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這次危機,中國將無法救助我們


彭博:這次危機,中國將無法救助我們


儘管中國經濟陷入低迷,但大蕭條對亞洲其他地區的危害更大。該地區將失去增長的支持。

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8%,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差表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在得出令人沮喪的結果之前,預計亞洲今年的增長將為零。

當您考慮到中國在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十年後的大蕭條中扮演著護理該地區的角色時,連平淡的聲音聽起來都是樂觀的。在前者期間,中國仍在蓬勃發展,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和最大出口國。隨著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加入,投資正在湧入。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採取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以支持區域活動。亞太地區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的平均增長率為1.3%,在大蕭條時期的平均增長率為4.7%。

債務壓力導致中國無法再度大水漫灌

現在,中國對廢除預算刺激措施的興趣不大。據彭博社報道,其應對大流行的財政措施約佔GDP的3%。相對於華盛頓和東京分別公佈的10%和20%而言,這一數字微不足道。而且,儘管央行繼續將借貸成本推低,但與在全球範圍內部署的一系列工具相比,其步伐似乎受到限制。

是什麼解釋了這種貨幣不積極?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後,中國轉向開放式支出。這種狂潮推動了亞洲的反彈,並支撐了亞洲,但也使揹負沉重債務的銀行和公司揹負了重擔。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包括金融部門在內的債務佔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173%激增至2019年的約300%。

所有這些意味著該地區其他地區不能指望太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李長永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說:“中國這次不會救助亞洲。”

如果復甦前景令人懷疑,中國可能最終會做更多的事情。IMF預測全年將增長1.2%,到2021年將增長到9.2%。也要記住,刺激計劃中的其他地方常常會有很多填充物,引人注目的頭條新聞包括稅收優惠和消費券。對於日本尤其如此,日本以前經常沒有分配過錢。

在大疫情之前,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撤回了一些助長其債務積累的做法,這自然導致增長放緩。但是,很少有觀察者願意為如此低的個位數數字(這種數字在美國或歐洲並不奇怪)做好準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60年為世界勾勒出的情景中,有一個前景是,美國和中國的增長率將在2030年開始趨同,平均每年將近2%。該報告寫於2018年。冠狀病毒只會帶來這一結果。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中國從一窮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轉變一直是亞洲崛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1990年代初日本的上升停滯之後。要說Covid-19大流行遏制了這一趨勢,那是輕描淡寫。中國的未來已經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