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我行動——2019年黑龍江省艾滋病防治工作進展報告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個"世界艾滋病日",我國的宣傳活動主題為"社區動員同防艾,健康中國我行動"(英文主題為"Communities make the difference")。主題意在強調包括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社會組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社區的優勢和作用,強調個人健康責任意識,與政府、部門和其他社會力量一起,共同防控艾滋病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遏制艾滋病流行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貢獻。

一、 疫情情況及流行特點

根據艾滋病綜合防治信息系統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全省共報告檢測各類人群2829168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4.2%;新確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38例(感染者1118例,病人420例),較去年同期減少1.0%;報告感染者和病人死亡162例。截至2019年10月底,正在隨訪管理患者11523例,較去年同期增加14.7%。

我省艾滋病流行情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近年來新報告病例數增長減緩,全省疫情整體處於較平穩的低流行水平。

2007年-2015年間,我省每年新報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的增長幅度一般在20%左右,2016年增長幅度首次低於10%,2017年新報告病例數首次減少,2018年及2019年前十月全省疫情繼續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2017、2018及2019年前十月全省疫情,同比分別減少0.4%、2.9%和1.0%),全人群報告感染率為0.3‰。

艾滋病流行波及範圍廣,部分地區病例集中。

全省13個市(地)的125個區(縣)中,除大興安嶺新林區外,其餘124個區(縣)均有存活病例,其中哈爾濱市存活病例佔全省存活病例的一半以上。

性傳播持續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2011年以來,我省每年新報告的感染者及病人中經性途徑感染的比例都在90%以上,2019年1-10月新報告的病例中經性途徑感染比例為95.9%,其中經男男性接觸感染比例為69.6%,經異性傳播感染比例為26.2%,與去年同期相比,經男男性接觸感染比例下降3.9%、經異性感染比例上升3.7%。

新報告病例中,15-24歲人群報告比例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50歲以上人群報告比例逐年增加,感染途徑以男男性接觸感染為主。

2014年至2019年10月,全省報告15-24歲年齡組病例數佔當年全部報告病例的比例由30.9%下降到17.6%;50歲以上病例數佔當年全部報告病例的比例由13.3%上升到24.0%。

二、 防治工作進展

2019年,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全面落實綜合防治措施,開拓創新、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防治工作逐步向預期目標靠近。

(一)加強重點人群宣傳教育,提升宣傳教育效果。

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強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的協調和政策倡導力度,形成了衛生、公安、司法、教育、廣電、住建、共青團、婦聯等多部門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局面;各地各部門採取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式宣傳相結合、艾防宣傳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強化警示性和針對性,豐富宣傳內容,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探索新老媒體平臺齊發展,多種形式進行艾滋病防控宣傳,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省疾控中心在屬地市區疾控部門的配合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針對大眾人群設計了《如果"艾",別傷害》的艾防宣傳動畫片下發各地播放應用,並在哈爾濱市的公交和地鐵車載電視上滾動播放,同時在地鐵站臺張貼艾防宣傳海報開展宣傳,受眾達五百萬人次;設計印製"為愛而生、讓艾遠離---認識艾滋病"宣傳彩頁15萬份,下發各地並要求擺放於賓館、浴池等公共場所;針對青年學生,設計印製了海報《青年學生健康知識要點》1萬張和《大學生預防艾滋病宣傳手冊》1.5萬冊;引進校園防艾視頻,下發全省疾控系統和高校。

9月份,與省艾協共同在牡丹江師範大學舉辦"美好青春我做主"紅絲帶青春健康大使校園行活動,央視著名主持人鞠萍與廣大師生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在哈工大、哈師大、哈醫大等9所高校開展了由中艾協支持的尿液HIV傳遞檢測試點工作;針對老年人群,組織了"疾控杯"黑龍江省中老年廣場舞大賽,將艾防知識宣傳與廣場舞表演結合,讓知識動起來、讓健康舞起來。

這些活動的開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果,調查顯示我省大眾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連續幾年維持在90%以上,青年學生中艾滋病疫情也出現穩中有降的可喜趨勢。

(二)完善實驗室網絡建設,不斷提高監測檢測工作水平。

多年來,我省不斷加強艾滋病疫情監測與實驗室檢測能力的建設。全省已建立了60個國家級艾滋病綜合監測點,定期對吸毒、女性性工作者、男同、性病門診就診者、長卡司機、孕產婦、青年學生和流動人群進行血清和行為學監測,及時掌握我省不同地區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率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2019年共監測23353人,監測發現HIV陽性者152人,其中男男性行為者、吸毒者和性病門診就診者人群哨點中均有HIV(+)檢出,陽性率分別為6.2%、0.9%和0.5%。

全省共建立756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包括1個艾滋病確證中心實驗室、13個艾滋病確證兼篩查中心實驗室、3個艾滋病確證實驗室,20個篩查中心實驗室、415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304個艾滋病檢測點,其中20個實驗室能夠開展CD4+T淋巴細胞檢測工作、3個實驗室能夠開展病毒載量檢測工作,省艾滋病確證中心實驗室能夠開展尿液檢測、新發感染檢測、分子流行病學和耐藥檢測等,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為最大限度地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時為其提供干預、治療和關懷服務,我省在13個市(地)、132個區(縣)設置啟用了435個自願諮詢檢測室,全面開展了艾滋病免費自願諮詢檢測(VCT)工作。針對疫情最為嚴重的男男性行為人群,協調動員社會組織深入浴池、公園/公廁、酒吧等活動場所開展干預和動員檢測活動;通過同性戀QQ群、微信群等方式開展網絡干預和動員檢測工作。2010年至2019年,全省艾滋病檢測人次數由132萬增加到282萬,篩查發現HIV抗體陽性者人次數由206人增加到近700人。

(三)深入開展綜合干預工作,提高干預工作質量。

1.強化重點工作的跟蹤問效

針對"十三五"工作任務、結合我省工作要求,我省重新修訂了《黑龍江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預工作規範化管理手冊》,確定了"十三五"期間高危人群干預的16項工作任務。建立了女性性工作者、男同項目月報公示制度,男同干預項目季度電話抽查督導制度,促進各地按照進度要求,保質保量推進干預檢測工作。2019年全省共完成男同、女性性工作者、吸毒等人群干預服務36.3萬人次、檢測服務9.0萬人次。

2.推廣男同人群艾滋病綜合防治"一站式"服務等先進工作模式

男同人群是我省最重點的艾防人群,近年來,我省積極引導各地建立和完善依託醫療衛生機構、由男同社會組織開展、將艾滋病快速檢測、行為干預、確證檢測、CD4檢測、感染者/病人關懷與治療融為一體的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務模式。目前,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四市已全部或部分實現了依託艾滋病定點治療醫院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其他地區實現了依託醫療衛生機構的社會組織快速檢測諮詢服務模式,部分實現了"一站式"服務功能,極大促進了目標人群中艾滋病感染者的發現和相關服務質量的提高。

3.在全省性病門診就診者中開展HIV檢測諮詢工作

性病門診就診者是潛在的FSW(女性性工作者)、嫖客、MSM(男男性行為者)和多性伴人群,有較多感染HIV的危險行為和較高的感染機會,為此,我省下發了《關於在全省性病就診者中推廣開展艾滋病和梅毒檢測工作的通知》,出臺了《黑龍江省性病就診者艾滋病和梅毒檢測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黑龍江省在性病就診者中推廣開展艾滋病和梅毒檢測工作總結培訓班",推廣了六個核心策略(政策支持、診室外宣傳、診室內宣傳、動員檢測、督導管理和鼓勵檢測)。在各地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255家醫療機構已將性病就診者擴大HIV、梅毒檢測諮詢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內容,全省性病就診者HIV檢測人數不斷增長,2019年1-10月已檢測22968人(同比增長65.1%),發現HIV陽性184人(同比增長148.6%)。

4.促進"艾滋病檢測諮詢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

社交新媒體的流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行為發生的便捷度和隱秘性,為此我省高度重視通過新媒體開展艾防工作,要求全省13個市(地)疾控中心逐步建立"艾滋病檢測諮詢微信公眾平臺",定期進行信息維護,並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宣傳。目前哈爾濱、牡丹江、大慶、鶴崗、七臺河、黑河6個市的疾控中心,已建立了專門的公眾平臺,其它7個市(地)疾控中心也在單位官網或當地社會組織的網絡平臺上定期開展艾滋病知識宣傳。

(四)強化感染者和病人隨訪服務質量,提高治療覆蓋率,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傳播。

近年來隨著我省發現病例的不斷增長,基層工作人員隨訪管理任務日益繁重,為此,我省適時對感染者和病人隨訪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整。一是結合醫改工作,促進病例較多、條件成熟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逐步開展轄區內感染者和病人的隨訪管理工作;二是鼓勵與醫療機構結合開展"一站式"服務的社區申請感染者隨訪關懷項目;三是將感染者和病人治療後隨訪管理工作全部交付定點醫療機構負責。通過這些調整,理順了工作流程、減輕了疾控工作人員的隨訪壓力,減少了感染者和病人需要溝通的環節、增進了定點醫療機構對感染者和病人情況的瞭解。

在調整工作格局的同時,我省加強了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服務和管理。一是強化了隨訪工作的規範性。多次舉辦工作培訓班並編寫下發了《黑龍江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個案隨訪檔案》範本,要求各地工作人員按規範開展針對性的隨訪干預服務;二是強化了對首次隨訪工作的管理。在確證陽性告知時,工作人員除對感染者和病人開展心理支持、行為干預外,要告知其合法權益、責任義務和相關政策法規,督促他們及時將感染情況告知與其有性關係者,並動員開展檢測;

三是積極動員新發現及既往發現、尚未治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儘早進行抗病毒治療。為提高治療覆蓋率,各地努力簡化程序,縮短治療申請時間,積極落實關懷救助政策。哈爾濱、鶴崗、七臺河等地出臺地方文件,對治療感染者的相關檢測、抗機會性感染費用給予報銷補助。

今年,我省下發了《省衛生健康委關於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隨訪工作指標完成情況的通報》(黑衛疾控函〔2019〕55號),通報了2018年各地感染者隨訪管理指標的完成情況及艾防工作政策支持、工作經費落實情況,要求各地在2019年加強對轄區內艾滋病感染者隨訪管理等艾防工作的支持與指導,合理使用中央轉移支付地方艾滋病防治項目資金,積極做好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艾滋病定點醫院等相關單位的溝通協調工作。截至2019年10月底,全省感染者當年隨訪率、接受結核病檢查率已達90%以上,全省符合治療條件的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為81.2%、治療成功率達95%以上,高於2018年同期水平。

(五)有效整合資源,推進社會組織參與艾防工作。

積極動員扶持各地社會組織申請國家項目,支持康同社區開發"艾滋病檢測服務信息綜合管理與應用系統",通過應用這一系統加強了項目管理,提高了項目指標完成質量,為社會組織長期穩定地參與艾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全省有29個社會組織參與國家艾防基金的33個項目,內容涉及男男性行為人群、女性性工作者、吸毒人群的動員檢測和行為干預、以及感染者/病人的關懷救助等工作。2019年9月,我省積極參與國家項目辦首次號召開展的"99公益日"募捐宣傳活動,除宣傳動員各執行單位及社會組織、管理機構積極參與線上募捐活動外,還集中在哈爾濱市、鶴崗市、七臺河市、大慶市肇源縣開展了線下現場宣傳募捐活動,在此項活動中,我省在31個項目省中獲得募捐人次第二名、募捐金額第八名的良好成績。我省社會組織和社區小組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參與程度不斷加深,在防治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9年在執行項目工作指標與資金執行順利,1-10月項目工作指標和資金執行率均達到了總計劃的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