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见】所以【改变】

疫情的特别日子,眼看着超过了一个月,人们经历了紧张、慌恐、担心,到慢慢平静。有人无聊,不知道该怎么打发时间;有人充实,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有人庆幸,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和自己在一起,不用再追赶什么了。

21天效应,一个足以改变人的行为思维习惯的日子,到底大家和社会改变了些什么?

大的先不谈,就先谈谈自己的变化。

在过去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的身体都“定”在家了,心也不得不收起来了,可以收起来也许不代表可以很安静很安住,反而会多了一些无所适从,因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细想起来,即便在我们以为常态的生活里,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不要轻易受到外界人事物的影响,何其容易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朝廉吏吴隐之赴广东上任的时候,路过石门这个地方,见到一处泉水,当地人叫“贪泉”,一般人不喝,说是喝了以后人会变贪。吴隐之不但喝了,还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㰱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在程颢的母亲讲述这个《酌贪泉》故事的时候,程颢说到,“中心若自固,外物岂能迁”。

几年前听到这句话,心中一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气象?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社会,似乎连对方说句长一点的话,都没有办法耐心听完;恨不得今天想到的一个好idea,明天就希望可以看到结果;所有的种种就是要快点、快点、再快点;多点,多点,再多点。好像谁都没有办法有很多时间去倾听、去专注,大家都非常着急地赶往下一站,至于,下一站在哪里?也许很多人也不一定清楚地知道。

到底中心怎么才能自固?

我也是和大家一样,在不断成长摸索,到底怎么才能活的更有定力,少一些焦虑?因为这是个太容易焦虑的时代,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在如今网络时代的便利传播下,会造成特别容易有的放大和虚假,如果再缺少一些判断能力,太容易惶恐和焦虑了。

总是会担心会不会因为我没有参加这个学校的开放日,我的孩子会错过选择好学校的机会;

总是会担心会不会因为我没有争取到这次学习的机会,我的职业生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总是会担心会不会因为我没有买到一件别人都认为很好的东西,我的损失会不会很大呢?

我们就这样患得患失的活着,有没有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去问问自己的内心,到底我们要的是什么?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前几天《十三邀》的采访中,许知远对话许倬云老师,节目中提到,现在世界全球性的问题是,人找不着目的,找不着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而身患残疾的他,有智慧的大家,眼光深远,选择向内安顿自己,告诉我们,“人心之自由,要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如今,我们经历艰难疫情的考验,向死而生,生命变得如此脆弱和无常,外在的一切都安静了,我们终于可以少了一些干扰,终于可以有时间“看见”自己,“看见”自己过往走过的路。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疫情来了,我们作为渺小的个体,能做点什么助力这个危难的时刻?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我真得了解我自己的真实想法吗?我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吗?我敢于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再等等吗?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我真得看得见家人吗?我和家人可以真诚的交流吗?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我真得看得见工作团队的每一位伙伴?我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吗?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到底来世界上走一遭,最终我想留下点什么给这个地球?

我看见自己在问自己,我到底能够做点什么创造出一些公认的意义和价值?

……

生命意识行为的改变从看见开始,很好奇大家都看见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