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诗词169:张孝祥《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六州歌头

长淮⑴望断,关塞莽然平⑵。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⑶。黯销凝⑷。追想当年事⑸,殆天数⑹,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⑺。隔水毡乡⑻,落日牛羊下⑼,区脱纵横⑽。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⑾,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⑿,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⒀。干羽方怀远⒁,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⒂!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⒃。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豪放诗词169:张孝祥《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⑴长淮:指淮河。1141年宋金和议,以淮河为分界线。

⑵关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齐及关塞。谓边备松弛。莽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⑶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暗示对敌人放弃抵抗。

⑷黯销凝:感伤出神之状。

⑸当年事:指靖康之变。

⑹殆天数:似乎是上天注定的。这里有讽刺之意。

⑺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意谓连孔子故乡的礼乐之邦亦陷于敌手。洙、泗,鲁国两条河的名字,流经曲阜。膻(shān),腥臊气。

⑻毡乡:指金国。北方少数民族住在毡帐里,故称为毡乡。

⑼落日牛羊下:《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⑽区(ōu)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

⑾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写敌军威势。名王,此指敌方将帅。

⑿埃蠹(dù):尘掩虫蛀。埃,尘埃。蠹,蛀蚀。

⒀渺神京:望京城渺茫。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

⒁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干羽,干盾和翟羽,都是舞蹈乐具。

⒂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冠盖,冠服求和的使者。驰骛(wù),奔走忙碌,往来不绝。若为情,何以为情,“怎么好意思”。

⒃翠葆霓旌:指皇帝的仪仗。翠葆,以翠鸟羽毛为饰的车盖。霓旌,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


豪放诗词169:张孝祥《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简析

这首词作于隆兴二年(1164)。采石战后,他赴建康,拜见南宋主战重臣张浚,席上赋《六州歌头》词,慷慨激愤,张浚为之罢席。这首词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上片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大宋虽只剩半壁江山,却依然战备松弛,一片荒凉。隔水凝望沦陷区,金兵的哨所纵横,防备严密。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下片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廷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作者举出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多么使人感到气愤的事。正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所写:“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任何一位爱国者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出热泪。

这首词,把宋金双方的对峙局面、朝廷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以鲜明对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宏观历史画卷,强有力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清陈廷焯说它“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豪放诗词169:张孝祥《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最豪放名句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豪放诗词169:张孝祥《六州歌头》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少年时迁居芜湖(今安徽芜湖市),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秦桧死后授秘书省正字,又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乾道六年(1170)英年早逝,年仅38岁。其才思敏捷,风格与苏轼相近。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里说他“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