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玩美駕期 自遊自在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刻葫蘆和牛肉麵、羊皮筏子並稱蘭州三寶。坊間有:“吉祥葫蘆牛肉麵,羊皮筏子賽軍艦”的說法。在蘭州話中,葫蘆諧音“福祿”,在過年時購買、贈送刻葫蘆是非常吉祥如意的禮贈。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蘭州人的葫蘆情緣

葫蘆,諧音‘福祿’,葫蘆裡面有很多籽,有子孫萬代、多子多福的含義,因而蘭州人通常把它當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蘆”,很多人過年時節,都會買幾個葫蘆回去,作為饋贈親朋、旅遊收藏、家庭裝飾的主要工藝品。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葫蘆在蘭州的種植歷史悠久。葫蘆最早是一種生活器皿,把葫蘆豎向從中剖開,可以作舀水舀米的瓢,大一點的葫蘆取掉嘴部,掏空裡邊的籽後,可以用作裝糧食、茶葉、藥材、酒水的容器。用葫蘆裝糧食,不發潮,不生蟲。至今,仍有人用葫蘆裝茶葉等。此外,還有一種叫葫茄的食用葫蘆,像茄子,嫩時可以炒菜,味道像番瓜。長老後外殼變硬,也可以雕刻成工藝品。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早在清代,蘭州城郊雁灘,農戶在房前屋後種植葫蘆,秋天長熟下架,除了用作容器等外,孩子們也把它做成玩具玩耍。有一些心靈手巧的,挑一些形狀好、堅硬的,刮掉外邊的綠皮,風乾後打磨光滑,用針在表面劃上簡單的圖案,填上顏色,作為農餘的消遣。慢慢地,一些文人雅士也介入,改筆為針,把宣紙上的創作移到葫蘆上,雕刻葫蘆在文人雅士的帶動下日益興盛,一些佳作人們爭相收藏。

針尖上的非遺

蘭州刻葫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融詩書畫於一體,主要是以刀和針為工具,運用雕刻技法加以表現,刻繪葫蘆的線條多源自中國傳統白描繪畫,許多好的作品要在國家級博物館才能見到。蘭州刻葫蘆,凝集了歷代蘭州葫蘆藝人的文化修養、藝術遐想、精湛技藝和高潔的情懷,是中國民間工藝品中的珍品。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據史料記載,魏晉時,東西方商業往來不斷,位於絲路咽喉重地的蘭州和敦煌,就是胡商的聚集地之一。南北朝分立,但絲路沿線的東西方交往卻進一步繁榮。北魏建國後不久就派使者前往西域,以後中亞各國的貢使、商人常集於金城蘭州,蘭州成為各國商人薈萃之地,也聚集著不少胡商。蘭州成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補給地。當時胡商從和田帶過來的盛水用的巨型葫蘆,經蘭州工匠刻上圖案畫面和文字出售,這便是最早的蘭州刻葫蘆。

甘肅省創作的大型舞劇《絲路花雨》中,波斯商人拿的裝水容器葫蘆上,已有簡單的圖案裝飾。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把“福祿”帶回家

最初,許多人從事刻葫蘆只是一種業餘愛好,後來開始將作品送給親朋好友,再後來刻葫蘆擺上了街頭,進入了市場。這幾年來,收藏蘭州刻葫蘆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除了作為旅遊紀念品、禮品、收藏品外,還有很多有信仰的人也對刻葫蘆情有獨鍾。他們除了選購自己喜歡的題材外還經常給刻葫蘆藝人“命題”,按需加工,比如讓刻上菩薩像、《大悲咒》、六字真言、《心經》等,在家裡擺放,淨心祈福。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那麼,怎樣的刻葫蘆才算是好葫蘆?怎樣選購刻葫蘆呢?據阮氏葫蘆第三代傳人阮琳說,作為普通遊客,如果僅僅是買旅遊紀念品,那麼就只看形狀,不要挑刻工,選一些自己覺得好看、可愛的葫蘆作品,價格便宜,買了回去自己玩或者贈送親朋同事,都很好。從題材上講,很多遊客都喜歡生肖的,還有吉祥圖案的以及敦煌壁畫、中山鐵橋等反映地方風情的葫蘆。如果是收藏的,就一定要看刻工,看作者、看題材,器形精緻或者獨特,值得購買。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TIPS:尋訪阮氏葫蘆

在蘭州的一些旅遊景區點,都可以看到意趣古雅的雕刻葫蘆。如果想深入瞭解蘭州刻葫蘆,或者收藏一些佳品,位於金城關文化博覽園中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處的中國阮氏藝術館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從清代以來,蘭州的刻葫蘆大家人才輩出。據記載,20世紀20年代,蘭州李文齋、號子元,能書善畫,常以歷史人物故事為題材針畫葫蘆。文字細小如粟,極為工整。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到40年代,蘭州刻葫蘆的質量進一步提高,其中以阮光宇、王德山、王雲山、陳唯一的作品最為出名。到目前,蘭州刻葫蘆仍主要是阮氏、王氏、陳氏幾家的最為有名。阮光宇原本是河北省的一個民間畫家,1938年移居蘭州後,開始研究刻葫蘆的技藝,並將他在詩書畫印等方面的修養引入了這一民間藝術。他的刻葫蘆,題材廣泛,刻功精細,凡詩詞書法,南北派山水,以及西廂、紅樓、聊齋人物,應有盡有,技法也日臻完美。及至50年代,蘭州刻葫蘆空前繁榮,並在政府的支持下,於1954年成立了蘭州市特種工藝美術社,專門從事刻葫蘆的製作。1959年首次出口海外,行銷於英國、德國、匈牙利和蘇聯等國,年出口量達1100多件。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上世紀80年代,阮光宇之子阮文輝繼承父業,在雕刻上獨具匠心。阮文輝的《東坡赤壁夜遊圖》,刻在一枚直徑2釐米的橢圓形葫蘆上。圖中有一葉扁舟,舟中6人,無不神情生動;舟外遠山近樹疏密有致。同時,還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賦》,字跡娟秀工整,令人稱道。

蘭州“福祿”有禮有節——刻葫蘆的前生今世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