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蕪湖縣法院反映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理念在農村居民生活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和實現載體。2018年以來,蕪湖縣法院受理涉農村環境汙染案件4件,發現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面臨四大問題。


【基層動態】蕪湖縣法院反映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是環保意識薄弱

農民居民整體環保意識較差,生活垃圾隨意堆放,不降解的白色垃圾隨處可見,生活品質不高。農藥化肥汙染隨雨水滲入地下,土地環境汙染程度日益惡化,地下10米內的水質水垢嚴重,影響農村群眾的身體健康。

二是經濟利益驅動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產業承接轉移逐漸向農村地區拓展,在利益最大化驅動下,一些企業只看眼前,不顧長遠,排汙管理不達標,導致部分農村地區水源汙染、大氣汙染嚴重。此外,城市化進程中對家禽的需求巨大,推動了農村養殖業快速發展,但受限於規模不夠,難以實現生產現代化,糞便隨意排放,一定程度上惡化了農村環境。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

受益於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但依然受制於傳統農業發展的侷限,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如農藥化肥汙染、生活汙水處理等問題很少進行有效規劃,設計相應的汙染處理設施,再加上該類基礎設施往往建設週期長,使用費用高,產生效益慢,即使有規劃建設,但往往半途而廢,過早限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是基層管理弱化

當前的農村衛生環境整治依然處於粗放管理階段,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露天堆放較多,衛生整治缺乏長效機制。個別試點村雖修建了垃圾中轉站,但村民自覺性較差,清運垃圾過多依賴於政府集中整治,清運時也是拉送到溝渠地帶,隨意堆積,給臨近河渠帶來汙染。部分村莊養殖大棚建設在村子中間,畜禽糞便給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氣帶來較為嚴重的汙染,對農民群眾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脅。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順應農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期待,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汙水無害化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強化各項舉措,加快補齊突出短板,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強化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環保意識

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突出抓好垃圾清運整治、現代生態農業、植樹造林綠化等方面的政策宣傳和教育引導,讓廣大農民積極投身人居環境改善大工程中,增強維護農村環境衛生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同時高度重視群眾的檢舉舉報線索,發揮群眾主觀能動性。

二是加大多方合力,完善環境保護機制

近年來雖然環境保護執法力度不斷加大,但群眾意見還是很多。農藥等汙染到底由誰來監管、怎麼監管,如何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密度,需要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密切合作。蕪湖縣農村地區要發揮好“河長制”、“林長制”作用,抓好責任落實,對農村環境整治已經取得的成效,比如垃圾集中收集轉運等,要通過完善機制一以貫之落實好。

三是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汙染處置能力

在生活垃圾處理上,對於易腐垃圾,應因地制宜採用機器成肥、厭氧產沼發酵等方式進行處理;對於其他垃圾,應轉運至所屬區域的生活垃圾焚燒廠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在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上,因地制宜建立農村汙水處置、設施運行管理、檢查考核獎懲等長效機制,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汙水處理技術。同時,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大力提升村容村貌。

四是加快技術改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要大力推廣城鄉生活垃圾、生活汙水一體化處置項目,培育一批專業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運營公司,運用信息通信技術、傳感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加強禽畜養殖從農戶分散型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轉變,提升處理禽畜糞便汙染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鼓勵農民使用新型能源,減少秸稈、木、草等燃料的使用,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良性循環。推廣生態循環農業,嚴控農藥、化肥過量使用,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