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 拓寬“沿貨”出山新路徑

“這批茶葉是清明節前採摘的優質茶葉,目前已經售出2千餘斤。”近日,筆者走進貴州沿河洲州茶業有限責任公司銷售點,工人們正在有序進行茶葉稱重、包裝、運輸等工作,一派繁忙。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據貴州沿河洲州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席芬芳介紹,為響應消費扶貧政策,江蘇省張家港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等單位紛紛與該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採購沿河茶葉、牛肉乾、豆腐乾、大米等生態優質特色農產品,把扶貧產業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這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攜手江蘇省張家港市打通消費扶貧“最後一公里”,打造消費扶貧“增值鏈”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沿河縣,由於交通不便、銷售渠道單一等原因,導致很多優質的土特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對此,沿河縣與張家港市充分依託“五位一體(市縣、鎮鎮、村村、村企、園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全面結對幫扶新模式,積極搭建銷售渠道,層層發動、廣泛聯動,形成了齊抓共管、常態長效的消費扶貧協作機制。

2020年以來,兩地政府主動作為,創新東西部消費扶貧協作模式,實行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創新機制,政府部門率先垂範,動員和引導社會組織、民營企業等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消費扶貧,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幫助“沿貨”走出深山,拓展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助力該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暢通“線下+線上”,打通流通銷售渠道。全力打通消費扶貧的痛點、難點和堵點,積極推動“沿貨出山”,融入東部市場。著力打通農特產品”線下”流通渠道,完善縣、鄉鎮(街道)、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目前,該縣已建設了1個縣級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建成22個鄉鎮(街道)物流中轉站,開通6條物流配送線路,累計建成冷庫12座庫容量24455立方米,擁有冷藏車15輛,在建冷庫3座16000餘立方米。

張家港郵政公司與貴州沿河洲州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聯手。通過200多個郵政網點銷售該公司產品,著力暢通農特產品“線上”銷售渠道,並開展網上申報註冊扶貧產品。目前,通過貴州省扶貧辦審核的有16家企業49個產品;通過國務院扶貧審核的有16家企業41個產品。同時,積極發展“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直採直銷模式,已建成農村電商服務站389個,覆蓋全縣50個深度貧困村。此外,大力培育孵化本地企業,截止目前,共培育電商企業15家,已有50家農產品生產主體到“那家網”及“到村裡”電商平臺開設店鋪。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連接“供應+需求”,提升供應水平質量。該縣結合實際,大力發展食用菌、茶葉、辣椒、生豬、生態雞產業,實現規模化生產,提高農產品供給水平,增強持續供給能力。深入研究消費習慣,把握需求導向,針對張家港等東部城市消費群體喜歡綠色、健康高端農特產品的消費特點、習慣和口味特色,重點圍繞茶葉、空心李等地方優勢特色產品輸出進行深度合作,聯手共創“洲州茶”、“幸福李”等品牌,開發了“洲州紅”、“洲州綠”等系列茶葉產品,消費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2020年,我們將著力拓展銷售渠道、加大基地建設、做好產品宣傳包裝、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多措並舉推進消費扶貧。”沿河縣扶貧辦黨組成員、東西部協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杜華明說。

消費扶貧是實現產業革命效果的關鍵環節,是讓產業變現、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是助推該縣2020年如期脫貧的重要助力。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走進沿河特色館,展架上特色農產品琳琅滿目。“我們通過‘沿河在線商城’電商平臺,今年三月已售出20餘萬元的特色農產品。”該館負責人楊曉娟說道。

據介紹,該電商平臺推出的豆腐乾、百合粉、糯米包子、酸辣粉等沿河特色“明星農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同時,採取線下+線上的銷售模式,加大對貧困戶、退伍軍人和農村創業殘疾人等群體的農產品推介和銷售。

消费扶贫 拓宽“沿货”出山新路径

據沿河縣電子商務行業協會工作人員陳小剛介紹,目前,沿河電商雲已有30餘家企業入駐,售賣的農特產品200餘種,通過“到村裡”、“那家網”和天貓、京東自營店等多個銷售平臺,第一季度銷售額近200萬元。

如今,沿河縣農特產品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了全國各地,既帶動了當地貧困群眾脫貧增收,又讓更多的外地人感受了濃郁的“沿河味道”。該縣正以綠色、生態、健康產業發展為依託,讓消費扶貧持續發力,助力全縣脫貧攻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