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近期發現“未婚焦慮”“恐婚”的女性越來越多。我要講一個故事,這可能是典型都市“未婚女子”的坎坷尋愛歷程。

1.

姐弟戀靠譜嗎?

曉林正在經歷一段痛苦糾纏的姐弟戀,來到“要麼結婚,要麼分手”的岔路口。這種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焦慮日子,讓她瘦了整整一圈。

她34歲的臉上,原本保養得好好的皮膚,驟然出現顯而易見的皺紋。她說,好像最近一下子老了10歲,一顆心無法再感受到年輕人的暢快感了。

曉林和小她7歲的男友交往了一年,彼此都沒有將這段關係公開告訴父母和親朋好友,這段戀情談得如同地下情。

她受夠了這種偷偷摸摸約會的感覺,很想公開這段親密關係,但她對這種年齡差距甚大的姐弟戀感到深深的不信任,總想等到對方擺出明確的態度,她才亦步亦趨承認這段關係。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對方是個“還沒玩夠”的人——既不承認這段關係是男女朋友,又不斷釋放出“我愛你”“我需要你”的曖昧信號。

“他今天說,我是他一輩子要守護的女人,明天又說,家裡人要給他介紹對象,問我意見如何?”曉林幾次下決心,“他竟然這樣搖擺不定?我們要麼把結婚的事情提出來,要麼乾脆分得乾乾淨淨算了!”

她轉念又說,“我還有3個月就35歲了,裝作無所謂,其實心裡很慌。”她擔憂自己年紀大了,如果錯過這個男人,不知道還能不能遇見心動的人。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2.

他不夠愛我?

回顧之前的感情歷程。讀研究生的時候,曉林談了一個男朋友,倆人認真戀愛,打算畢業結婚。

雖然男友在各方面體貼照顧,但她總覺得男友對自己不夠重視、不夠愛,總需要男友花心思來證明他對她的愛。

直到談婚論嫁的階段,男方家裡不同意女方提出的彩禮和酒席條件,男友和她夾在中間很苦惱,男友並沒有站出來主動協調這種局面,她便覺得男友還是不夠愛她,不能同意自己家裡的條件就是不夠愛的證明。在雙方僵持下,這段感情不了了之了。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曉林那時候自信地認為,錯過了一個“不夠愛”她的人,也沒什麼大不了,自己最終會遇到真正的愛情。

後來她零零散散地談過幾段戀愛,有走心的,也有走腎的,大都無疾而終。有兩年時間,她對任何男人都提不起興趣,直到遇到現任男友,讓她同時感受到愛情的撕心裂肺和甜蜜朦朧,但誰都不敢主動挑明關係,讓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

“談了好幾段感情都糊里糊塗啊,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長大。”曉林重重地嘆了一口氣,隨即滑入了抑鬱的深淵裡。

在親密關係當中,由於內心深深的不自信,她不敢表達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想法,只能等著別人給她想要的穩定感,可是這樣的愛遲遲等不來。

胡因夢說:“愛與神經質的自我意識是不能並存的。人只有忘卻自我、認清內心的真相而讓自我脫落,愛才會出現。”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3.

是什麼決定了,你的親密關係有沒有未來?

在情感諮詢工作中,我碰到很多的女性在詢問自己的感情有沒有未來時,內心充滿了焦慮和恐懼。她們說,我擔心付出太多,卻沒有相應的回報;我擔心浪費了青春,最後沒在一起,就變成大齡單身女子;我怕兜兜轉轉,最後還是找不到合適的結婚對象。

這種對於未知的不確定感,對於未來的不可控感,時不時撩動著脆弱的神經,讓一些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患得患失。

怎樣判斷一段關係有沒有未來呢?真正的答案不在別處,不在於對方怎麼做,也不在於對方的態度,而在於你的內心深處:當你靜下心來時,問問自己,聽聽自己的聲音,你是否願意相信對方?你對這段關係有信心嗎?

這種內在信任不是取決於對方做了多少事情來證明他愛你,而是取決於你的內心認定的事實。

即便對方做得再好,你內心認為不夠,那麼還是會覺得他不愛你。

內在信任是決定關係未來的關鍵因素。內在信任是關係遇到危機時的保險,即便關係遭受了重創,只要內在信任足夠穩固,關係仍然有自然修復的空間。內在信任也是關係發展的養分,讓彼此在關係中舒展開來,每個人都得到自我發展而不會受到束縛。

4.

如何重建“內在信任”?

內在信任是從哪裡來的呢?

當一個人的人格比較成熟和完善,對關係的信任就會越穩定,越不容易會為一些事情改變自己對關係的看法。更不會因為對方沒有達到自己內心對“愛的標準”,就輕易提出分手。內在信任感比較強的人,多是早年的親子關係被滋養,養成了信任的內心。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內在信任感比較弱的人,一部分是因為在早年的親子關係中沒得到足夠的呵護與愛的滋養;另一部分是因為曾經的關係帶來的創傷還沒有治癒。

早年經歷讓ta對自我都感到不滿意,所以ta很難對一段關係感到滿意,難以在關係中建立穩固的安全感。

在關係中受的傷,都有可能在關係中被療愈。有哪些方面影響著“內在信任感”的重建呢?

先學會愛自己,再學會愛人。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當對方表現得足夠愛自己,那麼自己才會在這段關係裡感受到足夠的安全,自己才會對TA、對關係產生信任感。

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想法。正是因為你內在有足夠的信任感,當你進入一段關係時,你才會感到安全,你才能對對方產生信任。而不是反過來。

等待對方來滿足自己和照顧自己,這就如同嬰兒對媽媽的需求,這在成人的世界裡是很難做到的。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麼每種愛的嘗試都會失敗。”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因此,你是寄希望於對方怎麼做呢?還是寄希望於自己主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將決定著你能否建立真正穩固內在信任感,也決定著你如何面對關係的挑戰,影響著關係的未來。

只有先自我成長,學會愛自己,才會懂得如何愛對方。所以對於那些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的人來說,想要在關係中獲得舒服的感覺,首先得要自我成長,因為沒有人能繞過自己,直接在關係中體驗到滿足和認可。

自我成長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學自助,一個是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在諮訪關係中重新體驗健康的關係,以糾正內心對關係的不安全的感覺,慢慢建立穩固的信任感。這個過程就好像是在創造出來的“母嬰關係”中,重新把自己養育一遍。

當關系遭遇傷害時,自我關照的能力尤為關鍵

如果關係遭遇了劇烈的傷害,譬如出軌、背叛、欺騙、暴力等,你還願意相信對方嗎?你相信你們能攜手克服當前的難關嗎?你對關係的未來是恐懼多於信心嗎?

當一段關係的內在信任根基被深刻動搖時,個人或多或少會短暫地失去對關係的信任。這時,關係還有沒有未來,關鍵在於能否重建內在信任,而“自我關照”的能力在重建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自我關照的能力,是指當你在關係中受到傷害時,你能否把關注的重心,從對方身上收回到自身上去關注自己,關注如何讓自己從傷害中恢復,關注自己如何更理智地選擇接下來的路。

當你只是把關注點落在如何改變對方,如何讓對方回心轉意時,關係依然是以舊模式在運作。當你轉變關注點,撤回自身上,且不再以固有的眼光去看待關係時,關係才會出現新機會。

所以說,自我關照的能力是把你帶出困難重重的關係困境的最後一條希望。

做自己內心真正認可的事情

在我們的社會文化當中,對男性和女性都有各種性別角色的要求。就拿女性來說,當個好媽媽就要懂得如何養育孩子,當個好妻子就要懂得如何經營家庭,當個好女人就要懂得如何保養容顏和身材,當個好員工就要懂得規劃自己的工作。

然而我們都需要首先思考,我們為什麼而活著?我們不僅僅是好媽媽、好妻子、好女人、好員工,我們更是我們自己。

心理學:明知道沒有結果的愛情,姐弟戀靠譜嗎?

所以很重要的是去認清,我們到底是為了追求某種角色的完美才去做某事情呢,還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想法要去做呢?

這將會導致根本意義上的區別。有些人內心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只是被角色要求裹挾著要去做所以做。譬如一個女人,為了當好稱職的妻子,處處迎合丈夫,對方高興她就高興,關係稍微有矛盾就自我譴責,這種對於關係的內在信任是空虛的,很容易因為風吹草動就被動搖。

認清內心真正的想法,需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識。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將影響我們對自己的感覺。如果我們一直堅持做自己真正認可的事情,就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喜歡自己。在生活和親密關係的領域,都將獲得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更充盈的內在信任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