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今天(2018年7月19日)是入伏後的第三天,酷暑的日子藍天和白雲成了蒼穹的主角,地面溫度超過了38℃。受新聞界一位前輩的邀請,我走進了位於廣西與湖南兩省交界的全州縣廟頭鎮大碧頭自然村。老前輩年快古稀的人了,頂著烈日下基層,令人敬佩!

一、大碧頭村在哪裡?湘江河畔連湘桂

從桂林市出發走桂林到永州(衡陽)的高速公路,大約1小時20分鐘就到了廣西最北的一個高速公路出口——黃沙河收費站,出了收費站在丁字路口往左行大約50米第一個右轉路口,沿著一條新修的柏油馬路大約再行駛大約5-8分鐘就到大碧頭村了(從湖南出發到大碧頭村也是走高速公路黃沙河收費站出口)。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大碧頭鄉村三面環山,盆地中的草甸也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農曆六月正是李子成熟的季節,今年是水果“大年”,紅紅的李子壓彎了枝頭。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天邊的白雲不停地變換著造型,一會像小狗、一會像綿羊。。。。。。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這是大碧頭村旁西北面的龍角嶺

大碧頭村旁西北面最高的土山,村民們稱之為龍角嶺。幾年前一場山火把山上的植被燒光了,如今山上種上了紅楓,再過幾年紅楓長大成林後,這裡將是一處賞楓的絕佳景點。登臨龍角嶺山頂,可俯瞰湘江北去,向南遠眺收入眼底的是五嶺兩大山脈:左有都龐大嶺,右是越城嶺山脈,大山相夾持的就是湘桂走廊,湘江如一條玉帶蜿蜒期間。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登臨龍角嶺山頂,向北望,眼見的大部分土地已是湖南土地。

二、昔日大碧頭,青磚黛瓦傳耕讀

據村民介紹,該村原叫大壁頭,源於村旁有一石山如一面屏風,又因該山貌似聳天碧玉,所以後來又將“大壁頭”改稱為“大碧頭”。該村始建於元末明初,村民們在這裡墾荒為田,圍水為塘,築屋為居,耕讀傳承,創造出了一個風光秀麗的田園小村。目前村中還保留了相當一部分明清時期的古建築,這些古民居,依山而建,逐級抬升,錯落有致,青磚黛瓦、雕樑畫棟。房屋間巷道青石鋪就,排水有序,即使下雨也能做到行不溼鞋。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航拍的大碧頭村古民居建築群。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大碧頭村古民居,房屋之間的巷道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大碧頭村古民居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大碧頭村古民居——石板路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航拍的大碧頭村古民居建築群。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古民居天井“福”字照牆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古民居門眉上的泥塑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古民居門頭上的藝術字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古民居山頭上的蓮池鷺鳥圖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村中部分已倒塌的古民居,殘存的石埂。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村中的賓氏宗祠

三、今日大碧頭,熱火朝天圖振興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6月30日,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開工奠基儀式(本圖來自網絡)

今年6月30日,由桂林市信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在大碧頭村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7月19日,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現場辦公會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工地上熱火朝天的景象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鑽井深度超過1000米的1號地熱井已經順利出水

據瞭解,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規劃總面積約1萬2千餘畝,首期佔地總面積約2900畝,主要由田地、山丘與水面組成。根據規劃,該項目將以5A景區為目標,充分挖掘和利用大碧頭自然特色景觀和古村落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打造旅遊項目,並將進行時尚化、體驗化、創意化和國際化的演繹,把大碧頭打造成創新型、生態型和國際型的旅遊勝地,並形成旅遊產業聚合力。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航拍項目第一期工地 (7月19日)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航拍項目第一期工地 (7月19日)

四、鄉愁既是動力也是生產力

走進湘桂邊境上的大碧頭村

7月19日,賓恩信(右二)先生與他的小夥伴們在視察項目工地

據初步瞭解,大碧頭旅遊項目源自從這塊土地上走出去的企業家賓恩信先生,他在外摸爬滾打闖出了一片天地,但他沒有忘記其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大碧頭村,他發財了,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曾出生於斯併成長於斯的大碧頭村的落後現狀。據賓恩信先生介紹,大碧頭項目的實施,包括:1、大碧頭新村建設,讓村裡的父老鄉親都能搬進新居,2、修繕、恢復古村落、古民居,3、修建古村傳統文化展示場館,4、建設稻耕文化展示體驗區等。除了傳統的文化部分,項目還將建設溫泉生態休閒區、用現代科技打造3D影視(光影)體驗區等。賓恩信先生信心滿滿地說,大碧頭國際旅遊度假區項目是一個集溫泉康養、鄉村度假、親子旅遊等108個子項目的綜合性度假旅遊項目,項目的開發將有效填補從桂林到長沙這段區間旅遊綜合項目的空白。

賓恩信先生把鄉愁變成了行動,這一份鄉愁也化成了推動鄉村振興的一股強有力的生產力,期待他的家鄉騰飛夢想早日實現。


注:本文照片除署名的以外均為馬震宇攝影,轉載或引用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姓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