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償所願終於和公婆分開住了,才知生活讓我累得喘不過氣來!

婚姻生活沒有自己所想像的那般美好!

我結婚時,是和公婆一起住的。別人都誇我這媳婦真好,願意跟老人一起住。

我們是買了新房的。因為當時我倆都上班,下班回來也沒人做飯。就覺得跟公婆一起住挺好。下班回來就有飯吃,還不用做家務。

慢慢地,就發現了一些不方便。比如,我愛買零食,一大包一大包地往家拎,婆婆就會說得我浪費,還說老吃零食也不好。

而我在孃家以前也這樣,我媽就不管我,還會拿我的零食吃。再有,我覺得我花自己錢,別人憑什麼管我。心裡就有點覺得婆婆管得寬,害我買個零食吃跟做賊似的,為了不想聽嘮叨。

我也愛網上購物,快遞隔三叉五地來,婆婆一見我拿快遞就問:“又買東西啦!省著點花,以後花錢地方多著呢。”

聽到這話,我就更反感了。又沒花你的錢,怎麼什麼都要管。

生活習慣的不同,消費觀念的不同,生活中的小事導致了婆媳矛盾的產生,又由於婆婆不是媽,雙方沒有及時溝通了解,導致矛盾越積越多。

我得償所願終於和公婆分開住了,才知生活讓我累得喘不過氣來!


矛盾更加激化是在懷孕時和生孩子後。

懷孕時,我愛吃的燒烤和米線都被婆婆禁止了。可有時饞得不行,就非要讓老公買,被婆婆看見了,就大聲嚷老公,讓我覺得那是在嚷我。

我就覺得她就是光擔心她孫子,一點不知心疼我。我又不是天天吃,偶爾吃一次值得這樣嗎?

轉眼,生了孩子後,各種矛盾更是頻出。我要用尿不溼,她要用尿布。我要孩子喝奶粉,她非說母乳好。

因而,處處不自由受限制的我想單獨住了,跟老公提了幾次,他覺得現在這樣挺好的,她媽能幫著照顧小孩。

終於矛盾爆發了。那天婆婆給孩子的蒸雞蛋裡放了鹽。我千交待萬囑咐小孩一歲內不能吃鹽,可她說她都是這樣把孩子養大的。也沒見她兒子不聰明?這是老有理了!

代溝和對新事物,新科學接受程度的不同,又導致了矛盾激化。

我得償所願終於和公婆分開住了,才知生活讓我累得喘不過氣來!


我一氣之下抱著孩子去新房住了。老公沒辦法也只得跟了過來。

本來以為接下來的日子我會輕鬆很多,畢竟沒人監視我了。

可才一星期我已累得抱著娃坐著就睡著了,還好被下班的老公叫醒,屋子裡一股刺鼻的味道。

我丟下孩子就往廚房跑,老公一把拽住了我:“坐下吧,火我關了。”

我抱著老公就哭開了。

訴說著我的委屈。從早上六點多小傢伙醒來,就鬧著不在床上待。然後就是起床喂他,給他做點輔食,喂他吃完,我扒兩囗他吃剩的,就開始洗他昨晚換掉的一大堆衣服,全部手洗,還得不停地看著他,一會尿了一會拉了。還沒伺候完,中午就到了,又得給他做吃的。伺候完,把他哄睡著放在小車裡,就開始打掃衛生,接著洗上午他換洗的衣服一個不小心,踩在灑出來的水上,滑倒了,那摔得一個疼,眼淚都自己流了出來,而這時,孩子醒了又在那大哭,伴隨著孩子的哭聲我也大哭了起來。

這時才知婆婆的艱辛,平時大都是她做,我只是喂孩吃吃飯,我卻以為孩養這麼大,都是我的功勞。

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才知體諒別人。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沒有受過相同的苦,是體會不到感同身受的。

我得償所願終於和公婆分開住了,才知生活讓我累得喘不過氣來!


我想回去住了,可我怎麼面對婆婆?老公卻不以為然,是自己媽類,還分什麼好意思不好意思!

卻不知道婆婆是他媽,不是我媽,是我的婆婆。

年輕夫妻結婚後,一定要考慮清楚。覺得怎麼樣住合適。

如果自己是個勤快的,又不喜歡與人磕碰,那麼就分開住好。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婆媳關係,也可以各自過得輕鬆。

如果自己不是個勤快人,那麼還是收斂一下自己其它方面的情緒,和老人一起住,老人還可以適當地幫幫忙,特別是有小孩後。

當然,這也得看婆婆情況,人家是否願意?

千萬不要等關係鬧僵了,再來求幫助,兩個人心中都有了隔閡,就不太好緩和了。

我得償所願終於和公婆分開住了,才知生活讓我累得喘不過氣來!


自古以來,婆媳相處就是個難題。

一是養老防老的思想,老人想和孩子一起住。其實住在一起老人出了多少力呀,卻討好不了媳婦,媳婦也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二是壓力大,夫妻雙方都是雙職工,那麼孩子就需要老人來幫忙帶。而教育孩子理念的不同,又導致了隔亥的產生。

三是思想上,觀念上的差別,導致了一些生活上矛盾的產生。

四是中國的男人又不善於情感表達,不會很好地調解媳婦與媽的矛盾。

所以,有能力的情況下,婆媳最好還是分開住,媳婦生了孩子後,婆婆能幫上忙的儘量幫一把,公婆老了,兒子媳婦也要盡到自己的孝道,大家都是為了這個大家庭更好!也是做好子女的榜樣,讓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好地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