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諍臣魏徵:一身正氣照日月 兩袖清風吹古今

魏徵,今屬河北人,從小失去父母,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魏徵曾經是李世民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僚屬。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衝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及早動手。

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千古諍臣魏徵:一身正氣照日月 兩袖清風吹古今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徵問道:“何謂明君、昏君?”魏徵回答說:“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君之所以昏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宮,不見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趙高,直到天下大亂以後,自己還被矇在鼓裡;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縣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對這番話深表贊同。

貞觀元年(837),魏徵被升任尚書左丞。有一段經典的對白顯示了一代名相的高見亮節: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徵答道:“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千古諍臣魏徵:一身正氣照日月 兩袖清風吹古今

貞觀十二年(638),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

他還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見可欲則思知足,將興繕則思知止,處高危則思謙降,臨滿盈則思挹損,遇逸樂則思撙節,在宴安則思後患,防擁蔽則思延納,疾讒邪則思正己,行爵賞則思因喜而僭,施刑罰則思因怒而濫。”

千古諍臣魏徵:一身正氣照日月 兩袖清風吹古今

貞觀十六年(642),魏徵染病臥床,唐太宗所遣探視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徵一生節儉,家無正寢,唐太宗立即下令把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為魏徵營構大屋。

不久,魏徵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