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在我們國家東北,有這樣一個特別特殊的小村子,它處在中國、朝鮮跟俄羅斯的三國交界地帶,而且距離不遠就是日本海,臨近鄉鎮上的路也只有一條,這條特殊的路就是一道幾米寬的堤壩,歷史上因為這裡發生過洪水,所以這條路被淹沒了,這塊村莊就成為了“飛地”,想要從其他國家過來,但是因為跟國家邊防不一致,還屢屢受挫,這裡就是吉林琿春市敬信鎮的防川村。

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一眼望三國”示意圖

這塊地方聽起來就非常令人嚮往,但是事實上卻處處充滿著不方便,這裡的地理條件十分特殊,在這個村子高處就能看到中國、朝鮮跟俄羅斯的土地,往東十幾海里就是日本海。從唐朝時期開始,我們國家想要去日本,此地就是必經之路,當時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港口,因為地處三國交界地帶,貿易往來也是十分頻繁,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國家羸弱,飽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在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實力時顯得力不從心,簽訂了許許多多的不平等條約,這塊土地在這個年代,也發生了變化,在《北京條約》裡面,將圖們江口附近的四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地盡數割讓給沙俄,從此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

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北京條約》簽訂場景復原

在簽訂的很多不平等條約中,我們逐漸賠掉了我們的東北地區很多土地,還有沿海的大部分重要關口,只不過防川村因為不太惹眼被幸運的留存了下來。在北京條約之後,當時沙俄政府胃口可不僅僅滿足於此,按照常理來講,簽訂條約之後樹立界碑,沙俄方面確實一直拖著不重新立界,這樣的意圖是什麼呢?方便繼續吞併我國土地,當時清政府怎麼能不明白這一點,派出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吳大澂前往處理,吳大澂提出了嚴重抗議,並且據理力爭,終於樹立界碑,而且他還把黑頂子山地區(今吉林琿春敬信鎮)奪了回來,還將界碑從距圖們江46海里處移至30海里處,並掙回了圖們江的出海權(非出海口)。

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吳大澂畫像

1938年,蘇聯軍隊跟日本軍隊在防川村一帶交火,史料記載叫做“張鼓峰事件”,此戰一過,日本人被打的可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了,他們自然是非常憤怒,但是又幹不過蘇聯紅軍,就把怒火發洩到防川村百姓身上,對他們追殺跟驅逐,從此這片土地就成為無人村了,另外,蘇聯人把實際控制範圍推到了圖們江邊,防川村跟琿春縣城之間只有一條8米多的江堤了。

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蘇聯軍官舊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防川村重新被收復回來,因為已經是一片荒地,所以出於一定戰略角度考慮,當時我們國家黨跟政府派了18戶黨員家庭在此定居,沒想到1957年這裡發生了洪水,江堤被沖斷,從此這裡成為了一塊“飛地”,村民們想要出來就要走蘇聯的路,當初中蘇兩國關係還非常親近,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但是隨著中蘇關係惡化,防川村村民行動就越來越不方便。

中國最奇特的村子,因一場洪水成為飛地,與祖國分離三十年才回歸

▲洋館坪堤路

​就這樣尷尬的境地一直持續到戈爾巴喬夫上臺,中國跟蘇聯的關係逐漸緩和,防川村村民的出入難題才得到瞭解決,這塊江堤也重新修好了,但是此時已經過去了大約有30年的時間了,蘇聯解體之後,1992年我們國家對洋館坪堤路進行整修,修了一條長888米寬8米的國防公路,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如今逐漸發展,每年都有許多旅客來旅遊,這座“東方第一村”已經成為了國家級景區。中國東北地區喪失了日本海出海口,而防川距離日本海又近在咫尺,著實讓人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