!” 老人此後還站起來欲同該女子動手,被人拉住後回到座位,口中指責該女子“不講理”。該女子則回應“誰不講理啊,你不知道女生也有不舒服的時候嗎?”(瀟湘晨報)

最近這段時間老人霸座的新聞越來越多,這些新聞有諸多相似之處:老人、用身份說事、自己有錯還罵人,甚至打人!

一些老年人仗著年紀大,就以為年輕人一定應當為他讓座,甚至因不讓座就動粗,這是一種道德強迫症。一個人可以用內心的道德來要求自己做善事,但不能強迫別人做善事。街上有人快餓死了,你可以自己掏錢給這個人買吃的,但不能強迫別人掏錢買吃的;這個快餓死的人也不能強迫別人掏錢給他買東西吃,否則就是搶劫。

公交車上讓座與此同理。不讓座就不能說明一個人沒有道德教養,更不能成為罵人打人的理由。那些打著年紀的幌子動粗的老人,可憐而不可敬。讓不讓座說破了天,也只是個道德問題,有人願意讓,說明他道德高尚,富有愛心;有人不讓座,也不見得有多麼卑劣,學生們讓座慢了,老年人就動手打人憑什麼?“尊老愛幼”四個字裡,你不“愛幼”又憑什麼讓別人“尊老”?難道你“老”就你有理?真遇到年輕不怕事的小混混,把“老年人”打了怎麼辦?

畢竟不讓座有多種可能性,有些年輕人上班本身很累,實在無力相讓;有些人根本沒有看到老人上車;甚至有些人如電影《搜索》中的女孩一樣,正因為自己身患絕症而不知所措呢,哪會想到讓座一事。學生們現在課程負擔那麼重,一個個書包背的那麼沉。你空著手上去讓別人讓座,讓慢了還要打人,遇到比你更“混”的人怎麼辦?

更何況,任何規則是雙向的,受讓者也不是什麼都無需做。現如今,在給老人“讓座”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以下的情況:1,不道謝(道謝不是必須);2,不返還(下車之前已經忘記了曾經讓座的人);3,私自轉讓(一個老太太把座位讓給他的半成年的孫子);4,得意忘形(完全忘記了站著的人很辛苦);5,不回報(讓座的人有很重的箱子,受讓者卻不主動協助扶持)。這些都會使讓座者即使讓了座也心生不快。

“老人變壞”或許只是一種網絡笑談,但“老人變壞”現象卻不能說不存在。過去見諸報端的大都是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老年人或笑著婉拒,或感謝後才落座。現在不同了,給老年人讓座幾成天經地義,不論什麼原因,只要一時沒有讓座,老年人可能就會出口訓斥,進而扇人耳光,直至攔住公交車。這種老人暴力要座的事屢屢發生,不僅讓眾人失去了對老年人應有的尊重感,還會讓更多人覺得有些老年人是為老不尊,認為老年人的道德水準也在急速下滑。因此,“老人汙名”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眾所周知,近幾年出現的“新晉老人”大多出生於在物質長期匱乏的背景下。說到根源,或許是他們的成長年代及背景,在物質和精神雙重匱乏的環境下,有些人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他們得到的是一種叢林裡比劃誰的拳頭大的價值觀。而最要緊的是,沒有什麼禁忌也沒界限。又或許是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奉,很多人缺乏矛盾衝突時理智而溫和的解決方式,必然很容易走入鬥爭模式,非黑即白,非敵即友的思維慣性。所以,你不給老年人讓座,就“該打”,年輕人就該聽老年人的。這種思維,在一些上了年紀的父母心中根深蒂固。

當初種下的惡果,如今就到了“收穫”的季節。於是,他們不覺得廣場舞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不覺得讓座是一種關愛而並非理所應當,甚至可以顛倒是非、誣陷他人,成長時期基本公共教育的缺失,使他們認為一切都理所應當,甚至可以不擇手段的利己。當然,除了教育之外,還與另一種他們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

當今的中國社會,對於老人所存在的問題,該糾正的還是要糾正,不能因為在“尊老”之下,就近乎無條件的服從。當然,很多時候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是難以更改的,更何況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所以,有些問題也只能交由時間來解決。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