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99.6萬貧困群眾“遷”新居

本報記者 黃少軍 通訊員 張廣玉攝影報道

此前,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五場)在昆明海埂會堂舉行。《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99.6萬各族貧困群眾已有序遷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六類地區。

據瞭解雲南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有88個貧困縣(含27個深度貧困縣)。“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總規模99.6萬人,佔全國10%,2019年搬遷任務居全國第一。面對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難度最大的“一批”,雲南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推動落實。

雲南易地扶貧搬遷啟動至今,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傾斜支持。中央領導和國家部委多次深入雲南深度貧困地區調研,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截至目前,已下達雲南易地扶貧搬遷資金575.79億元,資金規模全國第三。另外,國家發改委下達了大型安置點教育、衛生補短板中央預算內投資11.1億元、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6.03億元,助力補齊大型進城安置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受益搬遷群眾達36萬。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注意到,雲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實現了“三個轉變”:一是建房方式由“統規自建和統規聯建”向“統規統建為主”轉變,統規統建比例由2016年的20.8%提高到2019年的99.7%;二是安置點由“點多散小”向“適度集中”轉變,集中安置比例由2016年的80.6%提高到2019年的100%;三是安置方式由“農村安置”向“城鎮集中安置”轉變,城鎮安置比例由2016年的21.6%提高到2019年的90.6%。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雲南及時出臺“一攬子”政策,對99.6萬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進行強有力的後續扶持。從產權證辦理、戶籍遷移、物業管理、教育、醫療、社區治理、社會保障等方面,切實維護好搬遷群眾的切身利益。按照“就近就便”“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紮實推進安置點的義務教育學校、衛生院、幼兒園、一水兩汙、活動場所、便民超市等一些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全省安置點已經建成幼兒園95個、學校60個、衛生室290個、活動室2240個、便民超市175個、文化廣場1503個、村史館151個、籃球場743個、公廁2942個。

云南99.6万贫困群众“迁”新居

就業幫扶精準到戶到人,確保有培訓意願和勞動能力的搬遷群眾至少接受1次技能培訓,並掌握1項職業技能;有勞動能力但不具備外出務工條件的家庭,至少有1個公益性的崗位進行覆蓋;有勞動力和勞動意願的實現就業;確保每個安置點至少有1個主導產業輻射帶動,每個安置點至少建成1個扶貧車間,搬遷戶至少加入1個經濟合作組織。盤活搬出區“三塊地”,確保搬遷對象至少有1份穩定的權益收益。目前,全省有主導產業帶動的安置點已經達到了2038個。

受新冠疫情影響,昭陽靖安、魯甸卯家灣、會澤縣城、福貢江西原定搬遷工作有所延緩。但2月21日已全部復工,啟動分級分類“搬家模式”,確保按期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