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先生赡养父母“二家论”之议

冯仑:“我觉得,人老了以后,在居住上跟子女保持这样一种状态,两代人住在很近的地方,但又不在一个空间里,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的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冯仑先生赡养父母“二家论”之议

非常赞同冯仑先生这一“二家论”养老理论。估计这也是“房地产思想家”对现实生活长期观察思考的一个总结。

“二家论”这种养老形式,既可以更好地继承优良传统、留住几千年中华孝道美德的根,又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变化,还有利于减轻急速到来的沉重的老龄社会负担。现在要求楼盘配套康养房及设施,是十分正确的。

父母与子女之间,若不近、难见,彼此多牵挂,心灵上的照应和生活上的照顾始终是一个十分纠结揪心的问题。但生活空间若没有区隔,又难免会生出许多鸡毛蒜皮的问题甚至矛盾,因为父子婆媳爷孙之间每个人在思想、行为、观念、喜好、习惯、自我意识、隐私维度上,毕竟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甚至代沟。

房地产配套康养房,跟教育配套建筑等社区服务融合在一起,老少群体热闹呵乐相闻,既有利于小孩教育,又有利于老年人快乐健康。既有利于一部分小孩读书接送,又填充了老年人精神空间。既维系着人间的亲情,还可以对极个别不孝子孙发挥重要社会监督作用。按人口密度规划建设,未必每个楼盘都建。针对不同人群,可以预先在公共养老房进行个性化定制,也可以定制父母房跟子女房挨在一起。

今后,根据客户各种各样需求,楼盘中的“个性化定制房”,估计会越来越多。户型可能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可能露宿”的老龄人口庞大规模的急速到来,必然会给房地产业态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年迈的父母走几步可以看到儿孙,唤一声,子女就可以出现在眼前。而子女对父母心灵上的沉重牵挂,也只要走几步,就可以得到缓释。这种养老方式,或许以后会成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