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诗词186: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⑴,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⑵,锦襜突骑渡江初⑶。燕兵夜娖银胡觮⑷,汉箭朝飞金仆姑⑸。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⑹,换得东家种树书。


豪放诗词186: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

⑴慨然谈功名:慷慨地谈起建立功名的事。

⑵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他正20岁出头。

⑶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率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⑷燕兵夜娖(chuò)银胡觮(lù):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燕兵,此处指金兵。娖,整理的意思。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

⑸汉箭朝飞金仆姑: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汉,代指宋。金仆姑,箭名。

⑹平戎策:平定入侵者的策略。作者曾向朝廷提出《美芹十论》《九议》等抗金意见书,未得重视。


豪放诗词186: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简析

此词约作于庆元六年(1200)。

上片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下片感叹如今已霜染白发,英雄无用武之地,悲凉无奈隐于行间。当年策马奔腾,如今须发皆白,英雄敌不过岁月,更敌不过“闲置”,只能将“平戎策”换取邻家“种树书”。

这首词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清初彭孙遹(yù)《金粟词话》说它“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豪放诗词186: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最豪放名句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豪放诗词186:辛弃疾《鹧鸪天》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爱国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铁蹄蹂躏下的济南,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宋,任江阴签判,后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等职。42岁被弹劾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4岁起相继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他力主抗金,却不被重用,临死仍在高呼“杀敌!杀敌!”病逝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风格沉雄豪迈,情绪激荡多变。辛词喜用典,意蕴丰厚。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