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在新馬旅行,或許都聽說過娘惹,尤其叫人垂涎欲滴的娘惹菜!娘惹當然不是料理名稱,而是色彩斑斕又豐富多姿的南洋文化。回溯到鄭和下西洋的15世紀,早期華人南下至馬六甲海峽經商並選擇了落地生根,娶了當地土著女子生下後裔,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與風俗文化碰撞後相融,混合成如今獨樹一幟的南洋文化,即峇峇孃惹。但隨著娘惹文化漸漸式微,如今僅在馬來西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印尼棉蘭與泰國普吉島仍保留娘惹文化。

瞭解峇峇孃惹 特殊族群

峇峇孃惹可被視為15至19世紀的限定版特殊族群,緣起鄭和打開了航路來到南洋,當時中國明清朝代的人飄洋過海來經商定居,以中國福建閩南,廣東潮州地區為多。他們與土著女子通婚,生下的混血後裔,男孩被稱為峇峇(Baba)而女孩則是娘惹(Nyonya)。

當時,閩南人有句俚語叫"三代成峇",表示華人移民南洋三代後,土生土長的子孫都被稱為峇峇孃惹(Baba Nyonya),亦稱土生華人(Peranakan)。後來後裔已逐漸適應社會環境,連文化也開始在地化,他們都不再被稱為峇峇孃惹;且在政策因素下,華人若迎娶馬來女子為妻,都必須改信伊斯蘭教。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峇峇孃惹的對話語言為"峇峇話",自身使用的漢語或方言,夾雜了馬來語詞彙;家庭用語一般是英語。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傳統婚禮以中國傳統儀式為主。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講述娘惹生活文化的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不僅收視高漲,也引起眾人對娘惹的關注。


博物館窺探 昔日日常

峇峇孃惹發源自馬六甲,隨著英國人開發新加坡與檳城而遷徙,如今在這三個曾經是英殖民時期最繁華的城市都能找到峇峇孃惹博物館,讓你親身經歷一段與峇峇孃惹的平行時空。

先為大家科普娘惹的建築風格:在19世紀,西洋風氣滲入,從細節如餐具、廚具、服飾等,至建築風格與擺設習慣,再與娘惹住宅裡處處可見的東西合併。宅邸內有廳堂,有宗祠,也有玻璃水晶吊燈、彩繪玻璃窗與龍鳳櫃、雕花屏風共處一室;或英式地磚上放置中式大理石木桌椅,清朝與歐式的瓷器同時被擺置在餐廳內卻毫不突兀。華貴典雅的生活器皿,反映出當時峇峇孃惹很重視生活素質。

而峇峇孃惹的傳統婚禮,為中國傳統儀式,講究細節,除了合八字辦嫁妝都馬虎不得,且從結婚正日迎娶、第3天敬茶、三朝回門,至第12天擺宴才算禮成。在婚禮前夕午夜,新人坐在米鬥上,由長輩為新人梳頭,同時給予剪刀、秤、尺及梳子有意義的4物,嫁妝鳳冠霞帔也影響著娘惹的地位。

馬來西亞檳城僑生博物館Pinang Peranakan Mansion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曾列入《孤獨星球》評選的世界十大豪宅,建於1890年的檳城僑生博物館,是華人甲必丹鄭景貴私人大宅"海記棧"。儘管他不是峇峇,但這百年古宅倒是貨真價實且氣派十足的娘惹風格建築,帶有明清特點的四合院裡,混搭著中華木雕屏風,英式地磚與樓梯的蘇格蘭式鑄鐵雕塑。古宅被空置了多年,後來獲致力保留古蹟與娘惹文化的人們一番努力,才讓百年建築重現當年富裕人家的奢華生活。宅內擺設與文物保留相當完整,娘惹文化也更清楚明瞭得到傳遞,新加坡電視劇《小娘惹》在此取景。

地址:29, Church Street, 10200 Penang, Malaysia.

開放時間:9:30AM-5:00PM

票價:RM20(成人);免費(6歲以下小孩)

網址:www.pinangperanakanmansion.com.my

馬來西亞峇峇孃惹古蹟博物館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馬六甲是峇峇孃惹的集中地,在敦陳禎祿路上有著殖民時期留下的巴洛克風格老屋,是富貴人家曾姓家族的宅邸,如今改建成古蹟博物館,展示娘惹文化與當時富裕生活的古董傢俱、陶瓷以及服飾。這長形的老屋,格局是三進院落,屋內有佛堂有天井。

地址:48-50,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75200 Melaka

開放時間:10:00AM-5:00PM(平日,4:15PM前入場)10:00AM-6:00PM(平日,5:15PM前入場)

票價:RM16(成人)、RM11(5-12歲以下小孩);導覽預約,每人增付RM4

網址:www.babanyonyamuseum.com

馬來西亞海峽華人珠寶博物館Strait Chinese Jewellery Museum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與峇峇孃惹古蹟博物館同排,主要陳列出金匠工藝、娘惹珠寶與傳承下來的傢俱等。博物館裡那鑲彩貝的紅木傢俱,流露出1896年以來富裕大氣的峇峇祖屋景象。館內有講解娘惹文化歷史的專業嚮導。

地址:108, Jalan Tun Tan Cheng Lock, 75200 Malacca, Malaysia.

開放時間:10:00AM-5:00PM(週一至四);10:00AM-6:00PM(週五至週六)

票價:RM15(成人)、RM10(6-12歲以下小孩)

新加坡土生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新加坡的土生文化館建築前身是建於1912年的道南小學,是殖民時期創立的第一所現代化福建學校。博物館於2008年正式向大眾開放,除了校舍舊貌被保留之外,博物館還會提供免費的中文、英文、日語和法語導覽講解,館內保留了峇峇孃惹的生活器皿與展示生活場景。**文化館為了進行整修,目前從4月1日關閉至2021年中。

地址:39 Armenian St,179941

開放時間:10:00AM-7:00PM;10:00AM-9:00PM(僅週五)

票價:$5(新加坡公民);$13(外國訪者)

網址:www.peranakanmuseum.org.sg

新加坡峇峇家Nus Baba House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建於1860年,峇峇家本是造船業大亨黃敏的祖屋,也是新加坡僅存幾棟保留尚好的峇峇傳統店屋。後來,新加坡國立大學獲馬六甲社群領袖敦陳禎祿的幼女捐贈,買下這家百年老宅並負責修葺,儘可能保留原貌,包括尚存的畫樑雕棟、龍頭木雕、歐式地磚等。老屋留有家訓在牆上,顯示當時一家之主對中華文化的重視。

地址:157 Neil Road, Singapore 088883

開放時間:欲參觀者須預約

英語導覽:10:00AM(週二至五)

華語導覽:10:00AM(每個月第一個週一)

自行參觀:1:30PM、2:15PM、3:15PM、4:00PM(僅週六)

票價:$10(外國訪者)

網址:

www.babahouse.nus.edu.sg

新加坡土生華人文化展New Peranakan Gallery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候機時,不再枯燥無聊!樟宜機場與新加坡國家文物局於第四航展樓共同打造土生華人文化展,以1880至1950年代的店屋外觀作為佈景,從峇峇孃惹起源、歷史發展到娘惹建築與藝術品、服飾等一一展示峇峇孃惹的獨特文化,且在特定時間會播放迷你音樂劇《娘惹之戀》。

地址:樟宜機場第四航站樓「文化遺產展區」

票價:免費


娘惹服飾 混搭出女性之美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異族通婚,生活文化相互融和,才展示出別具一格的娘惹風格,尤其表現出中華與馬來式美感的娘惹服飾卡巴雅(Kebaya)。早期的娘惹們幾乎都擅長裁縫技藝與料理,尤其縫製娘惹服飾非常消耗時間與工夫,先描繪以大自然花卉為主的花樣草稿,再轉印薄紗布料上,然後繡上繁雜的刺繡與蕾絲。

最初期的娘惹裝是對襟長衣(Baju Panjang)內搭小衣(Baju Kecil),後來改良成用色鮮豔亮麗,剪裁突顯婀娜多姿身段的卡巴雅,扣上金光閃閃的胸針(Keronsang),搭配馬來式傳統沙龍,穿著珠子繡花鞋,娘惹服飾徹底表現出女性之美。娘惹的裁藝對家裡身份地位有一定影響,因此日常手工刺繡都恍如藝術品,閒暇時製作的珠子繡花鞋,手工繁複精緻,不僅是早期送禮佳品之外,如今也極有收藏價值。


香料調出 娘惹菜風味

娘惹菜餚其實是順應環境變化,融合了中華烹調與馬來口味的料理,兩者配合食味與食材特色才誕生出滋味豐富的娘惹菜。以中式烹飪手法為主,主要講究使用南洋特有的香料,香茅、亞叄膏、黃姜、鹹蝦醬等,都是增添料理風味的秘訣,口味自然稍濃重。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娘惹叻沙(Laksa)可嘗兩者融合出的撩味特色,華人喜歡熬煮雞湯加入馬來人愛的椰奶與辛香料。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黑果燜雞(Ayam Buah Keluak)是娘惹傳統菜,顧名思義是加入了印尼香料黑果。黑果去除毒素後,加入黃姜、蝦醬、羅望子醬及椰漿等,燜煮雞肉。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酷似咖喱雞的甲必丹雞,採用有別於咖喱雞的辛香料。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從娘惹菜八寶粥延伸出的糖水摩摩渣渣,也是娘惹甜品之一。


娘惹糕點 繽紛七彩美味

娘惹喜好飯後糕點,主要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再採用如蝶豆花、洛神花的植物汁液染色製作出糕點的繽紛色彩。調味製作則使用當地香料與原料,多配上椰糖醬、椰絲或斑蘭葉,口味更香甜濃郁。娘惹糕點也常用於祭祖喜慶過節的禮俗,如祭祖時端出哆哆(Dodol)寓意著子孫滿堂,春節時吃取「旺來」諧音的黃梨餡的餅點,而端午節吃娘惹粽等。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達蘭糕將斑蘭葉攪拌成汁,混入糯米糕,入口散發斑蘭香味。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糯米飯包裹著由蝦米、椰絲及辣椒炒香的餡料,再用香蕉葉包紮成叄巴糯米卷。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蝶豆花染藍的糯米飯,壓成四方扁平狀成蘭花糯米糕,一般搭配咖椰食用。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椰絲糯米飯是糯米加上椰糖椰絲,再以香蕉葉包裹成金字塔狀。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綠色或褐色的糯米糕上鋪著雪白椰絲,是卡穗糕。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椰絲球是峇峇孃惹在結婚時必備的糕點。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有多子多孫的吉祥寓意的哆哆。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三角椰子粿是典型的娘惹糕點,糯米粉加入椰漿煮成,再包裹著由椰糖、椰絲與斑蘭葉炒出的餡料,入口即化成甜。

從衣食住行出發!深度走趟峇峇孃惹的小時光

娘惹九層糕其實演變自中國傳統糕點,口感有嚼勁,紅綠色堆疊出層次感具有南洋色彩。


真的好慶幸,至今仍有峇峇孃惹的後裔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將傳統保留。正在看文章的你,日後有機會來新馬一帶的話,不妨為自己制定一個深度峇峇孃惹之旅,親身感受那些叫人目眩神迷的美好時代。

*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