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詩詞169:張孝祥《六州歌頭》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六州歌頭

長淮⑴望斷,關塞莽然平⑵。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⑶。黯銷凝⑷。追想當年事⑸,殆天數⑹,非人力;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⑺。隔水氈鄉⑻,落日牛羊下⑼,區脫縱橫⑽。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⑾,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⑿,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⒀。幹羽方懷遠⒁,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⒂!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⒃。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豪放詩詞169:張孝祥《六州歌頭》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註釋

⑴長淮:指淮河。1141年宋金和議,以淮河為分界線。

⑵關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齊及關塞。謂邊備鬆弛。莽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⑶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暗示對敵人放棄抵抗。

⑷黯銷凝:感傷出神之狀。

⑸當年事:指靖康之變。

⑹殆天數:似乎是上天註定的。這裡有諷刺之意。

⑺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意謂連孔子故鄉的禮樂之邦亦陷於敵手。洙、泗,魯國兩條河的名字,流經曲阜。羶(shān),腥臊氣。

⑻氈鄉:指金國。北方少數民族住在氈帳裡,故稱為氈鄉。

⑼落日牛羊下:《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⑽區(ōu)脫縱橫:土堡很多。區脫,匈奴語稱邊境屯戍或守望之處。

⑾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寫敵軍威勢。名王,此指敵方將帥。

⑿埃蠹(dù):塵掩蟲蛀。埃,塵埃。蠹,蛀蝕。

⒀渺神京:望京城渺茫。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

⒁幹羽方懷遠:用文德以懷柔遠人,謂朝廷正在向敵人求和。幹羽,幹盾和翟羽,都是舞蹈樂具。

⒂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冠蓋,冠服求和的使者。馳騖(wù),奔走忙碌,往來不絕。若為情,何以為情,“怎麼好意思”。

⒃翠葆霓旌:指皇帝的儀仗。翠葆,以翠鳥羽毛為飾的車蓋。霓旌,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


豪放詩詞169:張孝祥《六州歌頭》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簡析

這首詞作於隆興二年(1164)。採石戰後,他赴建康,拜見南宋主戰重臣張浚,席上賦《六州歌頭》詞,慷慨激憤,張浚為之罷席。這首詞概括了自紹興和議、隆興元年符離兵敗後20餘年間的社會狀況,對南宋王朝不修邊備、不用賢才,實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極大的憤慨。

上片描寫江淮區域宋金對峙的態勢。大宋雖只剩半壁江山,卻依然戰備鬆弛,一片荒涼。隔水凝望淪陷區,金兵的哨所縱橫,防備嚴密。尤以獵火照野,淒厲的笳鼓可聞,令人驚心動魄。下片抒寫復國的壯志難酬,朝廷當政者苟安於和議現狀,中原人民空盼光復,詞情更加悲壯。自己空有殺敵的武器,只落得塵封蟲蛀而無用武之地。作者舉出中原人民嚮往故國,殷切盼望復國的事實,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麼違反人民意願,多麼使人感到氣憤的事。正如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所寫:“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任何一位愛國者都要為中原大地的長期不能收復而激起滿腔忠憤,為中原人民的年年傷心失望而傾出熱淚。

這首詞,把宋金雙方的對峙局面、朝廷與人民之間的尖銳矛盾加以鮮明對比,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個時代的宏觀歷史畫卷,強有力地表達出人民的心聲。清陳廷焯說它“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


豪放詩詞169:張孝祥《六州歌頭》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最豪放名句

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豪放詩詞169:張孝祥《六州歌頭》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少年時遷居蕪湖(今安徽蕪湖市),南宋詞人、書法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由於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秦檜死後授秘書省正字,又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乾道六年(1170)英年早逝,年僅38歲。其才思敏捷,風格與蘇軾相近。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裡說他“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