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上手的單簧管,你知道它身上的按鍵是怎麼長出來的麼

單簧管做為西方管樂器中的一員,同時也是西方管樂器中最容易學習的樂器之一,本次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單簧管的發展歷程了。

單簧管屬於木管類吹奏樂器,也有譯作黑管。與長笛同屬一科,他們的表現形式卻略有不同。黑管在低音區時音色渾厚飽滿,深沉厚重;中音區時音色純淨自然,溫柔悠長;高音區時音色高亢明亮,激情四射。

說道單簧管自然要提到他的前身——蘆笛。在歐洲古代是沒有單簧管這樣的樂器,起到單簧管作用的,是一種叫做的蘆笛樂器,呈圓柱形,沒有按鍵,也沒有喇叭口,只有七個音孔。後來,蘆笛漸漸演變成了單簧管唯一的直系祖先——單簧吹奏樂器沙呂莫管(chalumeau),這件樂器在17世紀晚期彌補了樂團中音樂多樣性不足的小小空白。

易上手的單簧管,你知道它身上的按鍵是怎麼長出來的麼

土耳其蘆笛

儘管這種樂器的性能極其的單一,它的音域跨度極低,而且不能超吹(指發出高音),但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8世紀初期單簧管的問世。

關於單簧管究竟是誰發明的,其實還是眾說紛紜,(主要是由於人們不清楚如何區別單簧管與沙呂莫管,也許兩者中任何一個被設計出來都是作為演奏相同音區的樂器),但是其中公認的一種說法是說,單簧管之所以可以走進人們的視野中,要歸功於德國的長笛製造者約翰·克里斯托夫·丹納。

丹納在單簧吹奏樂器沙呂莫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完成了對單簧管的重大改良,為單簧管添加了超吹鍵。因為添加了超吹鍵這個小孔,使得單簧管的音域有了極大的提升,其他木管類樂器的音區只有八度音,而單簧管可以達到十二度音。

易上手的單簧管,你知道它身上的按鍵是怎麼長出來的麼

沙呂莫管

沙呂莫管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代替它活躍在社會上的是單簧管,所以對於單簧管的改造是必須要進行的,一是為了單簧管的留存,二是為了使單簧管更好的服務樂團。

1700年左右,丹納在沙呂莫管的樂器管上安裝上了兩個按鍵和一個喇叭口,這便是單簧管的原型。由此單簧管的進化之路就此打開,巴托爾特將樂器管身延長,並增加第三個按鍵。

1750年,單簧管被人們廣泛喜愛而流行於世,也就是當約翰·丹納所創造的單簧管經過逐步改進,並明顯成為成熟完善的單簧管的時候。1770年,德國樂派創始人約瑟夫·比爾在樂器管添加了第四個和第五個按鍵,這使得最原始的簡易單簧管完全過時,在歐洲大陸上,擴展音孔的應用創造出了更令人滿意的沙呂莫音區。

易上手的單簧管,你知道它身上的按鍵是怎麼長出來的麼

單簧管

1791年,法國單簧管演奏家,巴黎音樂學院的音樂教授,格扎維埃·勒費福爾為單簧管加上了第六個按鍵。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丹納到勒費福爾等人開發學識,使單簧管發展到六個按鍵。

大約在1812年,伊萬·米勒作為那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德國演奏家,他發明了13鍵孔的單簧管。這種新型單簧管的音孔都是按照很高的聲學精確度安置的,新型單簧管的定音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並且,新的指法體系使吹奏者可以在任何鍵位上演奏。米勒對其設計的單簧管的確極度自信,以至於他曾驕傲地宣稱:"人們簡直不需要任何除單簧管以外的其他樂器。"

易上手的單簧管,你知道它身上的按鍵是怎麼長出來的麼

單簧管

這就是關於單簧管的一些發展經歷了,雖然是最容易上手的樂器之一,但是不好好練習也是很難精進的哦~

大家還想知道關於什麼樂器的來歷呢,可以在下文留言,也許下次分享的樂器就是你喜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