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99.6万贫困群众“迁”新居

本报记者 黄少军 通讯员 张广玉摄影报道

此前,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99.6万各族贫困群众已有序迁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六类地区。

据了解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有88个贫困县(含27个深度贫困县)。“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总规模99.6万人,占全国10%,2019年搬迁任务居全国第一。面对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的“一批”,云南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推动落实。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启动至今,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倾斜支持。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多次深入云南深度贫困地区调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下达云南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75.79亿元,资金规模全国第三。另外,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大型安置点教育、卫生补短板中央预算内投资11.1亿元、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6.03亿元,助力补齐大型进城安置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受益搬迁群众达36万。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注意到,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建房方式由“统规自建和统规联建”向“统规统建为主”转变,统规统建比例由2016年的20.8%提高到2019年的99.7%;二是安置点由“点多散小”向“适度集中”转变,集中安置比例由2016年的80.6%提高到2019年的100%;三是安置方式由“农村安置”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城镇安置比例由2016年的21.6%提高到2019年的90.6%。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云南及时出台“一揽子”政策,对99.6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进行强有力的后续扶持。从产权证办理、户籍迁移、物业管理、教育、医疗、社区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切实维护好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就近就便”“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扎实推进安置点的义务教育学校、卫生院、幼儿园、一水两污、活动场所、便民超市等一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安置点已经建成幼儿园95个、学校60个、卫生室290个、活动室2240个、便民超市175个、文化广场1503个、村史馆151个、篮球场743个、公厕2942个。

云南99.6万贫困群众“迁”新居

就业帮扶精准到户到人,确保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1次技能培训,并掌握1项职业技能;有劳动能力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家庭,至少有1个公益性的岗位进行覆盖;有劳动力和劳动意愿的实现就业;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每个安置点至少建成1个扶贫车间,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盘活搬出区“三块地”,确保搬迁对象至少有1份稳定的权益收益。目前,全省有主导产业带动的安置点已经达到了2038个。

受新冠疫情影响,昭阳靖安、鲁甸卯家湾、会泽县城、福贡江西原定搬迁工作有所延缓。但2月21日已全部复工,启动分级分类“搬家模式”,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