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雙鏈融合,開啟透明化時代


區塊鏈+供應鏈雙鏈融合,開啟透明化時代

導語:將安全、透明、可溯源、防篡改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供應鏈中,保證了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和高透明度。幫助企業動態管理供應鏈隊伍,提升效率,從而優化生產運營和管理。供應鏈+區塊鏈,雙鏈合力,可謂勢不可擋。

利用從耐克、全球第二大服裝集團PVH Corp(Tommy Hilfiger,Calvin Klein)和Herman Kay三個品牌以及美國百貨公司Kohl's和梅西百貨(Macy's)獲取到的實時數據,美國南部名校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RFID實驗室證明了在RFID標籤中編碼的單品級產品數據能夠在區塊鏈網絡中進行交換共享。目前,RFID實驗室據此發佈了最新白皮書。

回溯2018年的研究,RFID實驗室發現,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可以解決"三個長期痛點":索賠/退單、庫存缺失/下落不明以及假貨/水貨。這些問題使美國零售業2017年損失了1810億美元。

根據最新白皮書"鏈集成計劃(CHIP)",過去用於數據共享的網絡是基於"過時的互聯網技術"而創建的。如今,在供應鏈中,RFID標籤和二維碼的普及應用產生了大量的序列化數據。而現有的數據共享系統無法處理這些序列化數據。該研究指出,"由於行業內還沒有能力對序列化數據進行共享,這些系統所提供的單品級供應鏈產品數據的透明度便受到了限制。"

譯者注:序列化數據是指具有特定結構的數據,可在網絡中傳輸或存儲,重點在於數據的交換和傳輸。

系統之間的通信常常是障礙。例如,供應鏈參與者可能會使用不同的詞彙來描述同一事物,如"紙箱"與"箱子";或者用不同的方法來描述同一內容,例如用不同指標計算同一事物。

RFID實驗室這一研究使用了基於企業區塊鏈Hyperledger Fabric的產品數據交換機制,能夠追溯從製造到儲存全過程的產品數據流,從而為供應鏈中的每個產品創造透明的歷史軌跡。總共有222974個產品被寫入區塊鏈中,這些產品數據來自12個不同的供應鏈節點。

這種產品數據追溯自動化有望消除對於人工審計的需要。該研究得出結論:"雖然利用區塊鏈進行供應鏈產品追溯仍有許多改進之處,但這使得每位供應鏈參與者都能夠用通用語言將含有序列化數據的交易錄入到區塊鏈中,並與相應的貿易伙伴分享這些數據。"

RFID實驗室研究員Allan Gulley表示,需要更強大的技術服務提供商來為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撐。"目前的系統還能夠處理現有的業務數據,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所需的區塊鏈系統可以處理零售供應鏈中數十億個帶有RFID標籤的產品所產生的數據。"

去年,新百倫(New Balance)、LVHM和可口可樂都開始嘗試使用區塊鏈來實現供應鏈的可追溯性。

區塊鏈並不是供應鏈中傳遞精細數據的唯一途徑。不過,它更安全、透明,防篡改,可溯源,能提供產品運行方式的可審計線索。不論出於何種意圖,供應鏈參與企業都應該自覺參與到區塊鏈數據共享的建設中來。如果行業陷入到信息傳遞不足的困境,那麼很可能是有些企業在數據共享方面並沒有足夠的投入和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