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先生贍養父母“二家論”之議

馮侖:“我覺得,人老了以後,在居住上跟子女保持這樣一種狀態,兩代人住在很近的地方,但又不在一個空間裡,實際上是有中國特色的養老的一個特別好的方法。”


馮侖先生贍養父母“二家論”之議

非常贊同馮侖先生這一“二家論”養老理論。估計這也是“房地產思想家”對現實生活長期觀察思考的一個總結。

“二家論”這種養老形式,既可以更好地繼承優良傳統、留住幾千年中華孝道美德的根,又適應了經濟社會發展新時代生活方式的變遷和變化,還有利於減輕急速到來的沉重的老齡社會負擔。現在要求樓盤配套康養房及設施,是十分正確的。

父母與子女之間,若不近、難見,彼此多牽掛,心靈上的照應和生活上的照顧始終是一個十分糾結揪心的問題。但生活空間若沒有區隔,又難免會生出許多雞毛蒜皮的問題甚至矛盾,因為父子婆媳爺孫之間每個人在思想、行為、觀念、喜好、習慣、自我意識、隱私維度上,畢竟存在著客觀的個體差異,甚至代溝。

房地產配套康養房,跟教育配套建築等社區服務融合在一起,老少群體熱鬧呵樂相聞,既有利於小孩教育,又有利於老年人快樂健康。既有利於一部分小孩讀書接送,又填充了老年人精神空間。既維繫著人間的親情,還可以對極個別不孝子孫發揮重要社會監督作用。按人口密度規劃建設,未必每個樓盤都建。針對不同人群,可以預先在公共養老房進行個性化定製,也可以定製父母房跟子女房挨在一起。

今後,根據客戶各種各樣需求,樓盤中的“個性化定製房”,估計會越來越多。戶型可能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可能露宿”的老齡人口龐大規模的急速到來,必然會給房地產業態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年邁的父母走幾步可以看到兒孫,喚一聲,子女就可以出現在眼前。而子女對父母心靈上的沉重牽掛,也只要走幾步,就可以得到緩釋。這種養老方式,或許以後會成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