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公元1992年5月,考古學者在揚州市西北8公里的邗江縣甘泉鄉,清理一座東漢早期磚墓時,發現了一件類似於今天的遊標卡尺的青銅卡尺。

改青銅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動尺構成,固定尺上端有一魚形柄,中間開一導槽,槽內置一能旋轉調節的導銷,循著導槽左右移動。在活動尺和活動卡爪間接置一環形拉手,以便便繫繩或抓握。

使用時,左手握魚形柄,右手牽動環形拉手,左右拉動,既可測器物的直徑,又可測其深度以及長、寬、厚。只可惜因年代久遠,卡上刻度和紀年銘文,都已鏽蝕難辨。

而之所以說它是王莽時代的產物,那是因為晚清吳大澄著作《權衡度量實驗考》和容庚著作《秦漢金文錄》中,都有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銅卡尺的有關記載,書中共收錄卡尺拓本五件。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青銅卡尺

除此之外,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藝術博物館還各收藏一件青銅卡尺,並有計量刻度和紀年銘文,因其均系徵集而來,出土地並不像邗江縣甘泉鄉出土的這件這麼明確,而甘泉鄉姚灣村,位於漢廣陵國郡城西北,這裡曾是兩漢諸侯王、貴族墓群的叢葬區域所在。所以,青銅卡尺最遲在王莽時代已經發明並運用於實際。

基於此,眾多愛好歷史穿越的網友,紛紛將這個古老的青銅卡尺,算作了王莽是現代人穿越過去的一個證據。但是,事實真的是王莽從現在穿越,發明了青銅卡尺嗎?其實並不是,因為兩漢時期的科學與技術,輝煌燦爛,不止青銅卡尺,還有許多都遠超你我想象,讓我們這些生長在科技時代的現代人,瞠目結舌,讚歎不已!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王莽

造紙術與指南針

別的先不說,我們先說說改變改變世界的四大發明中造紙術和指南針。眾所周知,造紙術是東漢時代的大宦官蔡倫發明的,但是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個說法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蔡倫是造紙術的改造者。而造紙術的發明時間,起碼在蔡倫前100多年。

1933年,考古學者黃文熙在新疆羅布諾爾附近的烽燧遺址中,發現4*10cm的小紙片,而在紙片的旁邊,是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8年的木筒。而在這之後的1942年,考古學者石璋如、勞幹,在河西走廊的額濟納河旁的烽燧中,發現兩枚公元93年和公元98年,揉成團的紙張,相同年次的木筒也存在。還有1978年,宰陝西扶風前漢古窯中發現的三張被考定為漢宣帝時代的紙片。這些都足以說明,影響世界的造紙術,在前漢時代已經發明,而後漢時代的蔡倫對此進行了改造。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造紙

接著我們再說說指南針,當然指南針的發明,並不在漢朝,而是在以後的宋朝,但是它的前身司南,在兩漢時期已經出現,而關於磁石的記載,在要在更久遠的以前了。

如《管子》的數篇中“山上又磁石者,其下有金銅。”《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淮南子》中“磁石之引鐵”等。至於司南,漢代王充的《論衡》中記載“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可見在兩漢時期,現在物理中的磁學,已經能夠被人民初步運用於生活,進而產生了後面的指南針。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司南

指南車背後的機械技術

說到這裡,那我們就不能不提一下,跟指南針只有一字之差的指南車。雖然,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原理卻完全不同。關於指南車的記載,最早要追溯到黃帝大戰蚩尤時期,但是,這畢竟是上古時期的事情,可信度不高,而真正的指南車,據《宋書》記載,為東漢時期張衡製造。

書中記載“指南車,其始周公所作,一至於秦漢,其制無聞,後漢張衡始復創造。漢末喪亂,其器不存.魏明帝青龍(中令博士馬鈞又造之”

晉時崔豹所著《古今注》稱三國時扶風人馬鈞因指南車失傳,又重新按古法制成指南車。從這兩段史料中,我們可以肯定張衡製成的指南車,在一百多年後馬鈞又重新制出。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指南車

《宋史·輿服志》中對指南車的結構和各齒輪大小和齒數都有詳細記載,可知指南車的內部結構是齒輪裝置,與機械運動有關,跟指南針無關。車上人形朝南定向,車型方向轉變而木製人形朝南姿態不變,所謂的“車雖迴轉,所指不移”

當然關於漢朝的機械技術,不僅僅只有一個指南車,還有利用輪帶裝置提高紡織業效率。宦官畢嵐根據虹吸原理髮明的引水裝置渴烏、翻車,後來發展為龍骨車。極大地增加了土地灌溉效率。《後漢書》記載: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龍骨車

利用水流力量來自動舂米的水碓,《新論·離車第十一》記載:伏義之制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後世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復設機用驢騾、牛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

兩漢時期,鍊鋼技術滲碳法已經發明,精煉技術有了質的飛躍。杜詩創造發明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冶鐵工業得以迅速發展。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水碓

測量術的成就

說完了機械技術,讓我們再次回到青銅卡尺的話題,兩漢時期的測量術,不僅僅有青銅卡尺。定規、圓規、測尺、測角儀、水準器都已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特別是水流量的正確測定,促進了國家治水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而關於測量術的另一個應用,則是計里程車的發明,跟現在的計程車原理一樣,在車上裝置兩個相對而立的木製人形,按照車輪轉動次數,行程滿一里擊鼓一次。原型在東漢時代畫像石上可以看到,等到了西晉,天子的配車,第一輛是指南車,第二輛便是計里程車。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計里程車

渾天儀及天文學

兩漢時期的測量儀器,除了上面所涉及的,還有一類非常重要的觀測儀器,那就是天文方面的觀測儀器。最著名的當屬張衡根據漢朝前期的天球儀,製造的渾天儀,它是現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觀測天體運動的精密儀器。利用水的動力追蹤天體,同樣利用流水力學原理,調節水位高低與水位測量時間,也就是所謂的“漏刻”

晉書記載:張平子既作銅渾天儀,於密室中以漏水轉之,令伺之者閉戶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靈臺之觀天者曰“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巳中,某星今沒”,皆如合符也。

又記載:張衡又制渾象。具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列二十四氣,二十八宿,中外星官及日、月、五緯。以漏水轉之於殿上室內。星中、出、沒與天相應。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渾天儀

而之所以命名為渾天儀,是因為張衡屬於渾天家。關於中國宇宙論的主體理論,從漢到晉,至少有渾天、宣夜、蓋天、方天、軒天、穹天6種學說,前三中均是漢朝學說,其中渾天和蓋天之間爭論很大。蓋天主張天圓地方,渾天認為天如雞子,地如中黃。可見當時已經有了初步的地球是圓的的認識。

而觀測天文後的實際應用,主要是表現在造歷上,進而指導農業生產,雖然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中心的二十四節氣,本質上沒有什麼變化,但漢武帝太初元年,還是制定並頒佈了推算更加準確周密的太初曆。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張衡

太初曆算定一個月的日期為29日又43/81日。接著落下閎、鮮于妄人、耿壽昌等人制作天球儀。而後有劉歆的《三統曆》,中國史書上第一部記載完整的歷法。然後賈逵改良天球儀,加黃道、最後張衡製作精密的渾天儀。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天文學家張衡還發明瞭地動儀,《後漢書》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覆蓋周密無際 。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地動儀

最後還有一點,靈帝時期,劉洪發現歲差運動原理,把日月食迴歸年的長度定為365.2462日,誤差為370餘秒,並首次給出白道和黃道約成古度6°1′的交角。測出的近點月的長度為27.55476日,和現在的測值27.55455日相差甚微。

對於五星會合週期的測算,劉洪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東漢四分曆和乾象曆的數值分別為:木星,398.846日和398.880日(誤差0.038日和0.004日);土星,378.059日和378.080日(誤差0.033日和0.012日);金星,584.024日和584.021日(誤差0.102日和0.099日);水星,115.881日和115.883日(誤差0.003日和0.005日);火星,779.532日和779.485日(誤差0.405日和0.452日)。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高超的數學能力

劉洪之所以能將天文數值算的那麼準確,除了精準的觀測儀器外,還需要高超的數學能力。不關是天文學需要數學基礎,就連國家機能、租稅徵收、經濟生活,無不與數學有關。

而有關古代中國著名的數學書籍,除了傳說周朝所遺的《周脾算經》,孫子所著的《孫子算經》外(現在認為是六朝時代所作),最早的就要數兩漢時期的《九章算術》了。

《九章算術》不僅最早提到分數問題,也首先記錄了盈不足等問題,《方程》章還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算法則。除此之外,有了首次0的表示,提供了圓與球的相關計算法,求得圓周率為3。等到三國時代,圓周率已經計算值3.14。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九章算術

另外東漢徐嶽著作《數術計遺》中,記載有類似於今日算盤構造的計算工具,所以漢朝時,可能已經有了原始的算盤。而今日通用的十進制,在《數術計遺》已經有相應記載:分小中大三種計數方法,小數依十進遞進至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中數萬萬為億,萬萬億為兆,大數萬萬為億,億億為兆。因此漢朝的最大數字已經發展為萬萬億。

煉丹練出來的化學知識

《史記·封禪書》記載:丹砂可化為黃金。這是經過燕、齊方士練不老藥而起,到漢朝時,已掌握了將普通金屬變為貴金屬的鍊金術,並將起與周易理論、黃老之道結合,形成了中國最古的鍊金著作《周易參同契》。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周易參同契

醫學知識

雖然煉丹發明了鍊金術,但是並不能延長人的壽命,延長人的壽命,離不開發達的醫學知識。兩漢時期,不僅名醫輩出,而且醫學方面的書籍也非常豐富。

《史記·淳于意傳》中記載了25例醫療記錄。內含婦人6例,小兒2例。著名的《皇帝內經》也是正在西漢前後整理編集完成。分為《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系人體生理、病因、病理等基礎醫學,以及養生等高深理論。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黃帝內經

《靈樞》則是解刨和針灸等物理療法。針灸是根據經驗,用加熱金屬針刺激某個刺激點,進而引起特異反應受到治療的效果。解刨學方面,《漢書》記載有王莽用死囚屍體進行解刨,以便進行醫學研究的記錄。而《皇帝內經》中的五臟六腑的相關知識,也全部是從解刨中學來的。漢末名醫華佗,更是著名的外科聖手,發明麻沸散就是為了做手術用,最後因為要在曹操頭上做手術而被殺。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華佗

而漢朝另一名醫張仲景,結合自己的行醫經驗,著有醫術結晶《傷寒雜病論》,書中詳細記載了各類病症治療藥物處方113例,397法。是中國最古老的臨床治療文獻,中國醫學最有價值的藥物療法權威著作。其同一病因,症狀存在個別差異,藥物調和需結合個人體質的醫學思想,已經成為中國醫學的基本常識。

除了上述的《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外,還有一本東漢時期成書的《神農本草經》(這本書跟《黃帝內經》一樣偽託古人),是中國最早的實用藥物書,書中共計包含植物、動物、礦物365中藥物。因為這本《神農本草經》的出現,後世便有了以“本草”為名的體系性的獨特學問發達,比如明朝的《本草綱目》等。

除了四大發明的造紙術,漢朝還有許多讓現代人瞠目結舌的輝煌科技

結語

綜上所述,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輝煌燦爛。而這些驚人的科學技術,從不同的方面,有力的提高了生產力,進而成就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漢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