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詩詞186: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

有客慨然談功名⑴,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⑵,錦襜突騎渡江初⑶。燕兵夜娖銀胡觮⑷,漢箭朝飛金僕姑⑸。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⑹,換得東家種樹書。


豪放詩詞186: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註釋

⑴慨然談功名:慷慨地談起建立功名的事。

⑵壯歲旌旗擁萬夫:指作者領導起義軍抗金事,當時他正20歲出頭。

⑶錦襜(chān)突騎渡江初:指作者南歸前統率部隊和敵人戰鬥之事。錦襜突騎,穿錦繡短衣的快速騎兵。

⑷燕兵夜娖(chuò)銀胡觮(lù):金兵在夜晚枕著箭袋小心防備。燕兵,此處指金兵。娖,整理的意思。銀胡䩮,銀色或鑲銀的箭袋。一說娖為謹慎貌,胡䩮是一種用皮製成的測聽器,軍士枕著它,可以測聽三十里內外的人馬聲響。

⑸漢箭朝飛金僕姑:清晨宋軍便萬箭齊發,向金兵發起進攻。漢,代指宋。金僕姑,箭名。

⑹平戎策:平定入侵者的策略。作者曾向朝廷提出《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意見書,未得重視。


豪放詩詞186: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簡析

此詞約作於慶元六年(1200)。

上片回憶青年時代自己殺敵的壯舉和抗敵的戰鬥,豪情壯志溢於筆端。下片感嘆如今已霜染白髮,英雄無用武之地,悲涼無奈隱於行間。當年策馬奔騰,如今鬚髮皆白,英雄敵不過歲月,更敵不過“閒置”,只能將“平戎策”換取鄰家“種樹書”。

這首詞深刻地概括了一個抗金名將的悲慘遭遇,上片氣勢恢宏,下片悲涼如冰,清初彭孫遹(yù)《金粟詞話》說它“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豪放詩詞186: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最豪放名句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豪放詩詞186:辛棄疾《鷓鴣天》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愛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鐵蹄蹂躪下的濟南,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宋,任江陰籤判,後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轉運使、安撫使等職。42歲被彈劾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20年之久。64歲起相繼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他力主抗金,卻不被重用,臨死仍在高呼“殺敵!殺敵!”病逝後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風格沉雄豪邁,情緒激盪多變。辛詞喜用典,意蘊豐厚。有《稼軒長短句》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