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國慶慶典背後,16萬志願者!讓我們記住默默奉獻的他們

【新青年】國慶慶典背後,16萬志願者!讓我們記住默默奉獻的他們

【新青年】國慶慶典背後,16萬志願者!讓我們記住默默奉獻的他們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青春北京”(ID:qingchunbeijing54)、“今日中國”(ID:chinatoday_magazine)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背後,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讓我們記住這些在慶典背後默默奉獻的志願者的身影。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志願者們前一天夜裡就來參與活動的各種服務工作,到十一當天活動結束,他們連續在這裡工作了36小時。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團中央機關組織處級以上幹部參與國慶志願服務。

10月1日深夜,北京地鐵5號線的東單站等來了一批特殊的乘客,他們穿著藍白相間的服裝,年輕的臉上雖有倦意,但洋溢著歡樂,歡聲笑語中串起了這一整天難忘的畫面。

這一天,舉國歡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閱兵、群眾遊行、聯歡活動漸次在天安門廣場展開,又燃又感動的細節成為全體中國人的記憶,而有一群年輕人,他們記憶尤為不同,他們就是為國慶系列活動做服務保障的志願者群體,藍白相間的服裝就是他們的標識。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9月30日下午,志願者就開始了緊張的充氣工作。兩輛充氣車能同時給12個燈籠充氣,每個燈籠充約20分鐘,所有燈籠近3個小時才能充完。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志願者們連續工作了36個小時,參與活動的各種服務工作。

飛馳的地鐵車廂裡,這些參加完國慶聯歡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像往常一樣分享想法,但幾個月以來的磨練已讓他們煥然一新,那份愛國的情更熾熱,那份90後、00後特有的責任與擔當更加濃厚。

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志願者指揮部執行指揮熊卓曾介紹說,直接服務慶祝大會和聯歡活動的志願者中,以90後和00後為主。

在中國向上的當下,這批年輕的志願者用他們的青春力量和祖國一起向上。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負責釋放氣球的志願者井然有序。

他們的付出確保了每個細節的完美

對不少直接服務慶祝大會的志願者來說,“不能參加群眾遊行方陣”曾成為他們起初的遺憾。

“剛知道自己負責的是貼點位這樣的工作,心裡還是有些落差的。”北京建築大學機電系的郭博文是鴿子車點位施劃志願者,從7月起,他和該點位的其他志願者每週都要排練1~2次貼地標,以確保在慶祝大會當天,將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

實際上,這些為祖國慶生、與祖國未來同行的年輕人也經歷了層層挑選並勝出。

“我們面向高校、社區、企業、社會各界招募和培訓了16萬餘名高素質志願者,並優先選用了一批在以往重大活動中經受歷練、表現優秀的志願者。”熊卓介紹,在觀禮臺服務的志願者在觀禮嘉賓上臺後,只能全程面向觀禮嘉賓,隔著“紅牆”聽閱兵和遊行。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在緊張的服務工作間隙,志願者們在廣場上歇息。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觀禮臺上負責引導的志願者早已就位。

在本次慶祝大會的志願者中,幾乎大部分人都看不到長安街上的壯闊畫面,他們有的負責氣球車點位施劃,有的要給紅燈籠打氣、放飛並守候,有的要打氣球、按五彩繽紛的顏色要求進行分裝並放飛,有的要成為調整群眾遊行隊伍的“標杆”。

在廣場東側守護紅燈籠的郭晰哲今年20歲。在慶祝大會開始後,他和其他4個隊員將通過全程握住5根繩子,保持紅燈籠的穩定。

作為小組長,體能專業的郭晰哲需要配合模擬器訓練,在3~5分鐘把30公斤的燈籠搖上23米,同時練習1分鐘完成緊急迫降,“每次搖下來,胳膊就酸脹得抬不起來”。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志願者們在飲水服務站為大會提供服務。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志願者在巡視自己的工作區域。

“站在幕後”意味著與沉默作伴,無法親眼見證前臺的盛況。但這群來自北京高校的90後、00後學生,還是很快克服了這些“失落”,並主動選擇通過適當的體能訓練,為持續數小時的志願服務作準備。

北京化工大學的大四學生曹文靜就在暑假自發地參與帶隊輔導員為志願服務發起的長跑訓練。她這次的服務對象是國慶聯歡的樂曲演奏者——千人交響樂團。

國慶群眾聯歡當晚,這個由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等16家樂團1028人組成的千人交響樂團將演奏貫穿整場演出的9首樂曲。

因為學過鋼琴,曹文靜優先成為服務千人交響樂團的志願者,她負責的貝斯區域“椅子相對最重”。“最遺憾的就是不能看到和聽到交響樂團的表演。”曹文靜說,聯歡播出後,她要告訴父母,“千人交響樂團的那些椅子和譜臺是我們搬的”。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志願者們互相鼓勵,圓滿完成服務工作。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在氣球釋放過程中,所有操作步驟需要通過30個信號員用旗語指揮。在等待旗語指示的過程中,志願者們守候在觀禮臺背後,靜靜地等待著號令。

責任與使命讓這一代志願者迅速成長

相比於2008年奧運會成就的“鳥巢一代”,這一代青年的際遇可以說更加豐富,充滿希望。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這個廣闊平臺上,越來越多的青年志願者快速成長,擔負起責任與使命。

北京化工大學的蘇浩然之前參加過不少志願服務活動,但這次讓他覺得“最有愛國情懷”。

“我帶隊的學生主要承擔服務千人交響樂團的工作,他們熱情很高,因為志願服務訓練的時間臨近校內保研,有的同學乾脆把這次志願服務當作對自己的面試。”蘇浩然說。

更多的先鋒志願者也在不同的崗位上傳遞自己的青春力量。

曾以運動員身份接受檢閱的陳一冰如今以志願者身份參加慶祝大會。退役後的他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的一名教師,負責南觀禮臺引導工作。“我之前做過公益,但是這次是第一次當志願者,挺光榮,很有榮譽感”。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為鴿子施放服務的和平鴿點位施劃志願者。一把刷子一把尺,一條膠帶一張紙就是這些測繪“專家”的工具。

在本次慶祝活動中,地鐵引導員被不少志願者笑稱為“志願者的平方”,不僅要服務普通行人,還要服務晚歸的志願者,是“志願者裡的志願者”。

北京地鐵公司團委書記吳澤就是地鐵車站裡的先鋒志願者,針對國慶當天集結疏散任務,吳澤為社會志願者和地鐵員工志願者的工作制定了細化方案,“可以說是‘一站一方案’,特別是涉及到有集結疏散任務的車站,將每一個集結疏散環節都細化到了分鐘,細化到每名志願者服務的點位”。在他看來,在地鐵車站的各個角落,志願者都可以發揮作用。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2019年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負責引導的志願者一直在堅守崗位。

2003年出生的周圍成為年齡最小的先鋒志願者,但他的志願服務經歷從五年級就已開始。那段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做講解員的經歷,讓他得以提議“成立小學講解志願服務隊”,他還為七八歲的視障孩子團講解過。“我講解的時候,有不熟悉的地方就查資料,有不知道的就誠實說”,在同伴印象中,周圍為了熟悉解說詞,常常一個人反覆練習,不知疲倦。

“2008年的‘鳥巢一代’在全世界唱響了‘志願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熊卓說,服務保障大型活動是北京共青團的優良傳統。11年後,他希望志願服務這張金名片能在新一代志願者手裡繼續書寫責任與擔當。“我們相信,朝氣蓬勃、自信擔當的新時代中國青年必將成為這次慶祝活動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外圍保障志願者的服務範圍從 “遠端 ” 的八寶山地鐵站、郝家府地鐵站、圓明園地鐵站到 “近端 ” 的長安街沿線、長安街南北街巷,涵蓋群遊隊伍從來到去的整個流線過程。

在志願服務中增強對祖國的熱愛

在不少志願服務帶隊老師看來,志願服務具有重要育人功能。熊卓把這次的慶祝活動本身看作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廣大志願者可以深刻、直接地感受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尊自信和責任擔當”。

對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1747名師生來說,感受祖國、熱愛祖國的體驗尤為具象。他們的志願服務任務往往不為人所知,他們是群眾遊行禮賓車和彩車的應急推車志願者,更準確的說,這支“隱形部隊”和其他群眾遊行隊伍一起走過天安門廣場,但卻不能在直播鏡頭中出現。

“無論是在彩車外邊,還是裡邊,只要能在需要我們的時候,能發揮自己的價值,就是對祖國最深情的告白。”擔任青海彩車車隊小隊長的馬梟說。

學生們為了獲得嫻熟的應急反應,除了每天在家做俯臥撐自我練習力量外,提前半個月就返校統一訓練。最終,這些守衛彩車安全的志願者在體能和心理上都做足了充分的準備,為保持車輛的平穩行駛共同發力。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志願者正在排練調試譜臺 朱彩雲/攝

而距離天安門廣場近10公里的北京展覽館,服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型成就展”的志願者也通過志願服務,向祖國的深處慢慢靠近。

“我們在這裡瞭解到許多自己出生以前發生的事。”今年18歲的黃若怡志願服務的第一個點位是入口處的開國大典點位,這是展覽第一個部分“屹立東方”的起點。在這裡,70年前國慶大典的畫面循環播放,“當市民遊客詢問時,我會適當講解”。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遊客拍攝開國大典影像 朱彩雲/攝

對於這些90後、00後志願者來說,成就展的信息量遠遠超過以往歷史課本中的內容。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學生陳婷最開始負責的點位是查詢生日天氣的互動區,1956年,天氣預報的信息第一次被刊登。“不少遊客在這裡掃碼體驗,合影留念”,陳婷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在互動屏前駐足的年長老人,“他們掃碼後的信息會顯示出生後多少天共和國誕生了”。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志願者幫助市民掃碼查看生日天氣 朱彩雲/攝

“70年的時間跨度讓我們看到了父輩祖輩那幾代人的生活圖景,歷史因為有了細節更讓人記憶深刻。”志願者小組長周季璇在志願服務開始前就體驗了70年成就展的風貌,已有過不少志願服務經歷的她仍覺得這次“意義非凡”,“讓你感覺真的在融入國家,為國家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而不是僅僅喊口號”。

慶祝大會當天,周季璇在電視直播上找了好久北大學生的方陣。那一句“團結起來振興中華”讓她心潮澎湃,這是一所高等學府對祖國的情感與信念,也是無數北大人傳承至今的精神氣質。

10月1日那天,當那些共和國功臣在《紅旗頌》的樂曲聲中出現在最大的致敬方陣上,那些在現場的志願者們自發地哼唱起《歌唱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老一輩的犧牲與榮耀在共和國的土地上愈發深沉,新一代的中國青年也在汲取共和國的成長記憶中擁抱這片嶄新的土地,讓青春力量引中國向上。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新青年】国庆庆典背后,16万志愿者!让我们记住默默奉献的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