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詩: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寫滿了對亡者的哀思與緬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清明節,人們會用掃墓的方式來祭祀祖先。在中華民族的詩文學中,有一種古老而傳統的體裁是悼亡詩,在抒情審美和寫作手法上都具有獨特性。在古代悼亡詩通常指丈夫為悼念已故的妻子而作,如今廣義上也指對已故親人或朋友表達哀思的詩歌。

悼亡詩的興起和發展,對後世離別題材的詩詞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我國的先秦時期,已經有了悼亡詩篇的存在,隨著朝代更迭、歷史變遷,中國詩詞文化中湧現出大量耳熟能詳的悼亡詩千古絕句

悼亡詩: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寫滿了對亡者的哀思與緬懷

悼亡詩的起源

悼亡詩起源於西晉時期,有“古代第一美男”之稱的潘安,相貌俊美,才華如江。在他十二歲時,得到父親的朋友揚州刺史楊肇賞識,便許以婚約,將女兒楊容姬配於他。雖然潘安長相貌美,見到他的女子無不為之傾倒,但他卻對妻子用情至深,始終如一。與楊氏成親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感情深厚,妻子早逝,潘安自此不娶。他寫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詩》紀念妻子,自此便開啟了悼亡詩的先河,悼亡詩也被限制在悼念亡妻的範疇。

在潘安之前,中國古代文學並無悼亡一說。但是中國文學史上傳世最早的悼亡詩卻出現在先秦時期,有歷史研究者認為《詩經·邶風》的《綠衣》是最早的悼亡詩,一位男子用妻子為他做的一件綠衣悼念妻子,表達哀思,言語間無不寄託著他對失去妻子的悲傷。但也有人對此有爭議,認為此詩更適合解釋為政治詩,提出《唐風·葛生》才是“悼亡詩之首”。無論世人如何解讀,《詩經》中的《綠衣》和《葛生》的寫作手法和表現方式都對後世的悼亡詩有著深遠的影響。

悼亡詩: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寫滿了對亡者的哀思與緬懷

悼亡詩的發展

潘安的《悼亡詩·一》曾寫“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表達出對妻子離去的無限悲痛,但由於魏晉時期文風主要表現為辭藻華麗、對仗工整,會使作品的主題內容顯得有些空洞,因此,曾有後人批評潘安的悼亡詩只是辭藻的堆砌,缺乏價值。

到了南北朝時期,沈約算得上是悼亡詩的代表人物,他是南朝梁開國功臣,是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妻子去世後,沈約曾用《悼亡詩》“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今春蘭蕙草,來春復吐芳。悲哉人道異,一謝永銷亡”來緬懷亡妻。悲傷的情感與淒涼的環境相融合,抒發悲痛之情。沈約的詩最大的特點是悽清幽怨,因此這首詩對後世離別題材的詩詞有著很大的影響,也將此前的《悼亡詩》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唐代元稹的出現讓悼亡詩的發展到達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一首《離思》寫盡對妻子韋叢的思念,“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達對妻子忠貞的感情和無限的懷念,悲從中來又不覺低沉,創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決勝境界。此外,晚唐時期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也曾被一些後人解讀為是對已故妻子王氏的悼念詞。

宋代蘇軾,是用詞來寫悼亡的首創者,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為亡妻寫的一首悼亡詞。這首詞結合自己的政治生涯來表達對亡妻的思念,更覺悲痛哀怨。這首詞也被世人稱為千古第一悼亡詞。

悼亡詩詞在清朝的代表人物是納蘭性德,他用一首《青衫溼遍》悼念相愛甚篤的亡妻盧氏,追憶妻子生前的生活情境,將哀痛和思念之情推向極致。

無論在哪個朝代,人們對於已故之人的哀思都是沉重而悲切的,這些宣洩於紙筆間的悽苦與孤獨,記錄了悼亡詩的演變過程,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悼亡詩: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寫滿了對亡者的哀思與緬懷

經典悼亡詩詞

①《遣悲懷三首》:

《遣悲懷三首》是唐代詩人元稹悼念已故妻子韋叢的組詩作品,這裡只選出第二首。

《遣悲懷三首·二》 元稹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的這首詩通過妻子去世後,對自己生活中幾件事情的敘述,來表達對亡妻的哀思。為避免孤獨的思念,他將亡妻的衣物施捨出去,將其做過的針線活保存起來。看到妻子曾經的奴僕也會心生哀憐,並荒唐的夢到燒紙錢給亡妻。雖然知道夫妻死別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對曾共過患難的夫妻來說卻是如此哀痛。

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為悼念亡妻而作的悼亡詞,寄託了他深深的哀痛和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蘇軾的詞以豪放派著稱,而這首娓娓道來的悼念妻子的詞卻毫不遜色於其他詞作。這首詞的名字為記錄夢中景象,但上闕並未提到夢,而是直接用平緩的語氣訴說妻子離世已十年,表達內心的念念不忘。想到愛妻早逝,內心感慨,“無處話淒涼”沉重的表達出內心的孤獨感。奢望的設想即使妻子見到自己也會認不出,因為面相衰老兩鬢斑白,又由這一結果表露出深深的絕望。

下闕開始進入“記夢”,在夢中兩人回到故鄉,並描寫了當時的點點滴滴,妻子正在梳妝打扮,而兩人相見後竟然沒有任何言語,只是不停的流淚,這裡更是把一個淒涼寫到深處。最後回到現實中來,並設想亡妻的苦楚,來寄託自己的悲傷,“明月夜,短松岡”不絕於耳,讓人回味無窮。

悼亡詩: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寫滿了對亡者的哀思與緬懷

從西晉潘安開創悼亡詩先河,到後世不斷湧出更富有深意的悼亡詩詞。

悼亡詩的創作背景和寫作手法對我國詩文化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食到,讀著古人留下的千古絕句,感受他們的沉重哀思,緬懷我們已故的親人朋友,“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離死別處。”


1《中國最早的悼亡詩》張勇耀

2《唐宋詞鑑賞辭典》周汝昌 等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