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招,教會孩子抵制誘惑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浙大博士的教育理念

這個時代,我們的注意力、時間和精力都被大量分散,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在於他能否專注。所以能抵制誘惑的孩子、執著的孩子才是最優秀的孩子。

很多父母會問:“那該怎麼樣幫助孩子抵制誘惑?”今天我們重點講兩點,第一點是轉移注意力。大家還記得我們之前講的棉花糖實驗嗎?你知道那1/3的小孩他們等了15分鐘沒有吃棉花糖,是怎麼做到的嗎?我們從隱藏的攝像機中看到這些孩子有的會捂住自己的眼睛,有的會玩手指,有的會看天花板或者是離開凳子,他們這些行為有個共同的目的,就是在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也說明了當我們不去注意誘惑物的時候,我們的自控力會得到很好的保護,這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發。當我們不希望孩子做一些不被允許的事情時,很多父母的表達方式是強制性地說不要玩水、別亂按開關等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制止方法很嚴厲,一定會有效果。其實不然,因為孩子的注意力仍然在被誘惑的事物上,當我們提及誘惑物的次數越多,孩子越抵不住誘惑!心理學家班杜拉在糖果實驗之後也做了一些後續的研究,讓那些一開始自控力比較差的孩子和一群成年人接觸,這群成年人在行為上做出榜樣和示範,教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從而消磨等待的時間。之後孩子們也學會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說埋頭打個小盹,哼唱一下歌曲,目視別處等等。幾個月後,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具備了轉移注意力的能力,並且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很好地抵制住外界的誘惑,所以我們可以教會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替代的活動中,而不是隻沉迷於當下的這種衝動中。比如說當孩子想玩水的時候,我們可以說:“寶貝,你看這裡有一群小螞蟻在幹嘛,快過來看看!”當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而且是被允許的事情上的時候,就會讓孩子遠離誘惑物,這是我們給各位講的第一點。

兩招,教會孩子抵制誘惑

我們講的第二點就是要學會讓孩子延遲滿足。關於“延遲滿足”四個字,在前面關於激發孩子動力中講到生存能力的時候也提到過,今天我們在這裡繼續來補充相關的知識。首先不是孩子的所有要求都需要延遲滿足,如果他的要求及時並且是合理的,那麼就可以及時地滿足。比如說口渴了要喝水,尿急了要上廁所等一些本能需求。其次就是我們認為孩子的需求很合理,但是可以延遲滿足,這樣就可以訓練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能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心理學家還專門發明了一個叫“十分鐘法則”的方法,具體就是當孩子不小心撞上誘惑時,在時空上製造一些距離,先讓孩子離誘惑遠一點,拖延一會兒。比如說孩子極其想吃蛋糕,你可以跟他說:“我知道你很想吃,但是你得先等十分鐘,如果十分鐘後你仍然很想吃,我們再打開。”然後在這十分鐘內我們可以把蛋糕放進冰箱裡,讓孩子遠離蛋糕。對於人們很想要的東西來說,十分鐘其實並不是很長,但是神經科學家發現十分鐘能夠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應對獎勵的方式,如果在獲得滿足感之前必須要等待十分鐘,那麼大腦就會把它看成是未來的一種獎勵。不過在這十分鐘之內做什麼也很關鍵,比如說孩子想吃蛋糕,但是孩子已經太胖,所以這十分鐘之內就需要讓孩子把注意力轉到他想獲得的長遠目標上。比如說想象自己身材很好,被同學稱讚的場面。你會發現十分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人克服當下的衝動,然後來理地進行抉擇,當你想象你已經獲得你能夠控制自己帶來的長期獎勵的時候,你就能逐步抵制你自己對短期的誘惑。

兩招,教會孩子抵制誘惑

有一個有著20年煙癮的菸民,經過體檢醫生告訴他,他的心臟和肺部都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必須要開始戒菸,不然就會影響到他的生命。於是他開始用“十分鐘法則”來練習戒菸,每次當他想抽菸的時候他就告訴自己再等十分鐘,然後用這十分鐘的等待時間去找一個不能吸菸的地方,比如說辦公室和商店,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冷靜下來,然後大腦中開始浮想他因為不抽菸而有了的健康身體和家人在一起快樂長期相處的場景。如果十分鐘之後他還想抽的話,他可以繼續抽一根,但是當他重複幾次這樣的活動之後,他抽菸的頻次已經在大幅度地下降,可能從以前一天抽兩包可以減少到一包,甚至可以逐步減少到兩天抽一包煙,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自控力在逐步增強,而且變得更有信心。因為很多抽菸的朋友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之後,最後對自己的自控力完全失去了信心,所以 “十分鐘法則”真的很有效!當一個人特別想要得到一個東西時,其實他是處於失控的狀態的,用十分鐘的過渡來保持清醒,就會逐步用自控力來戰勝自己的慾望。這個方式對一個打遊戲已經上癮的孩子也同樣非常地合適,只有當一個人在自我管理上、在自控力上找到越來越多的信心,他才會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兩招,教會孩子抵制誘惑

上面提到的是我們對孩子提的合理要求的應對,但是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延遲滿足,希望孩子能夠很好地自控,所以我們提出了“十分鐘法則”。但是如果你認為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或者是對他人已經構成了危害,那麼就要堅決阻止這些不當的要求。比如說當孩子通過暴力的方式去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或者把垃圾隨手就扔在地上,你就要告訴他“這是不可以的”。當孩子在被迫忍耐這些不能做的事情的時候,他不可能一次性就會聽你的,他可能會哭鬧,這時你必須要堅持原則!一旦當孩子哭鬧你就妥協,孩子就會認為這個方法有用,他就會長期用哭鬧的方式來讓你妥協,一次一次地挑戰你的底線,最後達到了你對他完全失控的局面,所以孩子哭鬧時對父母來說特別需要有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一個有自控力的孩子完全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更容易成為社會的精英。在我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經常跟他說要忍耐,如果有兩顆糖,一顆要留到明天。對一個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能夠把糖果忍到明天吃,這件事一旦他能做到,在行為上他就能逐步放棄自己很多眼前急於想得到的誘惑,這也就是為什麼小樹苗在彎曲的時候非常好調整,但是長成大樹扭曲之後再調整就非常地痛苦了。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比較大了,訓練起來儘管很有挑戰,但是這也是我們父母存在的價值。

關注王金海家庭教育課堂,輕鬆智慧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