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論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五千年中國文化始終強調的是以道御術,方可通行天下。如果從文化的視角,來剖析一下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一、樂清人賺錢之“道”

什麼是“道”?樂清人賺錢方式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不管是怎樣的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都只是屬於“術”,只有內在規律上的東西才叫做“道”。樂清人賺錢之“道”表現在三個方面:

1、獨特地域是賺錢之“道”的“根”

從地域上來說,樂清是個很封閉的地方,東面清江,西面甌江,前面是樂清灣,後面是大山連綿。沒有任何地理優勢,照理上說是要被困死在這裡的,但恰恰成了生意之地。改革開放後,我們大獲其道,無數的農民洗腳上岸,走向全國,開始了創業之路。樂清人把劣勢轉化為“邊緣優勢”,成為溫州模式的發祥地。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1572年明朝隆慶6年)

如果進行原因分析,大致有這麼三個方面:一是“兵家不爭,皇帝不愛”,外部環境寬鬆;二是“七山二水一分田”,窮則思變;三是海洋經濟,敢闖敢拼。

走出去的樂清人,可謂“無孔不入”。只要有人招呼一聲:“那邊生意好做”,不管天南海北,只要陽光照得到的地方就會有樂清人。一個拉丁字母不認得,也敢去海外做生意。

樂清人走天下,沒有三毛那份閒逸:“遠方有多遠?請你告訴我。”也沒有愛漂泊的美國人那般豁達:“所有的好天氣,都是我的家鄉。” 樂清人走出去都是在創業,他們吃苦耐勞,如果哪個小夥子常年廝守在家裡,就會被認為窩囊,沒出息。

但樂清人義無反顧打拼天下,卻可以做到風輕雲淡,舉重若輕。他們把幹活說成“做生活”,經常有人說:“做生活最快活”“做生意只怕歇不怕蝕”,道出了樂清人走天下的與眾不同。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錢賺不來,小錢不願賺,寧願呆在家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樂清獨特的地理環境讓樂清人敢為人先走出去創業,獲得了先發優勢,所以說這是樂清人賺錢之“道”的“根”。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市清和公園一角)

2、商業文化是賺錢之“道”的“魂”

同樣是改革開放,同樣是分田到戶,有些地方的人是坐起來講,只講不做。而我們這裡的農民卻走出去了,還跟我們有著很深厚的商業文化背景有關。

春秋戰國時期,范蠡提出“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商業經濟早在越國就已經蓬勃發展。

南宋時期,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提出“事功”學說,主張發展商業,注重功利,講求“以利和義”。

這些商業文化不是學術思想,也不是通過書本傳播的知識,而是通過血緣關係、友鄰之間的口口相傳和互相影響,深深地融入每一個樂清人的血液中,成為樂清人的商業基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樂清人。

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輩都天生擁有商業頭腦,山裡人拿到一塊木頭他絕不會劈了當柴燒,而是做成桌子椅子賣給城裡人。像我爺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八九十歲了還經常打畚箕去虹橋集市賣。而海邊人會把新鮮的魚做成魚乾魚鮝賣給山裡人和城市人。山頭、平原、城鎮之間商品交換是非常充分的,商業基因寫在每個人的身上。像三禾讀書社名譽主席趙樂強先生曾說過:“我們的農民不是單純的農民,農人即商人。”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上世紀80年代樂清市虹橋鎮三八集市)

我老家在虹橋鎮,虹橋在宋朝叫“新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被譽稱為“浙江三橋”之一,都與商貿集市非常發達有關。虹橋集市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北宋雍熙年間,到了明朝萬曆年間固定為三八集市。虹橋老百姓的商業意識是根深蒂固的,據統計虹橋有1/4的人口是商民,即使在文革期間,老百姓還是採取捉迷藏的方式進行集市,每到市日仍有二三萬人,交易品種多達400多種。文革之後三八集市非常繁榮,小時候我經常去集市買東西,擁擠如潮的人流,會推著人走。虹橋有座橋叫欄杆橋,如果你站在欄杆橋頭,就算你會超群的武功,鐵打的馬步,也難以立穩。

當改革開放帶來了政策紅利,樂清人成功賺錢直接得益於改革開放,間接來自於傳統文化的薰陶。文化的力量始終滲透在樂清人賺錢之“道”孕育、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所以說這是樂清人賺錢之“道”的“魂”。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今日虹橋鎮一隅)

3、樂清人精神是賺錢之“道”的“韻”

樂清人是樂清最寶貴的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會非常靈活地體現在樂清人的精神上,人們口中的“富人”",其實是“富有精神活力的人”:他們吃苦耐勞,認為苦難的背後是財富的源泉;他們獨立意識強,人人都想當老闆;他們很會抱團,一有機會帶領著親戚朋友形成合力;他們重視雙贏,做生意講求你好我也好;他們講求速度,經常是非禁即入;他們善於變通,會隨著市場變化迅速做出調整;他們勇於創新,常常是無中生有……

樂清人精神在第二部分還會做進一步闡述,這裡就不展開分析了。總之,樂清人精神體現在賺錢上是立竿見影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最特有的優勢,譜寫了一曲曲優美的賺錢樂章,所以說這是樂清人賺錢之“道”的“韻”。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雁蕩山迎客僧)

二、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但從最近幾年看,樂清人賺錢可謂步履維艱,像不少企業陷入困境,乃至破產倒閉。樂清日報11月29日新聞有這麼一組數據:樂清法院2013年以來受理破產案件204件,已審結136件。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法院發佈會現場)

由此想到,從哲學的角度看,有“道”必有“非道”。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們的很多優勢、很多資源恰恰也成了我們的絆腳石。樂清有那麼大的優勢就會有那麼大的短板存在。樂清人賺錢來得太快了,精神文明建設落後於物質文明建設,容易把我們小農經濟的一些致命弱點給暴露出來。造成有的人心態浮躁,自我膨脹,追求賺快錢,希望一日暴富;有的人創業創新精神削弱,無心主營業務,棄實務虛。這確實是一件非常痛心的事情。

從文化角度看,永嘉學派功利思想也容易導致利己主義,逐利忘義,後果必然是一些人法律觀念淡薄,誠信精神不足,缺乏對規矩和秩序的尊重,貪婪慾望不斷膨脹。當這種蔑視、默然和淡薄積累到一定程度,那些渴望快速賺錢的樂清人最終會反噬傷害到自己。

如果把樂清人賺錢之“道”和 “非道”放在一起比較,我們就會發現:二者往往僅一步之遙,表現的恰當是“道”,表現的過火了就有可能成了“非道”。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雁蕩的高鐵、高速、國道線交匯處)

1、善於模仿與缺乏創新

樂清人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像以前樂清很多做服裝的,請個三流的廉價的設計師,當意大利最新款服裝出來時,立即拍照將服裝樣式從米蘭傳過來,進行仿照抄襲,由於既時尚潮流又非常便宜,所以很受消費者歡迎。樂清一些產業也是由模仿而來,當時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資源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只好將產品從海外買過來拆開,由工程師來琢磨工藝技術,測量畫出圖紙,很快就仿造出來,市場銷路也非常好。因為在那個物資短缺、商品匱乏的年代裡,只要產品能夠造出來都會有市場的。

但現在進入了商品嚴重過剩時代,技術裂變、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還一味模仿就容易形成路徑依賴,慣性思維,缺乏自主創新動力。比如樂清當前有的產業同構、產品同質化嚴重,壓價競銷現象突出。這是因為一些企業自主創新動力缺乏,擁有的技術專利大多為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只是將一個產品內部功能改動一下,或者外觀形狀改變一下,而企業發明專利數量偏少,真正原創技術少之又少。

其實模仿與創新並不矛盾的,模仿也是創新的基礎,當年美國就是先模仿英國,之後再有創新。但模仿和創新是一種遞進關係,我們經過40多年發展,如果到現在還沒有從模仿起步,最終走向自主創新,還是缺乏核心競爭力,那就需要反思了。樂清現在有4.2萬家企業,數量已經非常龐大了,缺乏的是像海通通訊、金石包裝、萬控機櫃這些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像生產手機天線的海通通訊,之所以能夠成為浙江省首批隱形冠軍,這個月10號複評又通過了,是因為它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對技術和人才的持續投入,每年研發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例高達10%左右。而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去年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18%,三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前年僅僅71家,今年上半年349家。所以在過去創業就是創新,現在創新才能創業。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海通通訊生產車間)

2、精明務實與目光短淺

樂清人特別精明務實,精明就是對一個生意能夠精打細算,只要有一分錢賺,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做;務實就是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做,樂清人做生意絕不會撒空網,一定是得看見有魚才願意去撒的。

但有的人只是聰明,不是高明;只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所以會導致思想深度不夠,常常小富即安,缺乏長遠眼光,戰略眼光。比如現在工業都已經步入4.0時代了,有的企業還徘徊在1.0-2.0時代之間。像CJ10-CJ20交流接觸器,國家明令淘汰二十來年了,現在柳市有的企業還在生產。再比如柳市當初有那麼多託運公司,在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也僅僅滿足於眼前利益,沒有一家發展成為像樣的物流大公司,非常可惜。雖然只是一個孤立的事例,但反映的卻是柳市乃至整個樂清經濟上的一種短視現象。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市行政服務中心夜景)

3、市場敏感與極度投機

外界對樂清人有個評價:你們用鼻子也能聞出商機。還有人說:樂清人頭上佈滿天線,能夠廣泛收集各方信息,善於捕捉市場機會。西方經濟學裡有個市場模型叫完全競爭,按理說在現實市場中,完全競爭是不存在的,但樂清人卻幾乎做到了。因為樂清人天生擁有極高的商業悟性,他們敏銳地發現所有的賺錢途徑都是跟民生相關,所以樂清人善於去填補市場需求,善於去解決市場痛點。只要發現有市場機會,樂清人就會像獵豹一樣撲上去。比如虹橋鎮原來是做消費電子配套,後來發現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像合興、致威等一批企業立即轉型為汽車電子配套,這個產業也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

但對市場過於敏感也會導致一些人急功近利,極端投機,盲目投機。比如抬會。樂清曾經在1985年和2007年二次出現民間非法金融風暴,最多的時候大大小小“抬會”1346個,最大的一個“抬會”發展了12122人,全縣總戶數30%的群眾捲入其中,柳市、鹽盤、海嶼等13個鄉鎮參加戶數高達70%。而且會主3/4以上是文化素質很低的婦女,在這些瘋狂的會案中,公職人員被家庭婦女騙了,有錢的被沒錢的騙了,有文化的被不識字的騙了,非常不可思議。其實這也與文化有關,我們從窮怕了過來的,巴不得一口子吃胖,明天一下子富起來,屬於典型的小農意識。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市體育館)

曾經瘋狂的六合彩,也可以歸於極度投機行為之類,但與抬會又不一樣,它還屬於賭博。

還有一個“炒”字,也透出了很多非“道”的東西。炒房、炒煤、炒棉、炒商鋪、炒黃金、炒油田……樂清人在各個圈子裡橫衝直撞。比如樂清前幾年的炒回扣地指標,有的的指標經過幾十次的轉手,從二三十萬被炒到二三百萬,後來又跌回幾十萬。有一次我去羽毛球館打球,那前臺的小姑娘都洋洋得意地說自己剛買了兩個指標,言語中好像已經賺到了大錢,非常興奮,可想而知當時的炒作有多瘋狂。這些炒作的人是嗅覺敏銳,是很有投機天賦,但暴利也會帶來人性的扭曲,讓人進入一種浮躁、貪婪的賺快錢模式,就像吸毒一樣非常容易上癮,不再願意踏踏實實去賺錢,這也導致了不少人後來一夜之間從雲端墮落,富翁變為負翁。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灣跨海大橋)

4、重視人情與漠視規矩

樂清人非常重視人情世故,喜歡交朋友,喜歡抱團發展,凡事喜歡“挈籃兒”。有一個笑話描述得非常形象:一位火星人來到地球,碰到北京人,北京人會跟他聊家族背景。碰到上海人,上海人會談論火星開發的商業價值。而樂清人卻會說:什麼都不要說,我們先一起吃個飯,交個朋友。這就是樂清人做生意的一種能耐。

但這同時也會帶來規矩意識比較差。比如全市去年立案查處侵權假冒偽劣產品高達355起,今年也有300多起。在電商平臺上,德力西授權銷售其產品的商店僅143家,而網上賣德力西產品的店家卻有7000多家,有很多就是樂清人在賣,給品牌企業帶了巨大的損失。規矩意識比較差的根源是缺乏現代意識上的契約觀念,總以為法律和規矩是約束別人的,對自己有利時按照法律規矩程序辦事,對自己不利時就不遵守了,尤其喜歡彎道超車,喜歡鑽政策空子,喜歡打法律擦邊球,無不用其極。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不講規矩是一種勇於創新的嘗試。但是當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後,還是這麼做就是漠視規矩,容易受到懲罰。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市城區一隅鳥瞰圖)

5、頭腦靈活與輕視學習

樂清企業家很少有科班出身,卻能夠“一不小心發了財,無意中把企業做起來”,被稱為東方猶太人也不為過。亞當·斯密曾在《國富論》中將市場稱為看不見的手,樂清企業家多是由這隻看不見的手調教而成的。樂清人靈活的頭腦連一些經濟學家都讚歎不已。

但很少有企業家會耐心地系統地去學一門基礎學科,比如經濟學、法律、財務,而這些卻是民營企業家最缺乏的素質。也許會有人說,我過去都沒有去學習,也賺了不少錢。但現在迎來的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新時代浪潮,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區塊鏈等等新興技術撲面而來,給賺錢方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困難。現在躺著都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的中國已經進入一個理性迴歸的新經濟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舊的賺錢共識已經瓦解,新的賺錢共識尚未達成。假如跟不上新時代變化的腳步,那麼不管你之前賺的是幾百萬、幾千萬還是幾個億,一旦決策不慎,之前積累的財富都很有可能化為烏有。沒有學習力,我們賺錢的成本將大大增加;沒有學習力,為此付出慘痛教訓的案例也會層出不窮。

當然,“道”與 “非道”相關聯的還不止這些。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市西門島早晨)

三、尋求未來應對之策

易經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我們的賺錢之“道”與“非道”也是這樣,它不是非左即右,非黑即白,而是相反相成的,是一種此岸和彼岸的關係,是會變化轉換的,連接兩岸的橋樑就是當下的實踐。比如說此岸是“非道”,你失敗了,但是你在橋上經過不斷地努力實踐,終於到達了“道”的彼岸,成功了,但此時彼岸立即變成了此岸,假如忘乎所以,失誤連連,那你有可能下次到達的彼岸又是“非道”了。所以橋樑,也就是當下的實踐是最為關鍵的。

那麼如何把握當下實踐呢?過去樂清人賺錢是為了解決生存問題,屬於“身經濟”,現在賺錢是為了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進入了“心經濟”。當下尤其需要我們從思想根子裡去適應新的變化,從自身文化層面做一些深刻反省,把文化深處裡一些“痞子”的東西去掉,把一些“非道”的東西向“道”的方向轉變,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需要從以下三個提升來著手: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虹橋鎮烏石村公園)

1、提升文化檔次

同樣文化力量也是樂清人未來能夠持續賺錢的保證。當前,樂清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時期,小農經濟還缺乏錘鍊,我們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時間太短了,文化發展遠遠落後於經濟發展。趙樂強先生有句話描述得非常形象:“屁股已經坐在工業社會,可頭卻還在農業社會。”所以我們要夯實文化這個基礎,要去補課,進行文化檔次的提升,進行人的素質的全方位提升,通過加強新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通過加強法律和規則意識的培養,補齊短板,將“功利樂清人”變為“文化樂清人”“責任樂清人”“社會樂清人”“精英樂清人”……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雲霧東塔山)

2、提升人生境界

人與動物的區別,是我們除了物質生活,還有精神世界和靈魂需求。所以樂清人除了賺錢,還得有夢想,有精神,有哲學等等。我們賺錢不能不擇手段,唯利是圖,而是要更多地去思考、反省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否則就像曾仕強教授說的:有的人像衣服架下面放了一個飯桶。我們要逐步去體驗人生的三層境界:第一層是手中有劍,心中無劍,也就是“走出混沌”境界,追求利益,為生存而忙碌。第二層是手中有劍,心中也有劍,也就是“問道求真”境界,追求生活質量和品味,開始研究新“活法”。第三層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也就是“敬天愛人”境界,追求精神和靈魂富足,關愛社會和諧進步。而純粹利己,還是在利己同時利他,是人生境界的一個重要分水嶺,沒有體驗過這三種境界的人生很難說是完美或者完整的。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樂清南塘高速互通)

3、提升賺錢格局

站位不同,眼界就不一樣,格局也會有天壤之別。一方面我們在賺錢的時候要儘量讓自己站得高一點,再高一點。眼界有多高,賺錢的舞臺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賺錢的收益就有多好。另一方面要儘量讓自己站遠一點,悠著一點。當身邊流行投機賺快錢、大家都想一夜暴富的時候,我們反而要多一份謹慎,多一份清醒,多一份理性,讓自己的行動慢下來,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進行心性修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去尋找“道”。當我們擁有了“道”,遠離了“非道”,一定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獲取更大的財富。但那時候,再大的財富都只是我們人生的副產品。

我心目中的文化——樂清人賺錢之“道”與“非道”

(白雲尖日出)


樂清風光攝影:施小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