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新,一個柔弱的女人

總是有種悲哀的思緒,從遠處,慢慢升騰起來,像一團難以捉摸的霧氣,霧氣中漸漸幻化出一個清麗的影子

一個柔弱的女人,似乎她要對世人說什麼,但是話到了嘴邊,又搖了搖頭,然後隨著霧氣一起消散了

這大概是一種感覺吧,已經過去了無數的歲月,感覺都有些不真實了,但是,這個女人是千真萬確的

千真萬確有這樣的一個女人,在人妖顛倒的年代,還在堅持說真話。像一個鬥士,發出了一聲孤獨的吶喊

不知道現在這個世界,還會有多少人記得她的名字,這個溫情而悲傷的名字,這個曾讓很多人羞愧的名字

隨著那個荒誕的時代,隨著一聲清脆的槍聲,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張志新,一個柔弱的女人

一,慘無人道地剝奪了她用語言表達真理的權力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張志新在與同事的私下聊天時,流露出了對這場運動的疑慮

很快地,她就被揪出來開始批鬥了,與幾萬人一起被下放到了幹校

經過審查後,專案組發現她的問題還不止這些,她公然反對跳忠字舞,承認對被打倒了的反革命份子抱有同情,這些反動思想已足夠讓她被捕入獄

其實這類事情全國每天都在上演,但凡低頭認罪就可以了,大不了判幾年徒刑也就算了

可她意外地被判了十五年,還覺得自己沒有錯,這就是不可救藥了,再審判的結論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幸好有人還想用她當個反面教材,改判了無期徒刑,留下這個活口,興許以後還能有些利用價值。

1973年,她仍是不思悔改,擅自患上了精神病,並表現得言辭不當,實屬裝瘋賣傻,罪大惡極,終於次一次被判處死刑

1975年4月4月,恰好清明節。她的刑場執行記錄寫著,彈中頭部一槍擊斃。只此寥寥八個字,中間連標點符號都省略了

這一年,張志新45歲

張志新,一個柔弱的女人

二,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張志新的死,不過是蒼茫大海上泛起的一朵浪花,瞬間就被湮滅了,並沒有引起人們的一絲留意

如果不是一個叫陳禹山的記者,可能直到今天,我們都不會知道那個是非不分的歲月裡,還有這樣一位殉道者

1979年,張志新平反了,被追認為烈士,人民日報刊登了她的事蹟,一時間,她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她在獄中所受到的摧殘也昭示天下,這自然又引起了一些金毛族的警覺,紛紛嗅著血腥味攆來,想趁機啃得幾口骨渣

按照狗仔的邏輯思維,張志新的行為,分明就是有自殺傾向。不然的話無非低個頭而已,晃動幾下尾巴,打個滾就過去了,何必嘴硬呢

什麼割喉啊,輪姦啊,精神失常,在大小便上吃蘸著經血的饅頭,如今屍骨無存,哪個傻子才會認賬。再說,再說,誰會這麼沒有人性,這也不大和諧啊

當年夜不能寐的發聲者,如今又開始夜不能寐。血枯淚乾,鋒芒內斂,逐漸淪落為麻木的看客,開始在俗世的土壤裡汲取養分

這是個爆料的社會,緋聞才能賺取眼球,隱私要比良心有看頭。後悔沒早些脫胎成狗仔,配上金絲眼鏡,才是風光無限,何苦扮成哭喪著臉的騎士

幾十年過去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誰能記得,曾經有個堅持真理的鬥士,一個美麗的女人,她叫張志新

張志新,一個柔弱的女人

也是結語:我站在這裡,代替一個被殺害的人,為了每當太陽昇起,讓沉重的影子像道路,穿越整個國土

有的人活著,她已經死了

在那料峭的季節裡,不知道有多少人躲在荒丘中,偷偷地顫慄。有多少人在太陽的拷問下,一邊口吃地揹著臺詞,一邊狠狠地踐踏著自己,和別人的影子

一個年輕的生命,為了心中無上的信仰,昂然地走上刑場,悲壯的人生和不屈的靈魂,在風暴的肆虐中,化成一座冰冷的雕像

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一個人的頭上,就是如山般的沉重。一個人的孤勇像螢火,照亮了頭上漆黑的夜空。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一個人的吶喊,又怎能讓這浮躁的塵埃落定,還寰宇萬里晴空

一代人不會忘記,歷史也將永遠銘記

張志新,一個柔弱的女人,在沒有男兒的時代,她是真正的英雄

願世間的悲劇不再重演,真理常在,浩氣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