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雜談:從《三國演義》看徐庶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至今仍然為大家津津樂道。其中人物眾多,不乏文人墨客,沙場大將,運籌帷幄的謀士。這之中有許多出場不多,但令人仰慕的人物,在三國眾多謀士之中,徐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徐庶作為劉備的第一個真正有才能的謀士,深諳擇主之法,也很懂得自我引薦,為人處世更是手到拈來,對於這些文化的運用值得許多人學習。

趣史雜談:從《三國演義》看徐庶


徐庶懂得運用文化來自我引薦,也知道考察單位的重要性。徐庶初次登場是《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恰逢劉備被蔡瑁設計落敗逃走,讓劉備意識到謀士的重要性。劉備在請教完水鏡先生後瞭解到臥龍諸葛、鳳雛龐統對於逐鹿天下的重要性,和劉琦說完家事,這時徐庶便登場了。登場方式很是特別,一路高歌,意思是我這個打才能的人想投奔明主,竟然沒有人賞識,營造了足夠的神秘感,讓劉備誤以為是臥龍鳳雛之一,從而受到重用。在上任之前還以“的盧馬”的歸屬問題考驗了劉備,這和現代的雙向選擇有些類似。

趣史雜談:從《三國演義》看徐庶


徐庶懂得表現自己的優勢,讓眾人信服,方便合作。在呂曠、呂翔來襲時,用計策大敗二呂,讓劉備覺得自己選擇徐庶沒有錯,也讓關羽、張飛等武將見識到了徐庶的才能,服從號令。在曹仁賣弄陣法時,更是不費吹灰之力破了八門金鎖陣,再一次表現出文化之高。最後更是用火攻打敗了曹仁,這時徐庶基本上在三國中發展到了巔峰。

趣史雜談:從《三國演義》看徐庶


面臨選擇,當機立斷,適時推薦好友。在曹操利用徐母威脅徐庶時,徐庶毫不猶豫去見了母親。水鏡先生說徐庶糊塗,我卻不這樣認為,有多少人能在選擇面前毫不猶豫作出判斷呢?在臨走時給臥龍打了很出彩的廣告,讓劉備心存感激,為之後脫離曹操打下基礎。在徐母死後,關於對陣之策不發一言,這是多少人做不到的。最後徐庶更是找了藉口,當機立斷離開曹操。

徐庶雖然在全書中出場次數不多,但人物特點很鮮明。不論是在高歌作詩吸引劉備註意,還是破陣敗敵,都表現很出色。在現今時代,人才紛爭,靈活的運用文化包裝自己,在合適的時間、地點表現自己的才能,遇到問題當機立斷等都值得每個人借鑑,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