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大家都看過《三國演義》吧,在《三國演義》中講述的主要是:東漢末年,朝綱混亂不堪,各地民不聊生,董卓專權,許多有志之士抓準這個時機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最終形成了魏國、蜀國和吳國三足鼎立的局面。後來的魏國則是被司馬家族篡奪了政權,蜀國和吳國也是被滅掉了,三家最終歸晉,紛爭的局面結束了。

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三家之中最早被滅掉的就是處於益州的蜀國了,當時曹魏政權仍在,雖然只是傀儡政權,但是司馬昭並沒有篡奪皇位。後來司馬昭病逝後,司馬炎繼位,司馬炎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建立王朝,廢除掉了魏國的稱號,自立為帝,而處在江東的東吳則是三國時代最後一個被滅掉的國家,那為何東吳在完全沒有了盟友的情況下還能堅持這麼久呢?小編髮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公元264年,東吳的第三位統治者孫休病逝在建安,正巧這個時候蜀國也剛剛被司馬家族滅掉,東吳可謂是處在了一個內憂外患的局面中。這個時候,孫權的孫子孫皓繼位了,而東吳政權也是在這位領導者手中滅亡的。

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孫皓在位初期,施行仁政,愛民如子,曾經下令開放官倉用以賑濟災民,並且放生了宮中所有的珍禽異獸,在一段時間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然而不久之後,孫皓便開始膨脹了,開始沉迷於酒色,而且暴怒施政,對他不滿意的人也全都被殺了,一時間整個東吳人心惶惶。

在這個期間,東吳也曾經多次主動出擊,就跟當時諸葛亮的北伐是一樣的,不能坐以待斃,一定要主動出擊,才能取得戰場的主動權。東吳的多次出擊也是頗有成效的,而且當時東吳的水師天下聞名,以水師出動出擊,讓司馬政權也感到了疲憊不堪,這也是東吳能夠堅持這麼久的原因之一。

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2.其次,陸抗、陸凱等一大批的忠臣良將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和西晉政權的抗衡中他們也是立下了赫赫戰功,東吳當時擁有這些統帥也是東吳之福,畢竟在戰爭中一個優秀的統帥的作用是遠遠大於普通士兵的。

司馬昭當時也是已經病逝了,在司馬昭的有生之年裡並沒有滅掉東吳,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自然也就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司馬炎繼承職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考慮如何取代曹魏政權,就這件事情就足以讓司馬炎煩惱了,他哪裡還來的多餘的精力去討伐東吳。

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3.當時西晉政權的北方一直都有遊牧民族的存在,這些遊牧民族也時常騷擾邊境,給邊境人民帶去了災難。司馬炎不得不調兵遣將去鎮壓邊疆的遊牧民族,這樣一來也是給了東吳很大的喘息時間,讓東吳可以休養生息。

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為何能夠和司馬政權抗衡長達17年之久呢?


所以說,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還能繼續堅持17年的時間也是有原因的。直到公元280年東吳才被西晉滅掉,三國才統一。

以上就是小編自己的見解了,喜歡小編的可以點點關注,歡迎大家評論補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